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资之路上的劲敌:自我剖析
在股市投资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无可避免地要与人性的弱点短兵相接,而恐惧与贪婪宛如两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每一位投资者的前行之路上,成为最难攻克的关卡。
关于贪婪,我曾有过这样的思索:人性与生俱来便存在诸多弱点,战胜这些天性弱点无疑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挑战。就贪婪而言,投资者务必明确自身的操作准则,例如构建属于自己的评估体系,精心制定买入卖出的原则。倘若个股涨幅已然过高,此时便需重新审视公司未来业绩是否能够超预期,亦或思考是否存在其他因素致使当下看似高估的股价其实具有合理性。适度的贪婪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因其能助力我们握紧手中的牛股,但前提是必须拥有一套完善的价值评估体系,且公司估值在该体系中处于合理区间。当我们确立了自己的估值体系并坚定不移地执行时,便等同于在与过度贪婪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
此外,在牛市中适度贪婪或许能带来丰厚回报,然而一旦进入熊市,鉴于市场整体趋于谨慎,风险系数大幅攀升,此时便需依据市场的整体态势以及自身的风险偏好,适当采取谨慎保守的策略。
再论及恐惧,同样离不开我们精心打造的价值评估体系。对个股进行深入且独立的研究分析是关键所在,并且必须始终秉持客观性原则。买入股票后,既不可盲目放大有利因素,也不能无端放大不利因素,而是要以一种审慎客观的视角去看待。不少经验尚浅的新股民,在看好一只股票且其估值体系和观点无误,当时股价估值也处于合理范围的情况下,买入后却遭遇股价持续下跌,便开始四处找寻理由,怀疑公司是否存在造假行为,是否潜藏着未知的利空消息,是否经营状况开始恶化,甚至无中生有地添加一些不利因素,从而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滋生出恐惧情绪。在此,我想说的是,倘若你无法保持客观,意志不够坚定,那么股市投资之路或许并不适合你,毕竟在中国股市中,能够长期获利的只是少数人。
归根结底,若要战胜贪婪与恐惧,最为关键的是要对自己所持有的公司了如指掌。倘若只是盲目跟风投资,对公司情况一无所知,那么在股价上涨时便会心慌意乱,急于抛售,只因害怕股价转瞬即跌;而在股价下跌尤其是暴跌时,可能就会在低位忍痛割肉,原因在于不清楚公司的真实价值,害怕下跌无底洞,最终往往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二、震荡市场中仓位的精妙平衡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回撤控制方面投入了诸多心血,采取了诸如适度分散组合投资、分批买卖以及仓位控制等策略。然而,一个新的问题随之浮现:当运用仓位控制手段,例如在下跌行情中保持较轻仓位,固然能够大幅削减回撤幅度,但当市场反弹时,也会由于仓位较轻而致使盈利空间受限,这便是盈亏同源的体现。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在市场环境不佳的震荡市以及熊市中,既实现较小的回撤,又能收获可观的盈利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在此,我试图探寻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不妨假设我们手中持有 70%的底仓(需注意,底仓比例应依据个人的风险偏好、承受能力、投资风格是长短线、个股的质地优劣以及市场的风险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同时预留 30%的现金作为灵活调配的流动仓位。
首先,要提前对个股基本面进行全面细致的剖析,精心筛选出业绩增长态势良好、估值合理且短期涨幅不大的个股,构建一个优质的股票池。在搭建好 70%的长线底仓(这些个股应具备基本面优秀且长期发展前景向好的特质)之后,当市场以及我们所看好的个股遭遇持续下跌行情(尤其是在经历恐慌性急速下跌之后),待股价止跌企稳之际,便可加仓买入事先筹备好的基本面优良且发展态势向好的个股。
最后,耐心等待股价反弹上涨后出现冲高乏力的迹象,或者在冲高后回落并再度跌破 5 日均线时,将加仓的部分果断卖出。如此一来,不仅降低了持仓成本,而且使总体仓位重新回归至 7 成的平衡状态。
或许有人会心生疑问,为何选择 7 成底仓?5 成或者 3 成是否可行?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前文所述,每个人的情况各异,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市场环境以及个股质地等具体情况来灵活抉择。例如,风险偏好较高且个股质地优良的投资者,仓位可以适当加重;反之,风险偏好较低或者选股能力欠佳的投资者,则仓位宜低一些。
也许还会有人担忧,在大幅下跌企稳后加仓,若加仓后股价继续下跌该如何是好?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在股市投资中都无法保证百分百的成功率,即便是在商业经营领域,也没有谁能做到每次决策都万无一失。话虽如此,我们也绝非束手无策,应当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比如,在大跌企稳后加仓时,切勿将所有资金孤注一掷,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散加仓至几只不同的个股。只要其中超过半数的个股操作成功,那么从整体来看,我们的投资策略便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