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士严光(字子陵)在世人眼中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隐居富春江的故事千古流传。究其实,相传他亦曾隐居荆门,并留下众多胜迹,让我辈登临怀想。
说起严光与荆门的渊源,今天的东宝区子陵铺镇永远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但事实上,据笔者考证,严光与荆门的传说,最早见诸成书于南宋嘉定、宝庆年间,由王象之编纂的《舆地纪胜》。《舆地纪胜·京西南路·郢州》记载云:
〔子陵山洞〕在京山县南六十里,即严子陵隐所也。傍有石室,名帝星井,寺曰净安,尝有一星光芒见井中。昔人赋诗云:翩翩钓台翁,弊屣弃利禄。烟溪七里濑,风月一竿竹。平生知己谁,故人刘文叔。三聘乃肯来,公卿指为辱。高风轻万乘,敢以足加腹。居然动天象,下应太史卜。 帝星胡为落此间,岂非此有子陵山。苍苍珉井一百丈,至今深夜光芒寒。野老相传是陈迹,断碑摸索苔藓斑。往事恍惚不可问,青山绿水空潺潺。
南宋时,京山县(今京山市)属郢州(今钟祥市)管辖。文中的子陵洞位于今天京山市雁门口镇子陵村的子陵山,相传严光隐居于此。文中引用的两首诗作,虽然不知作者,但是从侧面证明了至少在南宋时期就流传严光隐居京山的传说。相反,查《舆地纪胜·荆湖北路·荆门军》,没有关于严光的相关记载。倒是南宋著名诗人项安世《自子陵市寻路入游上泉三首(距荆门军十五里)》诗作证明了当时荆门军子陵地名的客观存在。项安世在其中一首诗写道:“去年雨宿严陵市,咫尺风烟隔上泉。”这也充分说明子陵市是因为严子陵而得名。
现存最早严光与东宝区子陵铺镇的典籍记载,则是成书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的《大明一统名胜志》。《大明一统名胜志·承天府·荆门州》记载云:
严子陵宅在州北三十五里石板铺,又二十五里有严山,相传汉子陵隐此。
从中可知:明朝时,荆门州有严子陵宅与严山等遗迹,而且相传严光隐居于此。
《大明一统名胜志·承天府·京山县》亦记载云:
西南五十里曰子陵山,中有严子陵读书台,下有洗墨池、帝星井。
到了明朝时,京山有关严光的胜迹则由南宋的子陵山洞、帝星井拓展为子陵山、读书台、洗墨池、帝星井等众多遗存。
到了成书嘉靖元年(1522)的《湖广图经志书》里,荆门州则有子陵故宅、严山、子陵井、客星井等遗存,京山县则有子陵洞、读书台、帝星井,甚至出现了子陵村。特别是对客星井与帝星井的来历皆有说明:
〔子陵故宅〕在州东北六十里,世传汉严子陵居此。傍有井,常有一星光芒现其中,号客星井。
〔帝星井〕在县南八十里子陵山。相传汉严子陵隐此读书,半夜分有帝星临于井上,光芒烛天。光武起兵南巩尝至此,后人因以名井。
其实,无论是客星井,还是帝星井,都是在南宋王象之《舆胜纪胜》的基础上衍生而成的。
万历三十年(1602),承天府知府孙文龙纂修的《承天府志》,则进一步坐实了严光隐成荆门州东严山的传说。《承天府志》卷十八《高士》记载云:
严光字子陵,会稽人。少与光武同游学,帝即位,以物色访之,得于齐国,拜谏议大夫,不就。隐于荆门州东严山,今故宅基及客星井尚存。后归富春山终焉。
孙知府不仅写明了严光与光武帝刘秀的关系,而且似乎生怕别人笑他“信口胡说”严光隐于荆门州,特意加了一句“后归富春山终焉”的结语。
《承天府志》卷十九《古迹·京山县》又记载云:
子陵台是光读书处,傍有帝星井。子陵读书至夜半,有帝星临焉,光芒烛天。后光武至此,果应之。
从中可以看出当初的读书台此时已变成了子陵台。只不过,光武帝因何至此,不如《湖广图经志书》自圆其说。
据康熙八年(1669)刻本《安陆府志》记载,到了康熙年间,京山县的净安寺已更名为子陵寺,其他如子陵山、子陵台、帝星井、洗墨池等遗存依旧,特别是关于子陵台的记载则系原文照抄万历《承天府志》。
而据成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的《荆门州志》记载,到了乾隆年间,荆门州的子陵宅已改名为子陵店,只是严山、客星井等遗存依然还在。而且当时子陵铺的设置,更加深了严光与荆门州的渊源,因为直到现在子陵铺镇依然是闻名遐迩的工业大镇。至于京山的相关遗存,直到光绪年间亦尚在。光绪八年(1882)刻本《京山县志》记载曰:“严光,字子陵,邑有子陵洞、子陵里、帝星井、读书台,相传子陵隐此。”
荆门与京山两地有关严光的遗存,历代墨客骚人,多有吟咏。特别是京山雁门口镇,除了最早南宋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记载的两首诗,还有明代王格《子陵山》、汪道昆《子陵读书台》,子陵洞更是有清代王心乔、易镜清、李光鉴、查文经等众诗人写下诗篇,至今依旧传唱。而写荆门东宝区子陵铺镇严光相关遗迹的诗作,则首推元代南漳县文学刘巽写的《子陵井》:
一抹严山草木青,子陵故址尚亭亭。
井中安得光芒现,千载人疑是客星。
此诗的最大意义,也许是足以证明元代时荆门州子陵井依然还在,依然成为人们追寻严光足迹的最佳凭吊之所。
需要声明的是,笔者写严光与荆门的关系,的确有个人私心。因为若按浠水《望江严氏宗谱》记载,严光亦系笔者先祖。2014年七修宗谱时,长辈嘱笔者作序记之。笔者曾记云:
农历丁丑年,余来荆门谋稻粱。境内有镇曰子陵,因子陵公尝隐居于此而得名,留有严山、客星井、子陵桥等胜迹。余尝游之,始知斯地公之后人亦众矣。
记得当年曾随局长关明成先生多次到子陵镇寻访古碑,偶逢村民,多为严姓。如今子陵镇严氏族人人丁兴旺,岂非皆严光之后裔耶?因而感慨万千,作诗聊博诸君一笑:
归宗总有爱和憎,先祖溯源是子陵。
名利孜孜求不得,云风淡淡驾难乘。
严山故宅披烟月,星井书台映夜灯。
一竿逍遥归去处,富春江上心自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