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个体工商户“浙个好”省域公共品牌。从消费者“常看、常用、常议”的重点行业中,浙江选取民宿、非遗两个领域先行试点,分别评出218家、112家代表性个体工商户。2024年9月份,浙江启动“大企帮小店”专项行动,推进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结对帮扶。2024年初,浙江发布意见,从优化准入服务、实施税费扶持、强化金融扶持和社保支持等多个方面推进“个转企”。浙江为何频频出台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又从哪些方面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
竹刻、竹雕、黑陶、印纽……逼真饱满的图形,端庄秀美的文字,细腻精美的线条,勾勒出一方文艺荟萃的天地。走进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冯嘉生工作室,浙江省非遗“凤桥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冯嘉生以刀为笔、以竹为纸,正在进行雕刻创作。
前不久,冯嘉生工作室被列入“浙个好”省域公共品牌名录。冯嘉生告诉记者,工作室“贴青”浅浮雕和多层“贴青”深浮雕两种竹刻新工艺已申报国家专利,此次入选省域公共品牌名录,坚定了他传承竹刻工艺的信心。
专家表示,挖掘一批经营好、效益好、发展好、声誉好的个体工商户,通过公共品牌打造,可以有效提升个体工商户内心认同感、荣誉感,引领个体工商户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促进个体经济蓬勃发展。
被列入省域公共品牌名录,需要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据悉,“浙个好”品牌建设工作由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负责指导,浙江省个体劳动者协会负责委托行业专家等根据申报条件、指标体系和评价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营行为、经营业绩、行业地位、社会贡献、特色服务等内容。公共品牌名录实施动态管理,通过评价列入名录的个体工商户,可在标准文本及相关宣传资料中使用“浙个好”公共品牌标识。
入选省域公共品牌名录,不只是挂个牌。针对“浙个好”名录中的个体工商户,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联合金融机构和网络平台,出台激励支持政策,包括低利率高授信的专属信贷服务方案、平台量身定制的流量推广礼包、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和免费国际认证服务等。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家快在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泗溪镇的工作室内制作一座廊桥模型。江汉摄(新华社)
作为磐安县方前镇乡村民宿带头人,洪和漂一手创办的禾飘香农家乐入选“浙个好”公共品牌名录。在他看来,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小、模式单一,缺少资产抵押,融资难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阻碍。
有了品牌荣誉,资金问题迎刃而解。磐安县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磐安农商银行,推出“名特优新贷”“创业担保贷”“小微易贷”“无还本续贷”系列专项贷款产品,满足个体工商户个性化融资需求。
“以省域公共品牌为质押,可从磐安农商银行贷来更多资金,大力发展精品民宿,让游客住下来、慢下来、留下来,真正实现宾至如归。”洪和漂说,入选省域公共品牌,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磐安农商银行副行长王高峰介绍,每年将安排30亿元贷款资金,从拓展个体工商户发展空间、加大服务供给等方面入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向鼓励发放信用贷款倾斜,助力增强个体工商户省域公共品牌影响力。
“建设‘浙个好’品牌是品牌强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就是培育一批高水准的示范标杆,引领广大个体工商户对标攀高、做优做强,以‘浙个好’个体工商户的‘一马当先’,带动全省广大个体工商户的‘万马奔腾’,促进个体经济实现新腾飞、创造新辉煌。”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表示。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发展处处长白峰认为,结合大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个体工商户贴近市场、直接服务百姓的特长,推进两者结对帮扶,可以让他们携手并进、互利共赢。
古沉木雕是浙江省嵊州市特有的非遗传承技艺,也是当地一大特色产业。2024年初,市场一度低迷,不少个体工商户难以接到优质订单。“人才和技术缺乏,导致技艺传承困难,客户越来越少。”作为嵊州市独立经营的木雕个体工商户,丁冠红感受到了生存压力。
立足“大企帮小店”专项行动,嵊州市市场监管局对接非遗保护中心、古沉木雕塑艺术研究院等机构,选取绍兴市越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作为“大企”,与木雕小店结对,开展免费技艺培训。
“企业的雕刻大师亲自示范,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操课,雕刻技艺在学习交流中得到精进。”丁冠红说,除了授课指导,古沉木雕企业还同他们共享原材料和订单资源,小店成功接到订单,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浙江省舟山市共富民宿集聚区。姚凯乐摄(新华社发)
订单共享,共同增收。在古沉木雕行业,嵊州市打造1家大企业联合11家小店的产业共富格局,每家个体工商户平均增收13万元。
“古沉木雕小店作为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链条的效率和质量。”越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洋明坦言,帮扶事实上也是一种合作,大企业帮助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助于构建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带动木雕产业健康发展,推动非遗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
2024年,浙江省共促成343家大企业与14906户个体工商户结对,涵盖批发零售、制造业、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业服务、仓储运输等众多行业。
“推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摸清个体工商户具体需求,持续开展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帮扶工作。”白峰表示,预计到2027年底,将推动1000家知名企业与10万户个体工商户结对帮扶,帮扶次数不少于10万次。
帮扶贵在精准。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工作,按照存续时间、经营状况、纳税情况等指标,将个体工商户划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种类型,开展针对性扶持。在分型基础上,开展“名特优新”(知名、特色、优质、新型)认定,支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诚信经营好、发展潜力大的个体工商户,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同行业、同类型经营主体更好发展。“不断加强政策支持帮扶的精准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使个体工商户切实感受到由政策红利转化而来的获得感。”谢小云说。
台州市温岭人赵丹晶跟着父母创业7年多,从事电机配件生意,做了4年销售后,决定往前迈一步:将自家商行升级为贸易有限公司。“‘小船’难扛大风浪。”赵丹晶觉得,只靠一两个门面、以本地生意为主的销售方式或难以为继,以企业化方式规范运营才能走得长远。
专家指出,个体工商户成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受限,比如在项目招投标、产业链配套中,有关方面会把是不是企业作为一道“门槛”。因此,“个转企”通常意味着经营规模变大、竞争力变强。
浙江省慈溪市掌起镇东埠头村的村民在年糕共富工坊的生产车间内码放加工好的水磨年糕。徐昱摄(新华社)
“个转企”,需要政策护航。2024年初,浙江发布《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优化准入服务、实施税费扶持、强化金融扶持、加强不动产登记和社保支持等多个方面推进“个转企”。
了解到“个转企”的扶持政策,在杭州市临平区东湖街道经营一家食品店的陶海英吃下了“定心丸”。依法完成税务清算后,她带着材料来到专窗,仅用10分钟就完成个体工商户转型,当场拿到企业营业执照,现场办理了企业食品经营许可证。
“转成企业几个月以来,业务量和利润增长不少。”如今,陶海英很有信心。“经营规模扩大,竞争力变强了,未来可期。”陶海英说。
2024年,浙江省实现“个转企”约3万户,累计实现43.4万户。浙江省提出,到2025年底,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行业经营应具备企业组织形式,但目前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率先完成转型升级,提升合法经营水平;到2027年底,浙江全省企业占经营主体总量比例进一步提高,经营主体类型分布更加优化。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