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窗邀华月 首发|知乎
从体制内的角度来说,过于年轻化并不可取,体制内大领导最重要的素质除了能力强以外,是驾驭方向,并且不恋权。
从体制外的角度来说,年轻化的优势很明显,因为年轻才敢打敢拼敢冲,更容易不按规则出牌,虽然大部分人在冲杀过程中成为了炮灰,但总会有人成功杀出一条血路,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举个栗子,1990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改变了全世界对战争的理解。
虽然二战结束后,美军到处打仗,但无论韩战,黎巴嫩、越战,还是1983年入侵格林纳达、1986年空袭利比亚,都还是属于机械化作战。
第一次海湾战争,是信息化作战,已经实现机械化的伊拉克军队呈现出被碾压的一边倒状态,这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刺激太大了,特别是东大,当时连机械化都没有实现。
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海湾战争的指挥者叫诺曼·施瓦茨科普夫(Norman Schwarzkopf;1934年8月22日—2012年12月27日),是位德裔美国陆军上将,中央司令部司令,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总司令。
海湾战争胜利后,他赢得了极高的评价和荣誉,
但是,当记者问他:“美军下一场战争该怎么打?”
施瓦茨科普夫是这样回答的,下一场战争,由下一场战争指挥官去决定该怎么打!
海湾战争次年1991年8月,诺曼·施瓦茨科普夫选择了退役,此时他才57岁。
作为上将级别的高官,这个年龄在世界主要军队中绝对不算高龄,何况他刚刚打赢了一场划时代的战争,他完全可以再干几年。
可他就是选择了退休,除了不恋权这个特点外,也源自于施瓦茨科普夫对信息化战争的独特理解,那就是年轻一些的军官对信息化的理解更深刻。
但是,这个年轻肯定有限度,美军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假设提拔一个35岁的上将去打仗,肯定是难以服众的,会出现指挥不动下级的情况。
所以体制内确实要提倡年轻化,但不能过度年轻化,因为体制内必须讲资历,没有资历难以服众,但又必须提倡年轻化,因为推动年轻化才能实现高层及时换血。
至于体制外,不靠年轻时去拼杀,怎么可能干到高层?
中国历史有现成的例子,从秦始皇到宣统皇帝,产生了69位开国皇帝,其中一部分属于体制外人员创业成功,
而这些体制外创业成功的开国皇帝登基年龄,普遍在55岁以下。
最著名的莫过于刘邦(54岁),铁木真(44岁),朱元璋(40岁),洪秀全(37岁)。
皇帝之外还有一例,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元勋55岁(差2个月满56周岁)。
而回顾开国功臣群体,开国将帅年龄也非常年轻——
1955年授衔时十位元帅平均年龄57.2岁。
十位大将授衔时的平均年龄是51.7岁。
55位开国上将授衔时平均年龄45.6岁,
1955年授衔中将175名,平均年龄是45.17岁。
1955年授衔时共有少将802名,平均年龄43.15岁。
现在是不可能有这个年龄段的上将中将了。
为什么,因为以前属于体制外创业,年轻才有拼劲,
现在是体制内晋升,资历才能服众!
文章看到这里了,别忘了右下角分享点在看+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