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北外滩国际海运主论坛嘉宾演讲集锦

时事   2024-10-22 20:59   湖北  


10月22日下午,2024北外滩国际海运主论坛在世界会客厅举办,论坛围绕“如何以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应对不确定性”主题,邀请航运业界及产业链上的各方专家和代表交流探讨、分享观点。主论坛嘉宾演讲详见↓

主论坛现场


加快推进航运业绿色低碳智慧转型发展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 付绪银


尊敬的张小宏副市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北外滩,共同参加2024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围绕“数字、智能、绿色——共建全球航运新生态”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今天上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同志宣布了论坛开幕,交通运输部刘伟书记、上海市龚正市长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推进航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不断加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正在改变着航运业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业务操作模式、资源配置方式。

推进中国航运业转型发展,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增强港航企业核心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现实需要。交通运输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促进航运业转型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搭建了航运转型发展的顶层架构,《长江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完成了制修订,推进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等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E航海技术服务规范》等标准规范陆续发布,绿色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不断健全。

二是以新型基础设施为代表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当前中国已建成自动化码头49座,在建44座,自动化码头的应用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总体都位居世界前列,上海罗泾港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项目等一批新型港口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内河电子航道图里程已超2.1万公里,梯级船闸联合调度、水上服务区功能提升等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面提速。沿海国际干线枢纽港岸电设施覆盖率超过90%,重点区域、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靠港已实现岸电使用常态化。

三是新能源新技术与航运传统业务融合程度持续深化。基于5G技术的新一代自动导引车、无人集卡等智能化运输设备在港口领域加快投入使用。辅助驾驶、自主航行等技术深化应用,全球首艘集远程遥控、自主航行、科研实训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船舶“新红专”轮在大连交付使用。天津港、江阴港等一批近零碳码头试点深入推进。11个国际枢纽海港的港内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集卡占比超60%。绿色燃料生产供应加快发展,上海港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建设驶入快车道。

四是上海等国际航运中心的航运要素加快集聚。上海、大连、天津、厦门等国际航运中心功能逐步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序推进,航运企业及功能性服务性机构加快集聚,金融、保险、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快速发展。上海港连续多年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一,继续位列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第3位。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上市一周年,提供了良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中国航海日、丝路海运等航运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全球一些不确定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延缓了航运转型进程,船用替代燃料的选择应用仍未达成共识,船舶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路径尚未成熟定型,航运数据和网络安全风险增加了转型阻力。但我们坚信,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要强化科技创新,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开创全球航运业转型发展新局面。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共产党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部署,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航运业将坚持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同各方加强合作,推动航运业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航运篇章,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一是深入推进水运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区域港口协同发展,增强国际枢纽海港在综合运输中的“硬核”功能,建设世界级港口群。研究完善国际海运航线布局体系,提高全球服务能力。深化航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建立全国航道运行、监测、协调管理机制,加强全国航道运行管理。健全水运全要素协同发展机制,以安全管理、应急救助、绿色智慧发展为重点建立健全行业治理体系,提升航运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是深入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装备更新。依托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实施内河水系连通工程,畅通高等级航道网,巩固提升港口服务能级。加快推动一批集疏港铁路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一港一策”实施铁路与港口作业深度融合。落实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引导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绿色智能的海运船队。

三是深入推进航运数字化转型升级。研究制定智慧港口分级和评价指南,积极推进集装箱、干散货自动化码头建设与改造,推进港口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苏北运河等一批智慧航道1.0版示范段建设,加快全国电子航道图“干支联动、水系联网”,率先建成长江水系电子航道“一张图”。优化提升嘉陵江、乌江多梯级船闸联合调度模式,打造智慧船闸服务新业态。推动新一代智能航行船舶技术研发应用,加强智能船舶前瞻性技术布局,探索发展自主航行船舶,加快E航海等船舶智能航行保障体系建设。推动航运平台经济发展,扩大电子放货、电子提单在港航领域场景应用,加快培育线上交易服务等智慧物流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四是深入推进航运绿色低碳发展。新建一批清洁低碳码头,推进既有港口码头改造,鼓励结合实际推进光伏、风能等绿色能源设施的建设应用,推进港口作业车辆、拖轮、机械实施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更新替代,完善清洁燃料加注、岸电等港口基础设施网络。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支持LNG、生物柴油、甲醇等清洁燃料动力船舶发展和生产供应,降低船舶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深入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持续提升主要港口绿色集疏运水平。支持打造国际航运绿色走廊,全面推广实施重点船舶“直进直靠、直离直出”模式,促进海运物流降本增效、节能降碳。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中国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发挥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作用,与世界各国在航运绿色、智能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共建数字海上丝绸之路、绿色海上丝绸之路,为促进航运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聚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稳定

上海市副市长 张小宏


尊敬的付绪银副部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北外滩,共商航运高质量发展。今天上午吉宁书记启动了论坛,刘伟书记,龚正市长分别做了重要致辞,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给予了殷切的期望。刚才,聆听了付绪银副部长的讲话,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上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航运已深深刻入了这座城市的基因。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要加快补齐高端航运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提升航运资源全球配置能力。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是航运枢纽能级再上新台阶。过去一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916万标准箱,连续14年蝉联全球第一(今年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5000万标准箱),港口连接度连续13年保持全球第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中连续五年位列全球第三。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正式开港,成为连接长江和海运的重要枢纽,大大提升了上海港的效率和产能。国际邮轮实现率先复航,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运营,成功举办上海国际邮轮节,促进邮轮文化、邮轮消费与邮轮生活互融互通。

二是高端航运服务展现新气象。过去一年,我们持续扩大以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仲裁和船舶供应为代表的航运服务供给,不断提升高端航运服务水平。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交易,当年成交量跃居全球航运衍生品榜首。全国首创“航运脱碳保险”、全球首款“一单制”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保险方案落地上海。涉外海事临时仲裁有了“上海案例”,浦东新区发布了国内首部国际航行船舶药械供应管理措施。

三是航运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过去一年,我们顺应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新趋势,加快推动航运“三化”转型。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MaaS)1.0版上线运行。上海航运贸易数字化平台正式上线,区块链技术在港航领域应用持续拓展。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码头关键技术在国内外十余个码头推广应用,港口智慧运营逐步形成示范效应。上海港实现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燃料“船对船”的同步加注,国际航行船舶LNG加注业务从洋山扩大至全港。此外,我们在上海举办了中美绿色航运走廊工作会议,绿色航运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运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航运发展也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保持定力,砥砺前行,就一定能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开放合作,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就一定能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海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发展,携手航运界,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

一是顺着改革的洪流奋楫笃行,以内外双循环为全球航运贡献“上海力量”。枢纽能力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压舱石”。我们的目标是到2035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6500万标准箱以上。我们将加快推动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建成,打造全球集装箱码头新标杆。加快启动罗泾集装箱港区二期工程,推动罗泾港区升级为功能完备的超大型、智慧型、生态型集装箱港区。同时,我们将联动长江经济带打造多式联运中心,同长三角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更好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是乘着开放的东风扬帆远航,以治理现代化为全球航运提供“中国方案”。与国际接轨的航运营商环境和现代化的航运治理体系,对航运企业降本增效、航运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促进国际经贸友好往来的“推进器”。我们将紧紧围绕“提高航运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水平”这一战略目标,加快打造具有强大保险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务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和人才供给能力的航运保险中心。我们将充分发挥上海航运法律共同体的作用与优势,深化务实合作,持续提升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水平,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我们将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航运领域风险识别、预警与应对,构建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航运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向着转型的目标乘风破浪,以新质生产力为全球航运注入澎湃动力。“数字、智能、绿色”,是航运业发展的新趋势、新赛道、新引擎。我们将突出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着力发展自动化码头、数字化航道、智慧化口岸,完善航运区块链基础设施,打造智能航运新生态。我们将推进航运领域新型能源、绿色燃料的示范应用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绿色燃料加注设施布局,形成技术领先、供应稳定、安全便捷的航运绿色燃料供应服务体系。我们将稳妥推进上海港至洛杉矶港、上海港至汉堡港“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在全球航运发展新格局中更好发挥上海的示范引领作用。

各位来宾、朋友们:面向未来,上海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包容的理念,同全球航运界深入交流、紧密协作,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支持各类航运企业在沪开拓业务、共谋发展,为共建全球航运新生态贡献力量。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以航运业可持续发展应对不确定 合作共建“高效、韧性、安全”的全球供应链”

万敏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


尊敬的付绪银副部长,张小宏副市长,张宝江行长,顾金山董事长,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再次与大家相聚上海北外滩,参加一年一度的“北外滩国际海运论坛”,共同探讨航运业发展与合作。

2020年以来,国际航运市场持续深刻演变,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影响升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到数字化技术变革、环保减排规则加速推进、全球班轮联盟重组等一系列的新挑战、新机遇、新变化、新趋势,此起彼伏,甚至是应接不暇,不断重塑着全球供应链。

当前,全球航运业正进入新一轮变革期和发展期。前瞻未来,行业迫切需要预判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以便在纷繁复杂的不确定性中寻找行业发展的确定性。

对航运业而言,如何应对不确定性,不仅要研判我们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的趋势和风险,作为我们自身更要主动作为,主动拥抱变革,通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保障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从而成为全球经贸中的稳定性因素,确定性因素。

习近平主席在向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所致贺信中指出,要“顺应绿色、低碳、智能航运业发展新趋势”;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这是航运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要有“五个新”:

一是新模式。即通过推动“航运+港口+物流”一体化以及全链优势资源的系统集成,打破区域、行业、产业间的壁垒,航运业要以更为融合开放的模式来构建更为高效、韧性、安全的全球通道网络,形成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融合和高水平的开放。为此,中远海运始终坚持以“服务全球产业客户贸易和需求”为导向,当前正在着力构建“枢纽突出、通道立体、覆盖完善、内外贸双循环联动、干支线配套、水铁公空互通”的全球通道网络,不断完善跨区域的一体化运营平台和协同服务生态建设。比如当前在欧洲依托比港等枢纽港口,中欧陆海快线等铁路线,欧洲钻石快航等支线水运网络以及区域内的公铁运营平台和管控体系,做强主干通道,畅通支线网络,有效增强了供应链通道的韧性;在中国中西部当前正在设立一系列平台公司,打造海铁公联运、服务通道、面向东盟以及印度洋的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新技术。目前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大模型、新算力以及产业应用正在加速进化。我们将人工智能技术和航运、物流场景进行紧密结合,已经研发的人工智能场景超过40多个。例如,在全球集装箱空箱调运量中90%以上的调运指令已通过AI算法自动生成,节省成本4%以上。在中国地区,通过车货匹配模型以及路径的优化,月均节省卡车空驶里程达到73万公里;在航线运营中通过结合气象、水文和港口拥堵状况等大数据分析,动态优化船舶航路及航速,大幅节能减排。当前我们正在与国内外领先的高校、研究院所、合作伙伴,共同研发智能航线服务网络规划,智能航线安全,智能运价管理,智能端到端客户解决方案推荐等新的广泛的应用场景。

三是新赛道。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领先企业以及新兴企业主要的赛道,航运业也是如此。为此,中远海运集团锚定“世界一流航运科技企业”愿景,当前正在全力布局数字智能和绿色低碳两大赛道,大力发展全球数字化供应链、绿色低碳智能船舶研制、船用新能源全生命周周期、智能航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方面,中远海运参与的全球航运区块链平台(GSBN),已签发超过30万份电子提单,当前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也已获得了超过1万6千多家客户的信任,正在致力于打造航运、贸易、金融、政府、监管一体化的区块链应用场景;通过新推出的Hi-ECO绿色航运证书服务,包含了可追溯、可验证的绿色证书,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了生物燃料从采购、分配、加注到抵扣给客户的全过程的透明度。中远海运集团践行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未来将在中欧,中国到美西,中国到南美西等绿色走廊集装箱航线,在西非铁矿石运输,在中东原油运输中投入绿色甲醇动力船舶。

四是新架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产业链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涵盖了商业模式、组织管理等生产关系全方位的创新实践。中远海运当先正通过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重构组织架构,构建了与数字化供应链业务相匹配的前中后台组织架构,前台与客户实时交互,提供一站式的在地履约交付;中台组合各种能力资源,形成产品和解决方案;后台注重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共同演进,为中台前台赋能。基于新的架构,我们将通过数字化平台为中小客户打造标准化的海运端到端服务产品;为汽车、光伏等重点产业建立航运供应链数字解决方案;为头部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深度融入客户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从而不断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五是新规则。从国际海事组织2050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到欧盟即将生效的海运燃料法案,即将出台的IMO全球性航运碳市场机制规则,必将进一步加速航运业脱碳步伐与进程。在这方面,中远海运始终践行ESG理念,持续推动航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绿色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比如我们在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推出了全球最大的纯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为加快现有船队绿色低碳运营,我们研究船用生物燃料油,构建了生物燃料产品、加注、运营的标准体系;为保障绿色能源供应和加速,中远海运联合上海港等头部企业正在全面参与绿色燃料的生产、运输、加注与认证,中远海运还将联合业界共同提出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海事提案和标准,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全球航运业的绿色转型。

女士们、先生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在今年世界海事日上表示,航运是“全球供应链的命脉”,“对于维持我们的经济和社会运转至关重要”。展望2025年,随着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将逐步趋稳,但考虑到地缘冲突仍可能持续存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仍在加速,航运业绿色能源选择道路的不确定性等相关因素。作为航运生态圈的重要一员,我们希望与大家一起,共同推进全球数字、智能、绿色航运转型,以航运业可持续发展的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构建更为安全、韧性、高效以及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为全球贸易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经济繁荣发展贡献新力量,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贡献心力量。

最后,祝“2024北外滩国际海运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未来金融助力航运的新趋势新动能

张宝江 交通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尊敬的付绪银副部长,张小宏副市长,万敏董事长,顾金山董事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与大家相聚在北外滩,共赴航运界的盛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脉“航运强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我国航运事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作为一家总部在沪的国有大行,服务我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交通银行的重大使命。下面,我结合当前航运业形势和交行的实践跟大家做一个汇报。

一是绿色低碳转型“扬帆”,航运绿色金融方兴未艾。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引领航运产业变革的主基调,目前全球约45%的新船订单已采用清洁替代燃料,相应绿色金融需求潜力巨大,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转型债券、转型基金等航运转型金融产品体系正在加快构建完善。

二是数字化转型“潮起”,线上化、智能化成为破局航运金融创新的关键支点。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给古老的航运业带来全面升级的机遇。从智慧航运体系搭建,到数字化港航新基建布局,再到航运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智慧融合,一个更具生机和活力的数智航运生态正在构建,数字化还促进了资金流、订单流、货物流等数据信息的快速获取,深化以数据为导向的航运融资创新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三是全球局势复杂,兼具效率与安全的跨境航运金融服务需要加快发展。当前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云诡波谲,航路“大动脉”面临风险,航运企业不仅需要高效便利的跨境融资、国际结算、现金管理等服务,对汇率避险、货币保管、法律合规等安全的诉求也十分迫切。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民族金融品牌,交通银行自创立之初就与交通运输行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大家知道,交通银行是1908年成立,成立之初,四大产业(轮船、铁路、邮电、电报),一百多年的沧海桑田,行业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航运业作为国际贸易大动脉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交通银行服务航运发声的初心依旧。

近年来,交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航运产业的规划部署,主动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能级,航运金融业务快速的发展,租赁的特色尤为突出。我们的子公司交银金租现持有船舶超过450艘,资产规模1500多亿元,是目前国内航运资产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金融租赁领军企业。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这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积极助力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引领航运转型金融开新局。交行牵头编制了“上海版”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目录,落地了全国首笔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贷款,近期正参与到“全国版”目录的编制工作中。以此为基础,发布“上海主场航运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服务方案”,加快探索航运领域转型金融。在“卡塔尔百船超级项目”中,为中远海运提供2.81亿美元离岸固定资产贷款,并为我国天然气能源进口订造3艘、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全新一代超大型绿色环保LNG运输船舶,对推动我国航运绿色转型、增强绿色造船国际影响力有重要意义。

二是全方位融入航运数智生态建设,打造线上化、智能化、嵌入式金融服务。比如针对航运企业供应链融资需求,首创“e签宝”验签模式,供应商一键式申请,资金“秒”级到账;围绕港口贸易企业的一站式场景金融服务需求,交银“e关通”帮助企业实现跨境汇款一站式处理,并一站式办理通关、物流、退税、融资等业务。我们还将探索利用订单、物流、退税记录等实时交易数据辅助授信,扩大航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覆盖范围。

三是守护航运企业效率与安全,让全球运营更便利、更可靠。依托交行“五位一体”跨境金融账户服务优势,为航运企业提供一揽子跨境便利化解决方案,覆盖海运费支付、全球代发工资等多个场景。如“航运管家”特色产品,能提供实时、智能、透明的运费线上收付服务,今年上半年“航运管家”业务量同比大幅增长48.6%。围绕航运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提供远期、掉期、期权等汇率套保产品;与航运主管部门、协会、律所及保险机构等紧密合作,探索提供一体化风险管理方案。

四是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强化创新策源,聚焦新趋势新动能积极探索。交行立足上海主场优势,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推出首款“中欧班列-上海号本外币结算直通车”。支持上港集团船舶“海港致远”完成全国首单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交银金租还为中远海运特运订造的6艘LNG双燃料动力汽车船,是业内首单通过中资航企、中资船厂、中资金融租赁公司等多方合作,共同打造汽车运输船“国家队”的创新项目,形成了积极示范效应。

各位来宾,航运业对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海洋权益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交通银行愿与大家携手并进,不断提升航运金融服务能级,推动航运和金融双向发力、相得益彰,为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谢谢大家!


绿色数智化时代港口的新角色与新挑战 

顾金山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尊敬的付绪银副部长,张小宏副市长,万敏董事长,张宝江行长,许立荣董事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金秋十月,我们迎来了第四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非常高兴能与各位嘉宾、专家再次相聚,共话“绿色数智化时代,港口的新角色与新挑战”。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政策的推动、数字化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全球港航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港口作为国际贸易和物流的枢纽,更需要确立新的角色定位以适应未来新的挑战。在绿色数智化时代,“新角色”意味着港口不仅仅是货物装卸的场所,更是智能物流、绿色能源、数据交互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港口运营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推动港口从传统的“运输枢纽”向“绿色智能枢纽”转变。

上港集团依托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已投资22个长江沿线港口,打造了江海联运、洋山快航等品牌航线,绿色集疏运网络辐射不断扩大。同时布局了集海铁联运、ICT(内陆集装箱枢纽)、共享堆场、空箱中心四位一体的服务,绿色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在绿色集疏运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聚焦于集疏运体系平台化,智能化和绿色化。集团所属的哪吒、海勃数科等科技公司与码头、物流等企业通力合作全力进军港口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智能码头管理系统,集疏运管理系统,打造智能、绿色、低碳的“信息港”、“智能港”。

我们还积极融入全球绿色供应链,践行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制定了绿色、低碳举措,实现集装箱码头岸电使用覆盖率100%。同时,上海港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同时提供液化天然气和绿色甲醇燃料船舶加注服务的港口之一。自动化码头依托区块链技术,推动无纸化放货,大幅提高了装卸效率。

在通向绿色智慧转型的过程中,上海港正在迎接新的挑战。一方面,自动化码头技术面临着进一步迭代升级的需求。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的成功建设和成熟运营为我国港口的自动化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推动效果,在上海港自己研发的I-TOS系统的加持下,2023年该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已经突破680万标准箱。但是上海港潜在的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需求和新建港口项目,在码头布局、工艺、技术、经济性比较等多个方面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技术层面我们必须创新突破,因地制宜地打造适应于未来上海港自动化技术发展需要的工艺方案。例如新投产的罗东集装箱码头是水平布局的,使用了基于I-TOS升级迭代的NEO-TOS系统,集成应用F5G、5G、车路协同、融合高精定位等技术,全面实现岸桥、轨道吊及AIV的智能化运转。

另一方面,打造区域绿色能源加注中心需要突破绿色能源供应的瓶颈。上海港于2024年4月以船到船方式加注了第一单绿色甲醇动力集装箱船,顺利走通了绿醇进口储存到国际船舶加注的全业务流程。目前全球有5艘超大型甲醇动力集装箱船舶投入航线运营,甲醇动力船舶订单运力约224万标准箱,绿醇加注需求正在不断扩大。尽管截至今年5月全球有152个绿醇项目,但是综合产能分布和成本因素,我们观察到船公司获取绿醇燃料的难度依然很大。10月14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了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燃料交易中心的要求,将为区域绿色能源加注中心软环境建设带来强大助力,上海港愿与船公司和绿色能源产业链相关企业强化合作,打通航运绿色能源的断点,为绿色动力船舶的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上海港将全力以赴,应对各类挑战。围绕全力打造亚太船舶绿色能源加注中心目标,我们确立了上海港绿色能源规模化加注的远期目标和实现路径。我们还将进一步提升绿色港口绩效表现:一是积极推进岸电常态化使用,不断加大集装箱船舶岸电使用频次和用电量规模;二是发挥芦潮港集疏运中心作用,为智能重卡和氢燃料电池集卡试点提供应用场景和业务支撑;三是顺应绿色航运电动趋势,在洋山港区配套建设充换电站,全力支持120TEU纯电动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700TEU级长江干线电动集装箱船投入洋山航线试点运营。近期,我们正在与从事内河电动化航运项目的研发主体合作,共同研究、推动长江干线、内河的电动集装箱船运全链路落地。

女士们、先生们:绿色数智化时代为港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动港口行业的创新和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开创港口业的发展新篇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也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衷心感谢各位的聆听,并期待与大家共同探讨、合作,共创绿色数智化时代港口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大卫·罗斯理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工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


再次感谢北外滩论坛给我这样一个发言的机会,BIMCO成立于1905年,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航运组织,我们代表着来自于1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会员,BIMCO成员的船舶也占到了世界商船吨位的三分之二,现在有100多万名船员为他们在服务。

早在2013年我们就成为了首家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的国际航运组织,去年我们也很自豪地庆祝了上海中心成立十周年。在此期间,我们与中国航运利益相关方,特别是与中远海运集团建立了牢固的联系,同时也与中国监管机构和决策者保持着密切的沟通。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时间里能够继续立足上海,辐射整个亚洲。

今年论坛的主题集中在于BIMCO产生强烈共鸣的三个关键词上,即数字、智能、绿色。在BIMCO我们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行业数字化和提升运营效率方面的努力,致力于更加智能,更加绿色的运营。虽然这并不像听起来的那么容易,但是数字化和运营的效率正在不断地提高,我们也见证了许多举措获得了进展,例如采用电子提单以及让船舶共享数据,并与港口进行更高效的沟通,来确保船舶的及时到达。

在我们专注于数字、智能、绿色的同时,它所带来的减少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因此,我想再一次感谢北外滩论坛能够再度将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提上议程。尽管很遗憾无法亲临现场,但是我由衷的祝愿本次大会取得圆满的成功,希望明年与大家再见,谢谢。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全媒记者 张妮 万芳 黄玲 柳诗玥

责编:杨瑾

审核:张亚蓓


重点推荐

中国水运报
《中国水运报》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