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PPY NEW YEAR -
大 法
新 式 过 年
编者按
- HAPPY NEW YEAR -
对于年轻人而言,春节是源远流长的历史、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存在于祖辈回忆中的年俗……当年轻一代接过“过年主理人”的大权,就不太一样了,尤其是首个“非遗版”春节,年轻人又是怎么过的呢?
新春快乐
蛇年大吉
01
穿“传统服饰”、品“非遗美食”
年轻人的“年味儿”没限制
“新中式服饰太美了,非常有过年的气氛,”选择汉服作为新年战袍,是周轩早就计划好的,“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我当然要应景,非遗也能回归日常。”周轩不光给自己准备了,连妈妈爸爸的新年衣服都是一手包揽,“出门拍照,非常出片。”
年轻人包揽的可不仅是服饰,在“青春浙江”发出的近千份调查问卷中,近五成的年轻人表示愿意主动担任“过年主理人”,觉得为家人营造过年氛围很有意思。
挂灯笼、贴春联,吃团圆饭,逛集市、备年货,都是年轻人眼中“年味儿”十足的活动,不过却是另一种打开方式。
春联要磁吸的,灯笼要DIY的,年夜饭可不仅局限于过往的有鸡鱼、腊味,“青春浙江”的问卷调查显示,近半数的年轻人愿意掌勺为家人做一次年夜饭,尝试创意年菜,为传统的年夜饭增添新意。“陕西关中礼馍、江苏卤汁豆腐干、四川李庄白肉,还有重庆的泡菜火锅。”细细数着自己的年夜饭菜单,“90后”的户外博主星星接过年夜饭的掌勺大权,就开始下单各地的非遗美食,“有些地方还没去过,美食可以先尝起来。”
调查中,除了吃团圆饭,位居第二的“年味儿”代表是互发红包。不过,更受年轻人欢迎的红包,是电子的。为了在春节期间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不善言辞的郑宇购买了不少电子红包封面、动态贺卡,还定制了AI拜年短视频。在她看来,相较于传统的微信祝福,主动发电子祝福,不仅显得诚意满满,还对“i人”十分友好。
“年轻人有自己的春节仪式感,尤其是萌蛇,二次元等主题的红包封面很受欢迎。”一名经营电子红包封面的店主告诉“青春浙江”,红包封面售价不高,不仅有动画效果还有音效。“青春浙江”注意到该店铺单款红包封面已经销售4万+。
除此之外,黄金饰品也成了“硬控”年轻人的年货单品,“蛇纹”成为潮流纹样,精致可爱的足金贴、手机贴是热门单品,仅在去年12月,足金贴纸就热销超过3万片,“黄金+IP”单品狠狠拿捏年轻人。“给爸爸身体健康的、给妈妈柿柿如意的,足金贴又好玩又有寓意。”郑宇说。
02
看非遗表演、学非遗手艺
年轻人的“年味儿”很具体
青年正在重塑春节习俗,逐渐成为“春节主理人”的他们,正在突破关于“如何过年”的一切想象,尤其是“非遗版”春节,让年轻人变成了非遗的参与者、传播者……
打铁花、手工制瓷、英歌舞,搭乘着互联网的快车,一个个隐藏在民间的非遗项目走进公众视野。日前,旅行平台发布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1日以来,国家级非遗“壮锦”的搜索量上涨291%,国家级非遗“英歌舞”的搜索量上涨582%。
常晓辉就计划着和“搭子”一起去潮汕看英歌舞,在社交平台上翻了翻,发现想法一致的年轻人还很多,“都想趁着春节,来一把非遗体验。”
在年轻人的努力下,历久弥新的非遗也成为“网红”,让更多人得以了解其中的精妙与底蕴,实现“传统”与“外来”的连接。
俞臻炀今年24岁,是一名绍剧青年演员,对他来讲最好的新年礼物是2024年他收获了很多跟他年纪差不多的“00后”粉丝。俞臻炀发现,起先是喜欢摄影的年轻人到剧团拍化妆拍剧照,后来他们就“驻扎”在了观众席,“原来绍剧如此精彩!”还有一些人从视频平台上了解到了绍剧,从杭州、上海等地专门跑到剧团来看演出。
年轻人喜欢绍剧,让俞臻炀更多了信心,趁着春节放假,他专门研究书法和葫芦脸谱,“这样会对勾画脸谱有一定的帮助。”
在旅行平台上,“非遗”搜索量同比增长174%,“非遗体验”搜索量同比增长168%,“非遗手工”搜索量增长321%。
“过年前后也是我最忙的时候了。”丽水龙泉的“00后”青瓷艺人金宏杨,开设了一家龙泉青瓷品牌店,去年春节前后,金宏杨每天要带领二十名左右的年轻人体验青瓷的拉坯、刻花、烧制技艺。今年春节,又迎来一批批体验非遗的年轻人。
“现在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会通过体验的方式了解这项非遗,尤其是春节前后,除了跟团游玩体验,还有更多年轻人慕名而来,就是为了通过非遗体验,认识这项古老的非遗。”
从时光深处走来非遗,在这个春节热闹“出圈”,洋溢着青春气息,期待更多青春力量加入非遗“年轻化”的行列,唤醒古韵、绽放光彩。
Happy New Year
今日互动
今年你的过年方式
是什么样的呢?
来评论区聊聊呀!
团团将抽取幸运的团子
送出独特的新春礼物哦
赶快来参与吧
【end】
采写:丛杨 编辑:熠蝶 制图:牛哥 校对:嘉镱、贝贝 主编:薇薇 终审:周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