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生产力在产业中的体现就是以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来形成新的先进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为此,在实践中应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新”:
一般而言,并不是三百六十行所有的技术进步都能称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制造涉及新能源、新材料、新的医药、新的制造装备和新的信息技术这五个领域。看上去,这里有五个“新”但仔细想想,这五个“新”背后的能源、材料、医药、装备和信息等产业,其实人类社会几千年以来一直存在。人类社会一直在围绕这五个领域不断拓展和进步。比如人类社会早期划分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标志分别就是石器和青铜,属于“材料”和“装备”的变革。到了农耕时代,也涉及这五个领域。材料方面就是铁器的广泛应用,能源方面涉及炭火的生产等。医疗方面,因为人要延长自己的寿命,医药始终是最重要的。8000年前的伏羲是中国社会最早的领袖,他发明的阴阳理论其实是关于医疗的方法论。6000年前尝百草的神农,也是医生出身。再到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流传下来了《黄帝内经》等。那个时候谁能治病救人,谁就能成为社会和部落的领袖。再比如信息,古代结绳记事也好,烽火传信也好,算盘计算也好,以及后来的纸张发明等,都和信息传递有关。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材料,开发新的能源,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发明新的生物医药以及各种装备制造。回到当下,我们发展新制造需要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为重点。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目前,全世界在这些领域的进展很快,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进科技进步,一批颠覆性产品和科技将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生产可能性曲线实现新的拓展和跃迁。每一次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新质生产力,除了改天换地推动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力之外,作为那个时代新质生产力的缩影,还体现在一些世界性的、进入千家万户的、具有万亿美元规模的耐用消费品上。事实上,每一次工业革命时代,总会有四到五个代表性的耐用消费品进入人类家庭生活中,成为风靡一时的消费主流,不管在中国还是亚洲其他地区,或是在欧洲、美国,都是如此。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时代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照相机、留声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化时代是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轿车等;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时代是手机、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以及液晶面板的电视机等。就全球而言,这些产品的市场规模往往超过万亿美元级,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能够把这些产业发展起来,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十四五”规划提出,“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就是这个意思。当下,人类进入智慧网联的人工智能时代,今后二三十年,能够形成万亿美元级别市场的“五大件”,大体上包括以下五种。一是具有智慧驾驶功能的新能源汽车。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会达到1700万辆左右,到2030年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二是可以进行娱乐、家政服务,甚至陪伴老人生活、儿童学习的进入千家万户的机器人。未来这些机器人每年的需求量将达到四五千万台,形成万亿元级别的市场。三是在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训练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定制的秘书式机器人,专为各种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化智能信息服务。四是头戴式的AR/VR眼镜或头盔,将替代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成为新一代计算和通信终端平台。五是3D打印,可以让用户个性化定制自己的创意产品,进而催生一个“人人皆是发明家”的新时代。
服务成为生产力的重要构成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结果。新质生产力需要有新服务。这个服务重点在于镶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对全球价值链具有重大控制性影响的生产性服务业。关于服务业,世界经济版图里面有三大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在各种高端装备里面,服务业的价值往往占这个装备或者这个终端50%一60%的附加值。比如,一部手机有1000多个零部件,这些硬件大大小小的东西形成的附加值占产品价值的比例也就45%左右,其余55%是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各种芯片的设计专利等,说白了,就是各种服务。这些服务,看不见摸不着,但代表这个手机55%的价值所在。其他如核磁共振或是各种各样的高端装备、终端都差不多有这个特征。第二个特征,整个世界的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30年前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5%,现在已经占到30%以上,货物贸易比重在收缩,服务贸易比重在扩张。第三个特征,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版图中,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经常说美国服务业占80%,是不是脱实就虚,是不是有泡沫?需要注意的是,美国80%的服务业中有65%左右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和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这个65%×80%就是52%,也就是说美国的GDP的50%左右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和制造业相关的高科技服务业。欧盟27个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78%,78%里面的50%是生产性服务业,也就是GDP里面40%左右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他发达国家、G20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都比较大。对比之下,这三个服务的指标恰恰是我国的短板。我国去年GDP中,制造业增加值占27%,服务业增加值占54.6%,服务业中50%左右是生活性服务业,50%左右是生产性服务业,也就是说GDP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27%左右,和欧洲40%,和美国50%比,差距较大。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现在最大的短板之一。换言之,我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2019)》,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通用航空生产、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批发与贸易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共十大类。这十个板块和制造业强相关,制造业的各种附加值、服务性附加值都是由它们来代表,这一块如果不到位,制造产品就不会高端化。目前我国虽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但与制造业强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却相对滞后,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位势不高的根源正在于此。此外,中国的服务贸易在结构、比例上与世界尚不同步。全球的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在30%以上,同期中国的服务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仅12.4%,和世界平均水平差了很大一段。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1.96万亿元,一半以上是生活性服务业如旅游、景观、接待外宾产生的服务输出,进口的3.46万亿元基本是生产性服务业;逆差1.5万亿元,逆差的主要来源是外国的服务贸易公司做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的输出。在这个意义上讲,培育新质生产力,除了要增加中国服务业占GDP总体比重外,更要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力争在2035年使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0%左右,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尽管这一水平还达不到欧洲、美国的比重,但可以由现在的不到27%左右增加到35%。与此同时,进一步把服务贸易占全部贸易总额的比重从现在的12%(2022年数据)提高到30%,着力提升高端制造中服务价值的比重,促使一大批终端制造产品内嵌的服务附加值达到总价值的50%以上。这是新质生产力制造业的方向。生产性服务业上去了,新质生产力的制造也就上去了。
培育新业态的核心是推动产业变革,是产业组织的深刻调整,有两大关键推力。第一个关键推力是全球化。新业态的形成要与全球潮流连在一起,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制度型开放,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目前,我国的内外循环体制仍处于两张皮状态,尚未完全打通。改革开放几十年,外循环是一个圈,内循环是一个圈,以前是两个部,现在合并了,但管理上还是两张皮。出口的东西要内销非常麻烦,内销的东西要出口也很麻烦,不管是税收制度还是检验检测的制度,或是各种市场准入的制度,都存在这种现象。我们经常说的跨境电商,做了10年,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11万亿元人民币,占当年我国进出口货物42.07万亿的5%。而对比国内电商,能够把国内贸易批发流通40%线下的变成线上,以至于线上占了40%。为什么国内做得那么畅,国外又做得不畅?因为两张皮,体制不顺。如果打通了,跨境的也做国内跨省的,跨省的也做国际的,就像亚马逊从来不分跨不跨境,从纽约卖到华盛顿和纽约卖到伦敦是一回事。这是一个新的业态,是世界潮流。我们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需要内外贸一体化。换言之,我们的市场体制必须从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内外循环一体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对此,2023年1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加快调整完善国内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促进内外贸标准衔接、检验认证衔接、监管衔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这正是这个改革的深意所在。第二个关键推力是数字化,形成产业互联网。现在,我们的消费互联网做得风生水起,而产业互联网基本上刚刚开始。产业互联网不仅是国内企业的产业互联网,而且包括跨国、国际国内的产业一体化。这种产业互联网有两种。一种是以中国制造2025或德国制造4.0中的产业互联网为代表,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集团内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从市场销售的信息到设计、开发、制造、物流,整个的一体化数字化系统。这是讲一个个的企业,但是市场正在兴起另外一种产业互联网,就是依托互联网的平台和各种终端,将触角伸到全世界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偏好实现了小批量定制、大规模生产、全产业链贯通、全球化配送。在这样的平台上集聚了几百家提供生产性服务业的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物流运输等企业,上千家制造业企业以及几百家原材料供应商,这些企业之间用数字系统进行了全面贯通。依托这个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些企业形成了以客户为中心、全产业链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真正实现了以销定产、以新打旧、以快打慢。现在中国有一批这样的产业互联网,这样的平台放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城市就能因此拥有几千亿、几万亿的销售值,同时产生几千亿、几万亿的金融结算,还会带来物流和其他各种服务,就变成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服务中心。所以谁掌控未来产业互联网全球的平台,谁就是“三中心”莫属。总之,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及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形成的聚合体就是新质生产力。我国在这三块——制造业板块、服务业板块和新业态板块都有巨大的潜力。现在的短板,就是未来巨大的增长极。希望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克服短板,成为未来发展的新增长极。
![]()
长期坚持提供干货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对大家有帮助,请大家点赞并转发,以支持我们提供更多干货,谢谢。
商务合作\内容撰写\软文推广:15201196271(备注合作事由或电联)需求发布\业务对接\投融资需求:18600329996(电话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