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开路先锋” 交出“满意答卷”——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交流发言

时事   2024-10-23 11:31   湖北  

今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实施第5年。5年来,我国持续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实现了大幅跃升,向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5年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取得丰硕成果,人民群众出行更加舒适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顺畅高效,向着“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持续迈进。10月22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江苏、重庆、浙江、安徽、福建交通运输厅(委),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首都机场集团、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围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等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本报记者整理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锚定“四个一流”目标高标准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

作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江苏锚定“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目标,高标准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

构建高质量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按照八车道标准完成高速公路改扩建650公里,在建改扩建里程332公里;完成沪宁高速东段智慧扩容,通行效率提升19%。高铁运营里程2541公里,位居全国前列。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8座、在建10座。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二级及以上航道规划里程从1008公里提升到2727公里,京杭运河苏南段“三改二”等标志性工程启动,一批具有投资小、里程短、实施快、效益好“小快灵”特点的通港达园航道建成投用。

构建高标准的智慧交通体系。大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改数转网联”,被纳入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首批示范区域名单。全省高速公路均已建成L2级以上的智慧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智能化升级达80%。省级路网云控平台在18个省推广应用,内河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全覆盖,运满满、中储智运成为全国知名的独角兽网络货运平台企业。

构建高效能的现代交通治理体系。率先完成国务院高效办成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创新示范任务。推行“邀约式”安全生产检查,推进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全链条安全监管,今年1—9月道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1.5%、 19.5%。

构建高效率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全省开行128条稳定运行的多式联运线路,中欧班列开行至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线路24条,海铁联运班列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1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近年来,重庆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牵引,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2023年,重庆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3.7%、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7个百分点。

高位统筹,建立系统完善的工作推进体系。印发实施《交通强市建设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文件,到202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物流成本下降20%、全程物流运行时间压缩30%,铁水联运量占港口货物吞吐量比例达到15%。与长江航务管理局、三峡通航管理局完善重点物资优先通过三峡船闸机制,年均通过货值约40亿元、节约航运企业物流成本约6500万元。

高效推进,打造开放互联的多式联运体系。三峡水运新通道前期工作全面提速,长江朝九段完成整治,实现3000吨级船舶常年满载通航。重庆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城市,引领主要物流枢纽园区年上缴利税超过100亿元。

高质互联,完善一体协同的运输服务体系。加大“公转铁”“铁水联运”支持力度,1—9月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达到15.7%。试点开行重庆港至宁波舟山港江海直达航线,开通重庆市内首条区间重滚运输线路。

高标引领,构建实战实效的试点改革体系。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及“数字提单”应用良好,1—8月,签发多式联运纸质提单7412票、同比增长83%,数字提单3602票、同比增长833%。建立新能源汽车铁海联运一体化监管新模式,单箱减少物流时间3天、物流成本3000元。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以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为牵引全方位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会同13个省级部门、11个市政府、17家交通企业,联动华为、百度、海康等龙头企业合力推进,精心编制方案,高标准推进顶层设计、场景谋划、政策配套等各项工作,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示范区域。

系统设计,构建“全方位”统筹体系。在总体布局上,推进“一廊贯通、两翼互联、全网协同”,以沪昆走廊为核心,西联南京、东接宁波,实现全省协同运行,涉及公路2943公里,覆盖全省98%的繁忙国家高速、35%的繁忙普通国道;航道1259公里,95%为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示范通道沿线城市GDP占全省约80%。

贯通集成,夯实“一体化”数字底座。做强一个“数字交通大脑”。针对平台分割、数据分散等问题,全面整合133个专项系统,打造统一驾驶舱。打造一个“数据运营联盟”。针对运营主体多、业务协同难等问题,组建高速公路、内河船闸、“四港”联动等3个数据联盟。建设一张“智能感知网络”。针对基础设施“看不全、管控难、服务不优”等问题,构建“全网多源融合感知体系”,提升异常事件主动发现率。

实战实效,打造“广覆盖”应用场景。升级“浙闸通”应用,由“船闸联动”向“闸、港、区、船联动”拓展,船舶平均待闸时间下降25%。聚焦监管提效。拓展“浙运安”“浙港通”等应用,构建重点领域全程管控机制,力争高速重载货车超速量下降50%、航道事故险情下降20%。聚焦应急提效。

融合拓展,放大“交通+”综合效益。结合杭州“车路云一体化”国家试点,推动杭千高速109公里路段等,实现开放式自动驾驶;在杭州都市圈环线,探索建设11公里路段测试场,加快构建“一廊、十区、万辆”智慧交通产业链。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重塑内河航运格局 加快建设内河水运强省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扎实推进水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全省完成水路货运量15.4亿吨,同比增长9.8%,高等级航道里程、内河港口码头泊位数等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水运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加快水运体系联通,重塑内河航运格局。江淮运河于2023年9月全线试运行,安徽省新辟南北水运大通道,实现长江、淮河两大水系联通的世纪梦想,标志着国家“四纵四横”高等级航道中的“纵二”江淮干线全面贯通,安徽省正式形成“双通道达海、两运河入江、河江海联运”水运发展新格局。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提升港口发展能级。大力推进芜湖马鞍山、安庆江海联运枢纽、蚌埠、淮南淮河航运枢纽、合肥江淮航运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两枢纽一中心”港口枢纽格局,协同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推动安徽省属港航集团与沿江沿海主要港口集团加强合作,打造全省“一核两翼”集装箱运输体系,2023年全省集装箱吞吐量247万标箱,其中93%由龙头企业完成,港航资源整合成效明显。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动运输服务升级。芜湖—上海洋山航线共舱管理模式在长江上率先推出并复制推广,港口作业效率、船舶装载率等大幅提升。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沿江5市、合肥至上海“联动接卸”监管作业模式全面落地,可节约通关时间1—2天。加快完善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网络,常态化开通铁水联运示范线路34条,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效果显著。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构建系统化防护体系 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驾护航

近年来,福建交通运输系统围绕建设交通强国福建先行区,系统化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探索出具有福建特色的经验做法。

坚持三位一体,提升在建工程管理品质。突出法治引领,福建省人大出台《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条例》,并配套出版全国首部省级交通质安条例释义,建立“月预警、季分析”质量安全管控机制等32项制度,有序推进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标准先行,推出工程标准化、均质化管控思路,近三年迭代升级《高速公路贯彻新发展理念设计指南》等42部标准规范,构建全省工程建管养第三代标准化体系;突出试点示范,把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作为福建省交通强国建设五项试点工作之一,三年来在体制机制、制度标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多项试点成果,着力打造安全韧性、优质耐久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三化融合,夯实在役设施安全基石。清单化管理,针对特大桥、特长隧道、危货储罐和易涝地铁站等关键设施,编制重要设施分级分类清单;精细化监管,编制全省安全检查标准化清单37类2368项,实现所有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图鉴化;智慧化巡检,率先在沈海高速创新运用无人机组网遥感智能巡检技术,实现实时全域无人自动巡检、重点区域高频巡检、病害智能识别等功能,关键指标均提升50%以上。

坚持三联并重,增强安全应急保障时效。省市县串联,自主研发福建交通应急APP,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公路调度省地双向互动;海陆空并联,将东二飞和东海救助局福州、厦门基地纳入福建交通立体式应急保障体系,建立高速公路“5+N”联动协作机制,构建“半小时应急救援圈”;防储救联动,网格化布局各级应急队伍529支,建成8个省级公路应急抢险中心库、45个应急基地,应急物资可实现省内任意位置2小时到达,重大灾害可就近调度使用。


上海铁路监督管理局:以高水平监管谱写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铁路新篇章

上海铁路监管局着力抓好“四个坚持”,为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加快交通强国建设,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提供了坚实的环境保障。

坚持思路先行,以科学考量引领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主线,立足监管区域跨度大、企业数量多等情况,突破思维定势,立足职责职能,提出“抓重点、落计划、兜好底”的工作思路,引领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

坚持精准施策,以久安长治保障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率先设立“110”“12395”与铁路值班电话报警联动机制,形成了企业主体、政府监管、社会监督、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体系。开展铁路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及时消除安全风险隐患。五年来,共检查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问题72个。

坚持能动履责,以工程优质支撑高质量发展。五年来,接收招标备案940项,报告中标金额6012.7亿元,为15个铁路项目办理首次监督。持续加大招投标突出问题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五年来,实施行政处罚46起,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1224万元,营造了良好的铁路建设环境。

坚持优化服务,以高效供给推动高质量发展。每季在政府官网通报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情况。每月统计中欧班列开行情况,并定期组织分析,提升了国际物流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五年来,总发送1.347万列,发送134.33万标准箱,持续保持增长势头。


首都机场集团:以“四个坚持”助力构建现代化民航体系

首都机场集团着力打造一流安全、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助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民航体系。今年1—9月,首都机场集团旅客吞吐量和运输起降架次为1.83亿人次和131万架,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9%和113%。

坚持规划引领,全面系统落实国家战略部署。首都机场集团积极落实《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以推进首都机场提质增效强安项目、大兴机场一期续建工程以及天津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为核心支撑,持续推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

坚持创新驱动,持续深入推进智慧绿色发展。通过开展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智慧民航建设示范,提升民航安全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持续推进“零碳机场”建设,首都机场集团新能源车占比37.6%,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兴机场航站楼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和节能3A双认证,并建成全球首套除冰废液处理及再生系统。首都机场成为国内首家碳排放认证2级机场。

坚持互联互通,推进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筑“地上一张网”,建设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构筑“天上一张网”,强化北京国际航空枢纽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功能。9月份,首都机场通达218个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90个;大兴机场通达176个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37个。

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优质高效航空运输服务。大力推进“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建设,打造“一次支付、一次值机、一次安检、行李直挂和无忧中转”的国内通程航班,提升网络衔接能力和中转便利化服务水平。


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促进交邮融合发展 奋力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邮政篇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邮政快递网络,覆盖全国、深入乡村、通达全球。拥有规模以上处理中心1300余处、各类营业网点46.8万处、国内快递专用货机188架、汽车37.8万辆,运营智能快件(信包)箱超36万组。邮政普遍服务实现“乡乡设所、村村直通邮”,快递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邮政网络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快递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我国去年快递业务量超1300亿件、业务收入超1.2万亿元,业务量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2024年上半年,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801.6亿件和653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分别增长23.1%和15.1%。

城乡区域邮政业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东中西部地区邮政业发展差距有所缩小,新疆网购“不包邮、不发货”得到明显改善。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持续完善,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建制村直接通邮成果有力巩固。

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能力加快跃升。智能安检、智能视频监控、智能语音申投诉处理技术加快推广,无人车、无人机等设施装备迅速应用,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行业服务现代农业和先进制造业,涌现众多新模式新技术新标准。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取得实效,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建设。

行业安全绿色发展深入推进。邮件快件包装标准化、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稳步提升,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超过95%。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全媒记者 甘琛

责编:杨瑾

审核:洪波


重点推荐

中国水运报
《中国水运报》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