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他们解散了粉丝群!

政务   2025-01-20 08:36   浙江  



清 朗 网 络

体育“饭圈化”


编者按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空间已然成为亿万民众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舞台。然而,一些低俗、博眼球、赚流量的不良网络信息悄然滋生,它们如同网络空间的“毒瘤”,严重污染了网络环境,侵蚀着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即日起,“青春浙江”推出“清朗网络空间”系列推文,聚焦体育“饭圈”化、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游戏、直播乱象、剧本蹭流量等网络乱象,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这两天,话题“王楚钦球迷会解散粉丝群”登上热榜。除此以外,近日及去年也有多名运动员先后解散了粉丝群。羽毛球运动员何济霆曾在群内留言“希望大家都有分寸,坚决抵制‘饭圈’文化,我们的闪光点、亮点始终在场上”。

跟踪代拍,甚至非法入侵运动员房间;一旦“爱豆”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就质疑必有“黑幕”,拉踩队友、对手……近来,一些“饭圈”中的非理性行为频频发生在体育领域,让体育“饭圈化”现象备受关注。


为什么大众对“饭圈化”尤其是“体育饭圈化”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感,泛滥会给大众文化和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变了味的粉丝圈




“雅思最棒!”挥舞着应援棒,杭州女孩菲菲喊得声嘶力竭。羽联世界巡回赛总结赛现场,郑思维、黄雅琼夺冠,菲菲激动地抱着同伴热泪盈眶。

CP粉集体应援


近几年大型赛事较多,菲菲常与朋友家人一起观赛,有时还会赶去其他城市观赛,顺便旅行。但慢慢地,菲菲总感觉观赛“变了味儿”“看某些比赛,总感觉在参加明星的演唱会”,有专门的应援色,如果想领手幅,就默认是该运动员的粉丝,还不能为对手加油。“运动员出来后有些人就疯狂叫喊,紧追在运动员身边。”


与菲菲感受相同,阿伦是资深乒乓球迷,聊起球来头头是道,可一听到“甜蜜暴击”“好好磕”这种话就皱眉,“好好看球不行吗?”



此前中国青年报曾做过调查,82.4%的受访者感觉近来体育“饭圈化”现象变严重了,68.3%的受访者认为体育“饭圈化”会让体育爱好者理性文明的表达空间被压缩。


就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拉踩骂战、诋毁诽谤、网暴攻击等体育“饭圈”乱象,已经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从乒乓球到跳水、游泳,多个项目都有被“饭圈”侵蚀的痕迹:


樊振东身份证号、手机号曾被恶意传播;

陈芋汐世界杯夺冠,全红婵粉丝质疑裁判“压分”;

潘展乐一鸣惊人,粉丝戏称另外两名运动员为“乐乐爸乐乐妈”;



潘展乐解散了唯一的粉丝群,用实际行动对“饭圈化”说“不”。运动员樊振东、王楚钦等运动员不堪极端粉丝的骚扰、跟拍,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发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希望大家能尊重彼此的隐私”。


一方面,优秀运动员在控评、接机、跟拍、打榜应援、入侵房间等行为的围追堵截之下,难言个人隐私,心理压力山大。另一方面,在“流量至上”“泛娱乐化”等畸形价值观引导下,粉丝不再关注赛事本身,而致力于为偶像博“C位”,无所不用其极。


粉丝像观看演唱会一样观看体育赛事


2024年12月,江西警察学院的一名学生在社交平台发表关于樊振东的不当言论,引发网友不满。对此,校方回应称,已对该生通报批评。2024年8月6日晚,北京市大兴公安分局曾发布信息: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后,一女子发布诋毁运动员和教练员信息,刑拘!



运动员信息便宜卖



多名粉丝在采访中向“青春浙江”表示,并不觉得自己是“饭圈”一员,更愿意称自己为球迷或体育爱好者。但实际上,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曾或多或少参与过被称为“饭圈行为”的应援活动。



小灰从2015年开始关注乒乓球,原来大家都是线下看球,即便喜欢不同运动员,也能坐在一起讨论。“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乒乓球男单决赛后,就有了粉丝‘互撕’的情况。


此后种种,就让小灰难以想象了。小灰微信里有几个dp(代拍)群,常有“接某某运动员到达dp,可fo(直拍),会卡C(拍摄人物放在中间位)”的信息,微博“追星代拍周边中转”超话内类似的信息也不少见。小灰的几个球友,有购买成功的,也有的花了三四百元,dp却杳无音讯。“他们买照片,还买过运动员的航班号,说什么从飞机上就跟着看。”



有媒体起底,一份包含孙颖莎、王楚钦、樊振东、马龙、陈梦等运动员身份证号的“ID包”,仅售50元。微博“票务超话”中,求购运动员身份证号与航班信息的粉丝以及到处“自荐”的“票务”不在少数。“青春浙江”在网购平台上查询某些运动员的关键词,发现售卖商品大多是签名物品,签名照的价格从15元到100多元不等,签名球拍大多在60元至1000元,也有的高达数万元。有商家做出“保真”承诺:“所售均为真签亲签,可随意对比,支持鉴定。”“娱乐传媒公司工作者,公司会与艺人工作室有合作,全部保真、保真。”


对于体育“饭圈化”的影响,68.3%的受访者认为是体育爱好者理性文明的表达空间被压缩,63.1%的受访者认为会破坏公序良俗,扰乱社会秩序,59.5%的受访者指出竞技体育被披着粉丝外衣的利益链操控,39.3%的受访者表示会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青 视 角



整治畸形须多方合力



针对愈演愈烈的“体育饭圈乱象”,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青年教师胡睿分析,体育“饭圈”的形成存在几方面原因,粉丝的“慕强”心理,会将自己日常情感投射到运动员身上,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平庸、琐碎。而社交媒体的发展,增强了运动员与粉丝之间的互动,让这种弥补情感有了出口,加之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获取流量,采用泛娱乐化方式,容易把受众对运动员的关注重点从他们的竞技表现转移到其他方面。此外,现代体育赛事的商业化运作程度越来越高,打造明星运动员、营造粉丝文化等方式自然成为了赛事商业化运作的重要手段,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青少年群体因为缺乏阅历和判断力,最易被煽动和裹挟,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教授、省文创院研究员李骏认为,这种席卷至体育圈的饭圈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影响极大


如何让体育“饭圈”回归正轨?胡睿认为,从平台的角度来讲,网络平台是交流讨论体育话题的主要阵地,平台要履行属地责任。近日多家平台同时发布公告,针对体育“饭圈”乱象展开严厉打击,这是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的基本要求,也传递出明确信号——无论监管部门还是网络平台,都将对畸形饭圈文化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此外,畸形“饭圈文化”不只存在于娱乐、体育领域,在执法层面,对一些极端的饭圈行为,还要继续依法依规严厉打击,提高其违法成本,形成有力震慑;社会和家庭则要明确对“饭圈”行为的批评态度,呼吁大家专注赛场、崇尚规则、尊重选手、理性发言,一同感受最纯粹的体育魅力,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end-



采写:丛杨
编辑:薇薇
海报:牛哥
视频:贝贝、周瑞銮、唐铖、钱泽宇
校对:嘉镱、熠蝶
终审:周巍

投稿邮箱:gqtzjsw@126.com
编辑部热线:0571-81990370

青春浙江
凝聚青年力量、引领青年力量、发挥青年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