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们的那点小秘密
围着画桌转的虚谷!
深挖书画家创作的细节,不是为了临摹得更像他,而是方便鉴定或者开拓创作思路,墨守陈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继承,而用最恰当的笔墨表达方式描写事物并且完成艺术创作这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海派的虚谷,在画画的时候经常不是在画案的一侧,而是经常来回四面八方地走动,找到合适用笔用墨的地方或者方向就开始使动如椽巨笔,不拘泥于陈法,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使用新方式,这才是创新。
往往酒后的傅抱石!
新中国成立后,山水画坛北有李可染,南有傅抱石,双星闪烁,影响至今。傅抱石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有很多细节让后人津津乐道,如“往往酒后”!纸张的选用!粗头乱服的“抱石皴”法!等等。来者在临摹学习过程中,如果只从笔墨去理解、摹仿,而忽视工具的应用,那是达不到傅抱石的笔墨效果的。比如傅抱石在创作中,经常使用电熨斗,在笔墨衔接过渡处加以巧妙处理,使块、面、点、线的干湿和下一层笔墨的关系更加灵活而准确地掌握在手中,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纯粹用笔墨那是无法达到的!
以海绵代笔的潘天寿!
潘天寿执掌浙江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统率新浙派,守住传统精华,发扬国粹,与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由徐悲鸿领导的徐——蒋体系同时在发展推动着中国画发展。并且潘天寿的后继者继续在中国画坛引领方向,以奇崛、求险、霸悍成为标志,在传统笔墨之外,潘天寿还经常尝试使用其他工具进行创作,比如:用竹竿绑住海绵沾水、蘸墨进行创作,这是一种革新、创新,也让很多后来不知缘由者用毛笔使出吃奶之劲也难以达到那种效果。毛笔和海绵吃墨和水的程度不一样,并且着纸之后产生的蔓化、渗透、自然肌理有着天壤之别的效果!
擅用无锋之锋的金冬心!
书画创作经常提到要做课外功夫,经常翻阅一下历代书画著录、文人雅士的书斋随笔、各个历史时期对前代的总结,书画家往往会有意外收获,并且对艺术创作是事半功倍直达艺术真谛,这方面对书画鉴定也是一样的,丰富的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比如金农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果不知金冬心所用毛笔的特点,那是无法在艺术上追寻其足迹发展,更无从判断传世作品的伪赝。金农的书法用笔是剪掉中锋的,类似于扁刷,甚至于直接取自于漆工漆匠的刷子用在书法创作中的,如果不知道这点,用其他毛笔,慢慢雕琢细细描摹那是不会有金农书法的神韵的
捕捉意想不到贼毫效果的刘海粟!
无论美术史研究、艺术品鉴定、还是艺术品创作的学习,需要有艺术品创作复原的能力,如:刘海粟画山水的毛笔有的是留有头一天的宿墨的,当再次使用的时候直接放在水里一蘸,笔的各部位残墨不均匀,吸墨多少不一样软硬也有区别,画出的线或者染出的面会有硬线、重线或者贼毫出现,这是一种刻意为之难以达到的效果
鉴赏交流:TEL:13810235890(QQ:1512340025)
收藏投资:TEL:18601096731(QQ:64532293)
推广服务:muandkuang@sina.com
艺品定制:www.runfengzhai.com
微信服务:mu19680704
博客地址:muweidong.blog.artron.net
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