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苦硬吃PK及时行乐。
暑期旅游旺季悄然而至,你和父母一起出去旅行了吗?
不同年代人群的价值观冲突,在平时或许并不明显。但只要通过一场旅游,能看个淋漓尽致。
虽然必须承认,“不扫兴”的家长真实存在且不少,但很多中国式父母,依然会和子女因旅游观念问题陷入无休止的纷争。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带父母旅游”的关键词,仿佛进入奇葩家庭旅游的故事会。
博主「王小强」的一个吐槽视频,光是在小红书就收获了13w点赞和1.4w个评论。
说实话,在看到海量的吐槽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样的矛盾只是个例,没想到竟然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
“你们去吧,我在门口等就行”
“是你等车,不是车等你”
“下午三点的飞机,早上5点起床奔赴机场”
“当地特色美食不去吃,只愿吃自己从家背来的馒头咸菜”
......
每一样,隔着屏幕,看着文字都能感受到当事人的窒息与无奈。
出发前,幻想母慈子孝,可实际上却是鸡飞狗跳。
年轻人觉得父母扫兴,父母又觉得年轻人不懂他们的良苦用心,一切就像是个无解的死循环。
跟父母旅行,可能是我们终其一生要学习的课题,年少时我们跟着他们旅行,长大了我们带着他们旅行。无论哪一种,都是观念的拉扯,生活方式的碰撞。
恰巧,我身边有三位刚刚和父母旅行回来的亲戚朋友,他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因和父母旅行闹得很不愉快。
「小智:刚中考完」
忙完人生中第一个大型考试,父母决定带小智出去放松一下。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看到边疆壮丽的风景,父母却突然转过头问他该如何写作,看到高耸的建筑桥梁,又问他用到了哪些原理。
还在旅行期间反复说“玩完回去就收心学习,迎接最重要的高中三年。”于是,放松之旅在唠叨与提问中变得异常烦闷。
「佳佳:大二在读」
虽然已经20岁,但佳佳的父母依然不放心她和同学出去玩,于是决定陪她一起。
事实上,佳佳原本和朋友约好暑假一起去云南旅行,但父母却带有偏见地认为云南靠近边境,治安混乱。
于是,不仅旅行目的地被动地换到了北京,旅游搭子也从朋友变成了父母。
佳佳的父母认为,出来一趟花了钱和时间,就要把这些都最大化地利用起来。于是,他们拽着佳佳每天清晨5点起床,日均走路2w步+,赶场一般地誓要在4天时间里,把北京走个遍。而当佳佳体力不支时,父母还要责怪她小小年纪缺乏锻炼。
「思琪:工作五年」
为了报答养育之恩,思琪一直想着努力赚钱带父母出去旅行,看看他们不曾看到过的世界。
如今,工作五年,思琪终于在大城市里站稳了脚跟,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今年夏天,她终于向父母发出了共同旅行的邀约。
为了不用起早,思琪特地定了下午三点多的飞机,想着吃过午饭再赶去机场。可出发当天,父母却在凌晨5点敲响她的房门,催促她6点准时出发。
出发前,思琪反复提醒父母不要带不必要的行李。可在机场托运行李时,妈妈的行李却超了重。不出所料,思琪从妈妈沉甸甸的箱子里缴获了中国式父母标准的出游套餐——保温杯、苹果、面包、火腿肠、泡面甚至还有十几包榨菜。
为了不交超重费用,妈妈把这些全都塞到了自己的书包里,书包鼓鼓囊囊的,好像下一秒就要炸掉。思琪劝妈妈直接在机场送给别人,但最终以一句“又不用你背”败下阵来。
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旅游观念从目的地偏好、时间安排、饮食习惯到作息规律等等可能都有很大差别,这也就导致了纷争的一触即发。
中国游客跟团出境游的偏好调查显示——年龄对时间安排偏好有显著影响。
青年人(18~35岁)和中年人(35~55岁),偏好自由活动时间较多的安排,而老年人(≥55岁)则偏好景点较多但自由活动时间较少的紧凑行程安排。
和父母出游,说白了,更多的是一场尽孝之旅、陪伴之旅。在一开始出行之前,我们就要牢记这个定位。
我们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也要知道他们并不像我们见识那么多,眼界那么广,很多东西不敢尝试,也节约惯了。
中国父母大多是含蓄内敛的,可能无法给到很强的情绪价值,他们虽然嘴上拒绝说浪费钱,但等真正给到之后还是会像小孩子一样感到欣慰和满足,甚至回家后还会自豪地和亲戚朋友们夸耀。
所以,不要害怕和父母一起旅行,虽然旅行观念有所不同,但对彼此的爱却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