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时代的智能化、网联化

汽车   2024-10-13 21:46   广东  

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阿宝1990,本公众号专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每天给你一篇汽车干货,我们始于车,但不止于车。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叠加当前社会的消费降级,把新能源车用车成本低这个buff简直叠满了,让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狂涨。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了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的目标。2023年更改了2025年的目标,渗透率是45%。结果你说情况怎么样?上个月的渗透率是54%。从2020年到现在的2024年,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有点超预期了,让政府都没办法去指导底下的企业怎么写作业了。

今年8月份中国汽车销量是218万辆,按照54%的渗透率,卖出去了一共117.2万辆新能源车,盘子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似乎除了比亚迪,问界,理想,其余做新能源车的企业几乎都没赚钱,有点像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的时代。也像极了2012-2015年那3年手机群雄涿鹿的时间,国产手机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把老牌洛基亚、摩托摩拉、HTC、索尼之类在国内打的毫无招架之力,甚至今天看来,那些品牌在全球都没有招架之力。

那汽车市场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应该会先弄死一批车厂,然后剩下弄不死的会逐渐在自己的领域发扬自己的特长重新活下来,就跟十年前的燃油车市场一样,重新出现一段时间的稳定。

先看看弄死一批车厂这个阶段,那怎么才会被弄死?当卷不动了,钱烧完了,车没人买了,可能被弄死了。那这个阶段什么车没人买?什么样的车有人买?从我个人来看,目前市场大盘主要还是集中在功能车板块的时候,便宜好用质量可靠的车有人买。这个阶段强大的自动驾驶和先进的网联技术,不足以让你去引领这个时代。所以看到乘用车中最具代表的轿车和SUV的销量排行榜,两个榜单销量排名前十的车里面,只有问界M9这个奇葩超过50万还能挤进去,超过20万的也只有Model Y和理想L6,剩下的都是20万以下的车了,或者说是10万左右的车。

那下一个阶段是什么阶段,我认为就是从极度同质化的车里面增加核心竞争力来实现突围的阶段,现在的车同质化到什么程度?我理解就是一堆手机摆在一起看外观的这种同质化的程度。下面这个图,不点亮屏幕,看正面的设计,都是全面屏,大尺寸,一样的摄像头位置,一样的分辨率刷新率。那为什么随便找一张图,这价格就有从一千多到六千多分布如此广泛。还是有一些不同,CPU的型号,内存大小,存储大小,摄像头的品牌和效果以及外壳的材质,以及屏幕的细节,刷新率或者分辨率不同对价格也还是不一样。这些都会对手机的成本有一定的影响。但手机毕竟还是便宜,对于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中国来说,收入的高低并不会让你在购买的手机价格上有太大的偏差,毕竟常规手机的价格天花板就在那里(遥遥领先除外)。

但汽车不同,汽车比较贵,中国人还没实现视几万块钱如草芥的程度,越是便宜的车,差个几千块钱可能就能划出来一个档次出来。在电动化已经基本在国内成为主流的时候,电动化上面能够影响价格的就只剩下电池的容量了,各种同质化,同样的CATL电池,同样的电机用同样的SiC,同样的屏幕,座椅,底盘悬挂,贵一点的车就是同样的激光雷达,同样的智能驾驶配件,同样的8295、同样的HUD以及同样的4活塞6活塞卡钳。各种车企对于残酷的市场竞争,已经尽可能地把品牌溢价全部都消磨殆尽了。然后或许就会看到对于同一级别的一些竞品车辆,价格几乎完全一样。因为硬件相同,产品定位相同,品牌溢价可以忽略,那终端售价就没啥区别了。

这些车的中控看起来越来越同质化,那以后的人买车到底看中的是什么?那就要看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了,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时代到来的时候,连硬件都是雷同的,只有软件会有所区别。所以就算Model Y上市这么久了,也没有什么年款改款之类的车推出,硬件升级迭代的速度比极氪001足足差了9倍,一个是三年出一款,一个是一年出3款,他也不参加中国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车展,但是Model Y就是牢牢占据中国SUV销量排行榜第一位。看硬件配置和价格,能够秒杀Model Y的车太多了。特斯拉没有高算力的Orin,没有激光雷达,没有8295,也没有冰箱彩电大沙发,连仪表盘都没有。

硬件卷到尽头就是同质化,还是需要比拼“软”实力!

那特斯拉凭什么卖这么好还卖的比那些配置更高的车还贵呢?特斯拉的优势应该是在没有明显缺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给你提供超出你期望之外的软件升级,并且你开了2,3年后,系统也没有放弃你,还能给你提供升级。就像苹果手机一样,最新的IOS18甚至能够丝滑地用在5年前的手机上,甚至超过你换手机的时间。所以在满足电动化之后的战场,就是真的智能化跟网联化,只是在这之前,大家还在拼如何把电动化做的普及,做的稳定可靠成本低,现在这都不是问题了。那为什么特斯拉能做到持续的升级迭代和优化呢?还是掌握了核心的竞争。

在接下来新能源汽车残酷市场竞争的下半场,核心竞争力从以前稳定可靠的三电系统逐渐转移到能够带给客户持续升级和不同体验的软件,也就是智能化、网联化。所以不同于以往传统燃油车时代的Tier1巨头说一不二的时代,因为Tier1到时候只能提供硬件平台,如果还是需要Tier1来给你提供软件升级,那简直有点天方夜谈,毕竟Tier1应对那么多的客户,他没有精力去给客户规划好后面2,3年的软件升级Roadmap,项目结题,项目组就解散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现在在智能化、网联化领域做的比较好的车企会大量的招收软件开发人员,这跟十年前的状态大为不同,十年前可能一个车厂都没有一个软件开发的职能部门。只有把核心竞争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会有意识的去对车辆进行持续的升级和迭代,而不是每次有问题才去升级一下,并没有给用户带了不一样的体验,只是让用户骂你的声音小了一点而已。而且在智能化和网联化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一个座舱、一个智驾恰恰是用户最容易感知车辆好坏的2个领域,如果一个座舱开机要1min,然后导航的定位经常不准,屏幕老是卡顿,语音系统还会时不时失灵,那这个车给我开起来我每天都在骂它。智驾也是一样的,智驾好不好要取决于开车的人是不是经常用,其实从后台大数据应该也能看到,如果用户只是前期使用了一下智驾,后面使用的频率很低,那不用怀疑,绝对是智驾做的很垃圾。试想你仅仅只是在封闭的快速路上用高速NOA,结果智驾时不时就给你车道偏移一下,前方车辆识别不到险些追尾,那我用起来实在是太糟心了。

智能化、网联化的时代,不好的体验就应该定义为质量问题!

如果这些车机、智驾的软件都是供应商来开发,那解决问题的途径只会是遥遥无期,因为并不是不能用,只是不好用。但这个不好用对车企的品牌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因为1个人觉得不好,会让损失275个潜在的客户。

间接成本:1=275,收到1个客户不良品/服务投诉等于275个潜在客户损失。调查研究表明:如果因产品/服务问题而感到不满意,25个客户中只有1人会直接向企业投诉,其他24人则选择转移到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转移”不可怕,可怕的是转移之后的所为:一个高度满意的客户会向周围5个人推荐,而一个不满意的客户至少要向另外11个人抱怨;

所以现在很多车企为了加快上市节奏,很多软件功能不完善就先上市再说,让用户买个期货,等上市之后半年一年的再给你OTA一下,把软件给你整上。这要是整的好那还行,要是等半年还整不好,用户又要骂娘了,口碑和用户的信任就是这么一点点没得。所以我不得不佩服蔚来,他的口碑真的好,李斌的口碑也好,没什么人说他坏话。而且恰好身边有买蔚来的朋友,对蔚来的评价很高。买了一年多,软件大版本升级3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体验,让他觉得这个车很值,买这个车带来的情绪价值非常高。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短板,对于各种智驾、座舱的新功能,一上市体验就很好,往后的升级越来越好。跟极氪被员工背刺的事情差距还是蛮大的,弄得我对满配的极氪没那么大憧憬了。虽然他号称是RS6的平替,RS6是什么地位?那是键盘侠们口中天花板的存在。

所以企业在宣传的时候还是要务实一点,避免给人期望很高,然后实际上又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前些年的续航虚标,近些年的智驾能力过分夸大以及给人软件常用常新的期待,最后都没实现,带来的只有对品牌价值的打击。大家买你的产品就是相信你这个品牌能带来一定的价值,但是请尊重每一次新产品的推出,对于用户的信任要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不是本着骗一个算一个的方式来弄。

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齐聚知识星


加入《阿宝说车》知识星球,可获得这些模块的相关学习资料(目前有研究报告,线上大咖分享、线下闭门会),包括16大板块,详细清单如下:

阿宝1990
本公众号专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每天给你一篇汽车干货,我们始于车,但不止于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