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所得 “研”之有悟——青羊区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在金沙小学举行

文摘   2024-10-24 18:31   四川  


为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深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2024年10月16日下午,在青羊区教研员严姝娥老师和刘艳老师的组织下,全区四、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分别齐聚金沙小学B区和C区,开展了主题教学研讨活动。




活动一



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在教研员刘艳老师组织下,齐聚金沙小学B区,开展了以“课程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例研讨”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活动以结构化教学为核心理念,对四单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两个课例进行了深入研讨。




金沙小学B区谢丹老师带来第一节课《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谢老师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情境入手,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中来探索加法交换律。教学中谢老师从计算和意义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并引导学生将该

方法经验类比运用到探索和研究“乘法交换律”的学习活动中。课堂中,通过归纳推理,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意识和几何直观,也为学生后续的相关学习储备了经验和方法。




第二节课由金沙小学D区王娅琴老师执教《乘法分配律》。课堂通过回顾前面学习运算律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算式的“样子”和“意义”两个不同的维度研究乘法分配律。结合贴瓷砖的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引导学生基于样子、深挖意义,从运算的本质解释等式成立的原因。在“回头看”的环节,通过带领学生回顾旧知并勾连与本课知识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课堂中,王老师通过多种课堂互动方式和多层次的练习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在发现中内化,在内化后运用,完成知识学习的闭环。




课后,庹丹丹老师以“聚焦本质整体建构”为主题从课标解读,学情分析,教材解读,教学思考四个方面对两节课的理论部分进行了分享。从新课标出发建立内容目标,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前测分析中确立教学基础,从教材解读中厘清教学内容脉络,并以上述分析为依据梳理核心素养目标,并提出具体实施的教学策略分享。




李珊艺老师“寻根溯源,探寻本质“为题进行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说课。本节课基于学校运动会大情境展开教学,从学生身旁事情引入新知,给运算律的学习提供现实背景。通过提出猜想,对比观察算式,归纳总结规律,积累推理经验,发展推理意识。再借助几何直观从表象和意义的角度深度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本质。经历了具体数值计算到文字归纳再到符号表示建模的过程,发展模型意识。




黄艳老师“聚焦本质,构建模型”为主题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环节进行说课。本节课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表象和意义两个方面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探究,从而建立乘法分配律的等式,帮助学生构建抽象的数学模型;通过纵向勾联知识,深化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基础知识、数学理解、拓展提升这三个层次的练习题进行梳理,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


金沙小学团队分享后,各校老师积极交流心得。实验小学战旗分校刘炼炼认为,《交换律》课程从校运会情境引入,逐步深入,注重诱导和总结,促进了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发展。实验小学青华分校敬秋雨提到,第一节课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总结-应用”框架,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第二节课则围绕数与运算的主题式学习,通过“分什么,配给谁”的提问,发展学生的模型意识。草堂小学子美分校唐静雪表示,谢老师的起始课注重框架构建,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王老师的课语言简洁,问题精炼,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转化与迁移。成都市双眼井小学欧艺璇指出,两节课都以情境贯穿,从意义角度表征运算律,让学生在经验上生长,理解和运用运算律。



最后,刘老师指出,基于对运算律教学内容与学情的把握,应更注重归纳推理,从意义角度解释等式成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他强调,老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准确定位教学落脚点,并设计教学,给予学生支撑点,题目设计需层层递进,为学生搭建支架。这样,才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此次活动为一线老师们践行新课标理念,探索结构化教学提供了学习和交流额平台,青羊区小学数学老师们将继续在结构化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深耕细作、笃行致远!




活动二


全区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研员严姝娥老师的组织下,齐聚金沙小学C区,开展了主题为 “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小初衔接’专题”的教学研讨活动。




陈忠丽老师新课程标准的尺规作图要求为引,给大家执教了一节专属于六年级的《百变圆规》的课。本节课贴合生活情境,以巴黎奥运铅球视频导入,学生通过比线段、画线段和画三角形三次活动,深入理解圆规“定长”的作用,打破圆规只能画圆的固有认识,了解圆规的更多用法,明晰了用尺规作图的原理。




赵勇老师“巧用圆规灵动绘,启智几何新航程”为主题,从选课背景、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具体环节等方面对《百变圆规》这一节课进行了分享。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多样化的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从而丰富对圆规用途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推理意识、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


在之后的课例研讨中,实小蕴雅的周正宇老师强调了尺规作图在小初衔接中的重要性,认为其能承载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实小西的陈雯婷老师则提出圆规“定位”功能的疑问,引发讨论。东坡小学的何承玺老师也对此表示困惑,而明道小学的郑勇老师从线段属性出发,解释了圆规“定位”的意义。但何老师认为仅凭圆弧不能确定唯一点,对圆规定位功能有所质疑。实验小学西区分校的黄平老师则指出,在绘制三角形时,圆规的“定位”功能尤为重要。泡小西的胡淑玉老师认为,这节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圆规用途的多样性,层层递进,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数学思维。






严老师首先回应了老师们的困惑与思考,并对“尺规作图”的定义、两种工具的作用与价值进行了解读,梳理了对小学各学段尺规作图的任务要求,对相关内容的衔接补充给出了具体建议。严老师指出,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需深刻把握学习内容的整体性、一致性与阶段性,平衡知识与素养的培育,面对新理念与旧教材的交汇期,应以贯通式培养为视角,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尺规作图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指导与规范学生的作图程序,如:画图前确定对象要素、进行图形想象;构思画图步骤、选择作图工具;实践操作、调整修改、反思形成经验。借由《百变圆规》这一节课让学生思维可视化,加深对定理和命题的理解,更好地衔接小初,培养心素养。


本次教研活动,创新性地选取了“尺规作图”作为教学探索的新切入点,不仅是对“尺规作图”教学价值的深度挖掘,更是对“小初衔接”教育策略的一次积极探索,有力推动了新课标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地生根,为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成都市金沙小学
宣传办学理念,增进家校沟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