本文文本参照了纪录片《十三邀》第八集的视频资料。如有冒犯请谅解。
泰康集团的陈东升董事长,是我们的家乡人。我们知道他,但是很少有机会了解他。第八集“十三邀”,许知远对话陈东升董事长,内容非常精彩。我一连看了几遍,做了记录,分享给大家。
看得出来,东升董事长非常喜欢许知远老师,说他有才华、文笔好、涉猎广。起初,他以为许知远是学中文的,许知远说他其实是学计算机,那一瞬间,东升董事长眼睛一亮,表达的是一种“更喜欢”。当即,他还说起了自己的一个同学,在武大学物理,却进入了哲学。他说,他非常喜欢那孩子。
酒逢知己千杯少,人逢知己话衷肠。这么多年来,很多误解,很多猜测,东升董事长从来不说什么,他说历史自会评说。但这一次,他说了很多。
1979年,东升董事长考进武汉大学经济系。1983年,他被分配到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工作,后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拟任《管理世界》杂志副总编。1992年,他辞去公职下海,最终以人寿保险跻身世界500强企业。2007年,东升董事长力排众议,引领泰康投身养老事业,如今泰康集团拥有中国体量最大的养老社区。
东升董事长祖籍京山,在天门出生长大,在天门县繁殖场住的时间最长,那是他妈妈的单位,视频就从这一片老房子开始,从梦开始。东升董事长说,年轻的时候,可能不做梦很少做梦,但到了如今这个年龄,四点钟就醒了,躺在床上,半梦半醒,朦朦胧胧,都是家乡,都是回到了这个地方。回来了,却找不到地方睡觉。找到了,别人说这里有人,不让睡觉。他说很奇怪,几乎都是做这个梦,不变。他说自己其实很平静,为什么还会老做这些梦呢?
繁殖场如今已不存在,但他的一位发小还住在这里。他说,东升董事长小时候就比同龄人显事,比同龄人的目标明确。那个年代是不能上大学的,高中毕业必须下乡,因为父母是农林水战线的,他们可以去微生物站。大家去是因为那个地方舒服,但东升董事长不一样,他想获得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后来恢复高考,他就一心一意备考。这位发小说,那时候就预见东升董事长会比他们强,但强多少,没有想过。
听说东升董事长回来了,另外几个发小也赶过来。其中一位大姐说,东升董事长很小就有经济意识,通过打石头、捡知了壳、扯马草等方式挣钱。说他特别喜欢读书,初中时就开始看《参考消息》。报纸是单位的,不能带回家。夏天的夜晚,没有蚊香,就用一桶水泡着腿脚读报。
回到故土旧地,东升董事长打开了话匣子,分享了很多儿时趣事。他说他上学前,很调皮,抓鸟啊,偷西瓜啊……他是孩子王,那些孩子们要向他进贡,把好吃的东西给他先吃,好玩的东西给他先玩。繁殖场的东头养猪,养大了卖到武汉。也养牛,小孩子帮忙放牛,一天三角钱。东升董事长说他可以先挑,挑两头,别人都是挑一头。放两头牛,可以挣六角钱。
在去母校万林小学的路上,过鸿渐关。他讲到天门商场,说开业的时候,上万人涌进去,把柜台挤破。他说,这就是那个年代,天门这个小县城里的人对现代化的渴望。
他说,过去的万林小学,是一座庙改成的学校,叫东关庙小学,他以满分考入这所学校,在那里读了小学,读了两年半初中。他的姐姐、弟弟都在这个学校读书。这所承载了东升董事长童年和少年时光的学校,于2018年进行了重建。东升董事长请清华大学的教授设计,捐资了九千万人民币,是一所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公办学校。
他说,当年上学第一天,老师对着班上一位叫石旺生的同学说,你留了一级,熟悉学校的情况,你来当班长,那个同学吓得“哇”一声哭了。这时,东升董事长站起来,自告奋勇地说:我来当班长。当选后,他想自己既然是学生干部,就要约束自己,带头做一个好学生。回到家里后,帮助妈妈做家务。家里人都说,这孩子怎么变了一个人。说到这里,东升董事长哈哈大笑,他说他后来经常讲,当学生干部很重要。许知远老师说,人的虚荣心很重要。东升董事长笑着点头,说对对对,虚荣心很重要。在东关庙小学,他是有名的好学生,男一号。
东升董事长说,读初中时,一位叫李远勋的历史老师对他影响很大。他说李老师北师大毕业(后来在视频下面的留言区看到,有人说李老师是燕京大学毕业),知识渊博,给他讲曹禺的故事。说是曹禺在卫生间洗澡,读书读得如痴如醉时,怕夫人发现他并没有洗,就拿一只手打水,打出水声。
他说他在初中时就看《参考消息》,这么多年了,还清楚地记得其中一份报纸的第四版的上部分三分之一处,是一则新闻,关于“可携带式电话”的发明。他说,通过这份报纸,他知道了《基督教箴言报》、《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等等。常年读这份报纸,他也就知道这些报纸是什么特色。他说,打开世界的窗口就在这儿。许知远老师问他,有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上《华尔兹日报》?东升董事长笑着说,那没有想过,想象的基础不存在。
东升董事长说他读高一时,遇到了一本影响一生的书籍——《马克思传》。里面有两句话,是马克思最欣赏的,也成为了东升董事长的座右铭,指导了他一生。一句是但丁《神曲》里的句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还有一句话是塞万提斯的:不要笑得最早,要笑到最后。他说笑到最后就是,不要做昙花一现的人物,要做实力派人物。
每年的暑假,他都去做小工,手上总有四五元钱,然后去新华书店买书,那里的人都认识他。他嗜书如命,去做小工时,提着竹编的提兜,里面装着《马克思传》,用毛巾盖着。夏天热,中午休息,别人睡觉,他就读书。他说他一生都记得这个场景。读下来之后,今天的很多知识都是那本书给他的,可以说《马克思传》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础。
书读多了,人很灵光,一把好手,十里之外名气很大。说到这里,东升董事长孩子般地笑了,说今天想来,不是谁都可以这么成功的,哈哈。高中时,他就给同学们辅导马列,给他们讲马列。他说,那是他的生命之书。说着,还揭秘了一件事情,说他最羡慕马克思有一位叫燕妮的漂亮妻子,他说自己总在寻找生命中的“燕妮”。
许老师问东升董事长,当时读这本书时,对未来的期许是什么?他说这本书打开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工作的一大扇窗户,他说自己想成为一个大理论家。他由衷地说,中学应该开一门“名人传记课”。他的人生,就是受到《马克思传》的影响。《马克思传》,是他人生的灯塔。
“想好的事情就去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东升董事长说:在亚布力说泰康,下面的人都不听,他们总想着泰康是敲门卖保险的,下三滥。他们只有这种认知,看不起东升。他坚信,人寿保险是真正的服务于人民的事业。他就是等待、坚持,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
东升董事长还讲了一个故事,说过去男女之间有好感,是很隐晦的。当年搞学习小组,有一个女孩很喜欢他。他开始不知道,一天回家,见女孩在家门口站着。一年多后,他去武汉,买了一支钢笔,一块手帕,送给女孩的时候,碰到了手,像触电一般。他说那个年代的感情仅此而已,绝对说不出“我爱你”之类的话。
去武汉上大学,东升董事长说他在班上很另类,属于格格不入型。但他追求知识,崇尚学术,如饥似渴地阅读。
临到快毕业时,东升董事长心中升腾起一个想法。他说人们到名山大川旅行,是去欣赏名人墨客留下的足迹。珞珈四年,他想留下点儿什么。他回到天门,买了一堆工具,用绿色帆布袋装着,捆紧,坐公交,转轮渡,回到武大。爬到山顶,找了一块石头,他说那块石头是天选之石。他说当时在山上,没有任何预案,就是要来刻。自己少年时代不是在石匠铺做过小工吗?去了直接用粉笔写,写了就开凿,是一个斗方大的“始”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始。他说那天,他整整凿了一下午,回去食堂打饭时,饭盒都接不住。那一瞬间还以为自己得病了,很惊慌,但马上就意识到是凿的太久,太累。
四十一年后,东升董事长来到这里给许知远讲这个故事时,他风趣地说,百年名校,七十万学生,只要他这个“神经病”留下了这个印记。他说,这是一件小概率事件,超小概率事件。许老师看玩笑说,这是传记的影响。东升董事长说,要后世说你好,那就要做好事。
青春的蛮劲很动人。许知远老师说。
他说对武大的感情深,就是因为遇到了很多好老师,重新塑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刘涤源讲“凯恩斯主义”,谭崇台讲“发展经济学”,他的指导导师叫傅殷才,是中国研究制度经济学最早的鼻祖之一,系主任汤在新,经济学说史的,也是全国的头,杨小凯也给他们上过课。他说那时候思想剧烈摇摆,老师们的影响很深刻。
他一直自诩自己是一位知识分子,本质里和骨子里,以知识分子为荣。他说自己武汉大学毕业,就是要为国家做贡献。那个时候,八三年,哪有企业家的概念?只想做一个经济学者,为国家献计献策,让国家的改革取得成功。后来来到北京做研究,哪怕自己今天是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他也觉得自己是一位知识分子。
说到去北京,他说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是激情狂热的时代。在小县城里成长,不甘心把那地方当做生命的归宿。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想着一定要来北京。他还说到,父亲是参加革命分到天门工作,在天门没有亲戚,他说这样也好,就是移民文化,没有根,没有说非要留在这地方。还有一点就是地处边缘文化,要向中心文化靠近。
许老师问东升董事长,面对周围人都不认可的时候,怎么做?他说没什么。有大眼光,大目标,干大事,朝着这个方向走,时间就是答案。
他说做事情就是抓住机会,让过去的积淀成为你实现机会的一个铺垫的力量和基础。他说当年在大学里,读《徐悲鸿传》、《邓肯传》,《罗丹传》,读印象派的小册子……当年读的时候,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做艺术品拍卖,没想到这些知识会支持自己做想做的事情。许老师笑着说,在武大时训练出来的理论思考能力,全用上了。
1992年,东升董事长辞职下海。那么好的工作,突然要放弃,很多人不理解。他说自己学经济,对理论上的认知很清楚,所以内心很坚定。今天回头看,这个判断是对的。“九二派”就是知识经济,知识资本,知识企业家。
嘉德艺术中心,王府井一号,是曾经的烂尾楼,倒了五六次,最后他买下来。现在大家一听王府井一号,就以为他是靠关系拿的地,他说自己不能用嘴拦住他们,没有意义嘛,历史在这儿嘛。他说这个楼有故事,是个“琮”,把中国五千年玉器的状态变成一栋建筑。东升董事长学经济,做企业,而同时也非常热爱艺术,在很多事情上,有艺术家的独到眼光。
这栋楼的地址位置很特别,是一座分水岭,一边是古老的中国,一边是现代的中国,一整块玻璃看故宫。是全球第一家把拍卖、展览、办公、五星级酒店一体化的大楼。
站在嘉德艺术中心顶层,许老师问东升董事长,他年轻时那些奇奇怪怪的梦想实现了多少?东升董事长说他1983年进北京时,北京还是过去的北京,最骄傲的是西直门立交桥,三环还在设计。他说这四十年,他看着北京长高了。他说应了一句话,财富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他说是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
泰康集团的燕园很有名,是中国顶尖一流的养老社区,中国养老业的样板,里面住着钱理群等很多大知识分子。钱老笑着说,因为太贵,所有的朋友啊同学啊学生啊都反对,但他还是来了,把所有的财产投到这里,和这里成了命运共同体。
燕园里,有超大鱼缸,里面还有鲨鱼。东升董事长说,这是一个创意。里面住着老人,吸引老人们的孙子来玩,来看望老人。燕园里还有热带雨林,他说对于老人,这样苍翠的绿色,是生命力的展现,老人们格外需要这种感觉。
抓了老人就抓了家族,老人进来子女就都进来了,孙子也进来了。从2012年一年卖300单产品,现在是一年卖五万单,这十二年平均复合增长三十忆,积累了二十二万个高净值客户。把保险这个职业也改变了,过去是保险代理人,现在是HWP.,首先是保险顾问,再就是医疗和养老的顾问,最后是投资和理财的顾问,三位一体就是健康财富规划师。他说,长寿时代,人口负增长,人的寿命延长,再过三十年,百分之四十的人都是六十五以上的人,我们都做好准备了没有?
他说泰康是一个普通的公司,平庸的公司,但是泰康做了养老之后,全行业都在学他的这种商业模式。他说,在这个社会上,他不是雷军那样的明星人物,产业不一样。他一直很低调,大家有的了解他有的不了解他,然后大家看一个新闻,就觉得他是什么权贵啊等等。他说他不想去解释这些东西。接受许知远的采访,都是想了半天的。
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把一种理想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用市场用产业,完美地结合。这是东升董事长最得意的理念。
他说,2007年他就判断中国老龄化会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宏观经济的判断,他是个企业家,就要把这个商业机会抓住。这就叫远见。
他的理念是“走出去,请进来。”2010年,东升董事长把泰康董事会开到美国,一趟五六百万砸下去,很心疼,但他觉得这个钱一定要花。
在美国北卡参观一个五百人的养老社区,两个小时,老人们的精神状态,医疗环境,让大家很震撼。一位老爷爷在跑步机上跑步,一问,九十五。八十三岁的老奶奶,在练芭蕾。想到国内的老人们,想到自己的父母,反差太大。
东升董事长说他很成功,但是在家里时看的报纸,喝的可乐瓶,他妈妈都要收起来去卖。给妈妈好吃的,妈妈舍不得,说要留给孙子。他说他喜欢找原因,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养儿防老,好的都要留给孩子,一切为了后代。我们国家,经过了四十年的工业时代,但工业文明还没有建立,很多思想还是停留在农耕文明的时代。他说那一刹那,他很坚定地决定,一定要把这个模式拿到中国来,改变中国老人对生命的态度。这个生命态度,就是活好自己。
许老师问东升董事长,什么样的想法是好的?他说突然看见一件事,让你彻夜难眠,让你觉得改变了三观,那就一定是一件很好的事。
他说为今天的结果感到欣慰。说当初做养老时,没一个人同意,大家一看,养老社区回报低,重金投入,而且没有商业模式。他说别看今天到处讲养老,赚钱的很少,就是泰康走出来了。
许老师问东升董事长,金钱价值和创造力的关系。东升董事长说,金钱是衡量成功,市场经济,商品社会,没有价值谈何一切?他说,许知远,就像你,你也成功了,但没有价值,你谈何一切。他说还是要回到他说的那句话,初心最重要。他说今天见你有两个数字的突破,总资产过了四万一千亿,管理的退休金养老金突破一万亿,中国最大,你说这个责任大不大,有一万个亿在这里。这么多的财富,有好有坏。历史总是在波动中,你不去管这些。为什么我反复强调市场,强调企业家精神,是倒过来,从经济学的原理,从人性的原理,从市场经济的原理,从企业家精神的原理。长久来讲,它就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许老师说,公司面对风险考量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对人生的风险呢?人生该怎样去理解风险?东升董事长说,不确定才是风险,当对风险有认知,想到最坏的结果后,这个风险就可控了。许老师说,那可控的风险就没有那种狂喜。东升大哥说,是的。
说到这里,东升董事长回味了他一生中淋漓尽致的,放松到飘飘然的两次感觉。一次是当父亲,回去煮粥,骑着自行车,飞起来。再就是嘉德拍卖成功后。他说当年拿两千万在长城饭店租了四间房,招了二三十个人,一年没开张,没赚一分钱,天天发工资。那一年,他压力很大,经常气短胸闷、胸疼。他说自己轰轰烈烈地干,如果垮了,怎么办!1994年3月18日,第一场拍卖会在长城饭店举办,大获成功,和团队一起吃烤肉喝清酒,狂欢,他说那是一种清纯的心理状态,一种淋漓尽致彻底放松的感觉。现在,再大的成就也处变不惊了,今天说天塌下来,也觉得没什么。这是人生的一种成熟,经历了,走过来了。
交谈的过程中有个花絮,我觉得有意思,也记录了。他们乘坐的是一辆豪华版沃尔沃,东升董事长就讲了一则和沃尔沃的小故事。说他在嘉德拍卖的时候,有一辆沃尔沃,开了五年。一天在路上,突然急刹车,后面一辆出租车撞上来了,乘客头破血流,抓着司机打,出气。而他的沃尔沃,只有一点印痕,不动皮毛。沃尔沃说他是坦克兵工场,沃尔沃真的就像坦克一样安全。
说起这次访谈,许老师说,一开始和东升董事长聊天的时候,他不是很个人。到了天门后,他就是个人了,以后越来越个人。
坐在繁殖场老屋门前,许老师问东升董事长,父亲对他的影响是什么?东升董事长说,父亲忙于木材公司的工作,一星期回一次繁殖场的家。人很严肃,说一句话,孩子打颤。他不多说,说了孩子就一定要执行。他说影响最大的其实是母亲,母亲看得远。
他说他父亲原本是副经理,二把手,人们对他们一家很热情。突然从某天开始,人们见了他们一家就躲。儿时的东升董事长想不明白,怎么会这样呢?那时候,母亲其实也不好过,正在办学习班。因为拿了食堂一棵葱,人家说她一年得拿多少根葱。一天,母亲带着姐姐去父亲的单位看父亲,敲不开门,母亲就说,老陈,我是段,父亲才开门。母亲一看,父亲的棉袄棉裤全是湿的,躺在地上。原来,父亲那天去跳河,水性好,沉不下去,天亮了怕被人发现,只好起来。穿着湿衣服躺在地上,是准备把自己冻死。母亲很生气,说你死了,他们说你畏罪自杀,孩子们怎么抬头?母亲把父亲臭骂一顿后,用木桶把湿衣服挑到繁殖场的家,让孩子们关紧门窗,在火炉上把衣服烤干。
多年后,父亲和母亲都去了北京跟着东升董事长。父亲得了癌症,而木材公司已倒闭,医疗费不能报销。父亲很沮丧,说自己一生为革命,现在却连医药费也报销不了。但看到儿子,他马上就说,你看你今天这样好,我就平衡了。
许老师问东升董事长,会不会是因为这些经历反而逼得他要做一个更乐观的人?总能看到生活光明的好的部分?东升董事长说,今天说起来,是自己上了大学,观念改变了。但小时候不懂,觉得不好,不公平,想要改变,但没有这个认知。还有就是逆来顺受,被动地接受这些东西,也不好。他说,当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造福社会。在天门家乡,修泰康大桥,建万林小学,就是要造福更多人。
回到繁殖场,回想昔日生活,东升董事长说他很自责。他说繁殖场那个时候是养猪,清理猪粪挑猪粪等重活都是“地富反坏”分子做。给孩子们的感觉就是,这些人都是坏人。他们低着头,不吭声,骂他弄他,不还手。这是他一生里想起来就自责的事情,小时候不懂。
最后,许老师问东升董事长,对奋斗这件事怀疑过吗?东升董事长说,从来没有怀疑过。机会重要,最终还是自己。人坦然地面对各种看法,不管外面怎么看,不辩,不理。他说自己很坦诚,是什么就是什么,不管对和错。每个人,历史的责任不一样。
许老师问东升董事长,为什么总是做那些稀奇古怪的梦呢?东升董事长说,实际上还是年轻时候所受到的伤害,这种伤害很深。人是现在的状态,但场景在天门,晚上没有地方睡觉,很纠结,不安全。
许知远说,如果人生可以选择:马克思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很多人的脑子里,自己穷困潦倒。你这个年龄阶段。哪个更有吸引力?东升董事长说,那我当然选那个,思想永存啊!
事业啊,家庭啊,苦衷多了,时间最伟大,可以把所有都消磨掉。难呐。生命苦短,还是短。纪录片的最后,东升董事长有些惆怅。奋斗了几十年,临近七十的年龄,他倦了……那一刻,作为企业家的东升董事长,坐在嘉德艺术中心的顶层,感情流露如窗外的夜色铺排。
或许是家乡人吧,也或者我们都是漂泊者。看到这里,有感伤,也有温暖……时间面前,每个人都一样……
讲的很多了。
特别好。许老师说。谢谢,谢谢,这也叫遇知音嘛。东升董事长说。
“好像回到了原初的东西,一下子就把之前的打破了。他可能是很少有机会表达这些东西,也没人真正去追问这一切,但这些又是人情感中非要重要的部分。其次交谈是一种托付吧,他把这么多东西托付给了这次访谈,是一种奇怪的信任吧。我们都认同知识分子的理念,而且把它作为追求的很重要的一环。他身上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如何被历史铭记,如何被历史描述。内里有那种骄傲……他的雄心是非常辽阔的,管理着几万亿,这几万亿又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所以我觉得,金钱是有不同的性格的。理念、金钱与组织的结合,带来的一种影响。”
这是许老师的一段旁白。耐读耐品。东升董事长说,人一定要读传。我想这也是我记录这篇文字的初衷,虽然不是东升董事长的传记,但从这小小的篇幅里,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初心、情感、思想、精神、追求、远见、信念、勇敢、坚持、热爱、乡愁……我们作为陈董事长的家乡人,或许还能感受更多……
最后还有一个故事:东升董事长说,十六岁那年,他让十四岁的弟弟画了一张马克思的像,他写上一段话: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而不畏劳苦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这张画挂在书桌上方,弟弟不爱学习,睡一觉起来,哥哥还在读书。他一生记得,说他困了,就看一看马克思的像,马上就精神抖擞起来,继续学习。
五十一年后,弟弟把这张画送给他。
说到榜样,他说自己很佩服格林伯格,但不是一般人说的盲目崇拜,偶像或者粉丝等等。他是我的榜样,我去接触他,把我的能量反射给他,他再反射给我。他说,这才是榜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