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岁月如歌,大地流彩,《三沙光影》微刊第七期又要与大家见面了。本期微刊我们推出以“排塘古道”为主题的优秀诗文选集。
古道,既是古人行走的足迹,也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或穿越苍茫的原野,或蜿蜒于海河之畔,见证了无数英勇事迹与传奇故事,每一级石板、第一块方砖,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当我们踏上这条古道,仿佛能听到古人的脚步声、呼吸声,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然而,古道并非只是历史的遗迹,它们同样承载着我们的情感与梦想。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渴望寻找一方宁静的天地,让心灵得到些许的休息。古道,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去处。它们远离尘嚣,静谧而深邃,让我们在行走中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品味生活的美好。
本次“大地流彩-----文学进校园”排塘古道采风活动,旨在邀请作家与我们用影像和文字描绘出古道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无论是回忆往事、抒发情感,还是探寻历史、展望未来,我们都期待看到你们笔下那一条条生动鲜活的古道形象。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古今交汇的悠悠之路,在这里,你将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也将在心中种下一颗热爱自然、珍视文化的种子。愿《排塘古道》能成为你心灵的驿站,让我们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
“文学进校园”活动
5月26日,由霞浦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霞浦县作家协会和三沙中心小学联合承办的“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暨“文学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三沙中心小学。
作家篇
关于三沙古道的一些话题
刘建平
“文学进校园”活动,这次我们走进三沙中心小学。对于曾经在中心小学上过学,生活过的我来说,显然有着别样的意义,仿佛更是一次情感的回家。
三沙中心校,是一所百年老校。百年时光,历经沧桑,无数学子,来来往往,每一代人会有每一代人的记忆。在我心里,校园是这般景象:沙坑旁绽放新芽的一棵老树;暑期间,留校老师乘凉的几间空荡的教室;放学时,游走在廊角墙根的那抹温暖的夕阳;落叶纷飞不忍离去的少年孤影。
现在的学校日新月异,簇新的教学楼,整洁的操场,功能齐备的多媒体教室,欣逢新时代,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三沙古道。在滨海公路未通之前,三沙向外的交通,除了海运,就是山路。古道悠悠,在岁月的流逝中,很多古道,出于改道,迁移等原因,大多荒废和消失了。有些古道,人迹罕至,也被野草掩没。排塘顶古道,由于当地居民仍然使用,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但古道的往昔、变迁以及旧时模样,即使我们重走古道,也恍如隔世。
三沙贤达之士遍览史料记载,寻根溯源,考证挖掘,让有关古道的石刻碑记重见天日,也从碑刻的片言只语中窥见历次古道的兴衰存亡。
往事越千年,很多记忆的载体不再是坚硬的建筑,反而是那些柔软的文字,以及泛黄的图册。三沙古道,借助文字记载和影像记录,让历史的脉络渐渐清晰起来。这是文字和图像的力量,也让我想起来了光影诗社。
光影诗社是在中心校领导的重视下,在老师精心指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中创办起来的。半年时间里,已出了六期微刊,每一期呈现着不同的主题,记载着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不论文字还是摄影,都有了质的提高。也许现在的意义还局限于当下,但可以期盼,只要努力坚持下去,更深远的意义一定会在前方。
以古道为主题,当我们重温古道时,不仅是脚下的古道,文字与影像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不正是光影诗社的诗与摄影吗?
历史,有时就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段文字和一个镜头中被记录下来。
行程
郑惠芳
初夏的海风,伴着微醺的阳光,热浪般地唤醒炽热的心跳。八百多年的古道燃起了有声的气流,一群翩翩少年在这里行走,踏足于故乡历史的天空,岁月的足迹映衬着笑声来场意外的收获,汗水交织的心头在这条古道上编写童年的味道。古道悠悠,行程绵长。
阵阵花香,树木葱茏,缕缕阳光照耀在阅读空间里,处处弥漫着书的墨香。读书的快乐亦是如此神往,笃学力行,守正求新,勤学善思.......抒写这时代优秀的少年。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心灵的家园,希望的种子永远在四季里开花结果,浇灌着三沙中心小学。光影熠熠,书香源长。
教师篇
排塘古道
李振明
排塘古道于我而言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每年清明节都要沿这条古道上山祭扫祖坟,陌生是途径时很少有去探寻这条古道的历史与风俗人情。
这次重走古道是借着这场“大地流彩---文学进校园”活动,与县几位作家和中心小学的部分文学爱好者参与采风活动,心中充满着对未知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敬畏。
排塘古道上,石块挨着石块,长长排着;石块叠着石块,一级一级成台阶,层层而上,约有两千级台阶。
踏上古道,听脚下的足音,那里,回响着古道的前世今生。
岁月洗礼,寒来暑往,古道上的石阶被磨得有些光滑,沿着排塘岭古朴的台阶拾级而上,大约行一里,就到了三沙镇第一桥宝安桥。桥贯东西两端,连接排塘岭官道。其内侧水塘上方靠东的岩壁,凿出一方形壁龛,内刻:“福德正神”,两边龛联为:“福与土并厚;德配地无疆。”乃古人奉祀此间土地神之处,寄托良好的愿望。沿桥再往北前行二百多米,距岭口一百八十八级阶蹬的地方,有一方题刻,南宋淳熙八年时,一和尚热心公益,见岭道路面损坏,人们行走困难,便多方筹资修缮此道,当地百姓为感怀这位和尚功德,在岭道中段石壁上刻文铭记,路旁立有一块宋、清两代修道善举石刻文字,反映三沙百姓勤劳、能干、热心公益的地方史料。
旧时排塘古道上有几个歇脚亭供人们避雨,休息行方便。岁月洗礼该凉亭已不复存在,现如今乡村振兴,坡顶上新修建的一桩八角亭和观景栅栏给古道添了几许鲜活,走累了,我便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或倚在栅栏边休息。闭上眼睛,让心灵与古道融为一体,我能感受到古道所承载的沧桑与厚重,也能感受到古道所带来的宁静和平和。这种感受让我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与浮躁,让我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美好中。
不知不觉走到了古道的尽头。当我回望这条长长的古道时,心中充满了感慨与不舍。这条古道不仅是一条曾经三沙百姓赶考、进城的山路,更是一部三沙百姓活生生的历史。它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迁徙与兴衰。重走古道,让我重拾一份历史的韵味。排塘古道,永远驻留在三沙人民的心中!
雨中行
岳霹峥
排塘古道雨啾啾,藤老鸟新鸣。大雨滂沱,夏意初上,目断四天垂。风萧瑟,雨迷离,繁华瞬,忆思堪。何处是前期?恰似去年时。
学生篇
《古道寻忆》
三沙中心小学 三(4)班 黄芊芊
踏上那幽深的古道,仿佛迈入了时光的长河。脚下的石板,历经岁月的磨砺,已变得光滑而温润,每一块都承载着无尽的故事。
古道蜿蜒向前,消失在远方的山峦之间。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像是忠诚的守护者,静静伫立,见证着古道的沧桑变迁。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似在低诉着往昔的辉煌与落寞。
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偶尔的鸟鸣和山民的脚步声。思绪也渐渐飘远,仿佛看到了昔日商队络绎不绝的景象,听到了脚步声响和人们的欢声笑语。
那时候,这古道是承载着贸易与交流的重任之路。那时候,这古道是多少出海渔者归家之路。那时候,这古道是怀揣着抱负的学子们进京赶考之路。
如今,古道虽已不再繁忙,但它的价值却从未消逝。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每一处磨损的痕迹,每一道车辙印,都是岁月留下的深刻印记。
站在古道的高处回望,心中总不禁涌起一股感动。这古道,宛如一条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让我们在时光的交错中,领略到岁月的魅力与厚重。它默默无语,却又诉说着无尽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的聆听与感悟。
指导教师:林桦
家乡的排塘古道
三沙中心小学 二(3)班 吴泰辰
家乡有条古老的道,
---排塘古道,又名岭道顶古道。
听爷爷说,它比爷爷的爷爷还老。
每一块石板,都有一个故事。
家乡有条古老的道,
---排塘古道,又名岭道顶古道。
听爷爷说:“这条古道,见证了岁月,
我们要爱护它,让它永存”
家乡有条古老的道,
---排塘古道,又名岭道顶古道。
听爷爷说,它连着过去,也通往未来。
这条古道,不仅长在地上,更长在了我的心里。
指导教师:林明静
古道情深
三沙中心小学 六(3)班 陈文萱
周日晨曦,阳光热烈而灿烂,如同一位画家用金色画笔,将无垠的蓝天涂抹得明亮而热烈。霞光如细丝般洒落,轻轻触碰我们青春的脸庞,那稚嫩的面庞在光影交错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我们身着统一的校服,红领巾在胸前飘扬,尽管汗水浸湿了额头,却也无法抵挡我们内心的热情与期待。
这一切,都源于学校精心组织的“作家进校园”活动。在这个特别的周日早晨,我们与作家们齐聚录播室,共同探索文学的奥秘。校长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为我们开启了这场知识的盛宴。与作家们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作家们耐心解答,他们的智慧和见解如泉水般涌流,让我们受益匪浅。
随着活动的深入,我们迎来了最令人期待的环节——作家签名赠言。每位同学都手捧一本书,心怀敬意地请作家们留下宝贵的墨宝。这不仅是对我们学业的鼓励,更是对我们未来的期许。
然而,最让我们难忘的,还是那趟走排塘古道的旅程。阳光洒落在古道上,仿佛为这条历经沧桑的道路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痕迹上。两旁的壁画生动地展现了三沙的美丽风光,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微波粼粼的海面之上,感受着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行至半途,我们已气喘吁吁。然而,当我们抬头望向那古老的石阶时,心中的疲惫却一扫而空。那石阶上长满了青苔和不知名的野草,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我们轻轻抚摸着这些石阶,用心感受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和古道的厚重。
在一个凉亭中稍作休息后,我们继续前行。途中一旁,立着一块石碑,专家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它的历史来源。听着专家的讲解,我们不禁为这条古道的悠久历史而惊叹。而当我们看到石碑上筑着的鸟巢时,更是被大自然的神奇所折服。
最终,我们走出了古道,但心却仍留在那里。那束斜照在古道上的阳光,不仅照亮了古道的每一个角落,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它让我们明白了岁月的无情和历史的厚重,更让我们明白了珍惜与传承的重要性。这条古道和照在它身上的阳光,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古道,山野中延伸着……
指导教师:梁雯
古道寻梦
三沙中心小学 六(2)班 魏嘉昕
古道蜿蜒入云端,排塘顶上望青山。
风拂绿叶声声脆,日照石阶步步艰。
行客匆匆留背影,牧童悠悠唱乡关。
心随古韵飘然去,梦绕青烟不愿还。
指导教师:许璇琳
古道畅想
三沙中心小学 四(1)班 戴卓云
古道婆娑,远离尘嚣。一条窄窄的山路,伸向远方,参差的阶梯如同久远的诗行。清风轻拂,野花飘香,蜜蜂嗡嗡,飞舞于茂盛的花丛中,似乎在诉说着古道的悠久。
古道旁,一座亭子仍然屹立在山中。它似乎好久没看到人了。风儿吹过,树叶沙沙介绍着亭子的历史。
古道弯弯,拐过一间间老屋,一座石碑。屋里,一位老人面带微笑,播放着音乐。仿佛向人们描述着这里曾经的繁华。老人既不抱怨生活的不公,也不嫌弃这里的寂静。而是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古道的小诗,随风飘逸,隐隐约约,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呢喃,感受到岁月的厚重。
指导教师:李青青
古道漫步
三沙中心小学 六(2)班 张铭倩
三沙西澳排塘顶,有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它静静地躺在青山的怀抱中,寒来暑往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每当清晨的阳光洒落,古道上的石阶就闪烁着金黄的光芒,仿佛铺就了一条通往仙境的道路。
清晨,凉风习习,我漫步在这条古道上,感受着脚下石阶的粗糙与坚实。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不时传来树上鸟儿的鸣叫声,清脆悦耳。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仿佛可以闻到古道上弥漫的古老气息,那是岁月的味道,是历史的沉淀。
我边走边想,这条古道曾经见证了多少行人的足迹,他们或匆匆赶路,或悠然漫步。或许,在某个清晨,一位年轻的诗人也曾走过这里,被古道的美景所打动,留下了千古绝唱。
我继续前行,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我不知道这条古道会带我走向何方,但我知道,每一步都是一次对历史的探索,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古道上漫步,我感受到了岁月的厚重和生命的活力。
当我再次站在排塘顶的高处,回望那条蜿蜒的古道,心中充满了感慨。这条古道不仅是一条山路,更是三沙的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传承。它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再次踏上这条古道,继续我的探索之旅。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漫步,都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指导教师:许璇琳
三沙古道
三沙中心小学 五(4)班 陈嘉凝
古道古时也称官道或驿站,是人们进城赶集、赶考的一条山路,我的家乡就有这样一条排塘古道,经过后人的修建、立碑,如今也成了网红打卡点,这里四季分明,风景如画。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知了鸣叫,秋天天高气爽,冬天温润宁静,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让我为之沉醉。
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百花盛开,走在排塘古道上,道路两旁鲜花竟相绽放,粉的、黄的、白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尤其是那片小野花,清白的花瓣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道的历史故事,而绿油油的小草,更是为春天的古道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夏天的时候,听着悦耳的蝉鸣,花朵随风摇摆着自己的小脑袋,那一片片青绿的小草花海,宛如大地的调色盘。给炎炎夏日的古道带来了清凉与芬芳。我偶尔与朋友们结伴前往,在绿色的花海中奔跑、嬉戏,感受那份自由与快乐,而在亭子里,微风习习,知了鸣叫,我们坐在亭子里,聆听着知了为我们演奏的大合唱,欣赏着星空与明月,畅谈着古道的变迁和未来的梦想。
秋天的时候,古道天高气爽,总是让人心情愉悦。我喜欢和家人一同漫步在古道的路上、感受着秋风的轻拂,欣赏着落叶飘落下来的舞姿。
冬天的时候,如果有幸遇上下雪的时候,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古道被一层层厚厚的雪覆盖着,宛如童话世界般美丽,我和小伙伴们穿上厚厚的棉袄,来到雪地尽情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我们在雪地里留下了欢声笑语和快乐的足迹,我深深爱着我的家乡,爱着家乡这条美丽如画的排塘古道。
指导教师:徐文娟
总策划: 陈。芳
特邀指导:何兴水 刘建平
摄影指导:陈雄伟
诗文指导:李振明 张新香
诵读指导:林惠生
微视制作:刘。超
宣传报道:谢施恩 吴仑珲
活动组织:杨晓丽 张。松
投稿指南:
1、投稿信箱:ssgyss2023@163.com。
2、所投稿件必须是原创首发,其它媒体已刊发的请勿投稿。
3、文章须附上作者简介和联系方式,图片素材以附件形式发送原图。
4、要声明是否同意修改。
责任编辑:吴仑珲
初审初校:谢施恩
复审复校:李振明
终审终校: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