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伏琴
首发于新语听书
11月12日,停更3年的李子柒发布新作《雕漆隐花》,瞬间引爆网络。
2天3更,播放量破5亿人次,再次回归顶流。
王者归来,可是她的人生之路并非坦途。
从默默无闻好不容易熬到大红大紫,却在2021年陷入商业纠纷。此后三年,她在公众视野中鲜少露面。
这三年,她一定受过无数的煎熬。
世界并不完美,可是历经波折后的她,依然自信满满,热情地拥抱生活。
然而,在快节奏、高效率的当下,许多人陷在追求完美的执念中,躺不平又卷不赢,满心焦虑,疲惫不堪。
为此,哈佛商学院教授、著名行为决策专家马克斯·巴泽曼在其著作《不完美决策》中提出:接纳世界的不完美,构建更高效、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2000年,32岁的白岩松已经在央视大放异彩。
他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各个大型节目的舞台上,诸如奥运会、春晚等。
他还身兼数职,不仅参与了体育、娱乐、新闻等各个部门的王牌节目录制,还是三个栏目的制片人。
在众人眼中,白岩松似乎是一个完美的主持人。
可是第二年,他却出人意料地停工一年,没有任何出镜。
有人劝他,说主持人半年不出镜,就没有人还记得你。
可他还是毅然放下了大多数工作,因为他发现掌声越多,越不知所措。
一年后,他重新归来,打造出《新闻1+1》《时空连线》《新闻会客厅》等经典新闻节目。
回首往昔,白岩松大发感慨:“毁掉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
生活中,许多人都在盲目地追求完美,总是既要又要还要。
孩子既要健康又要听话还要聪明,伴侣既要多金又要有才还要体贴,工作既要轻松又要体面还要高薪。
可是,生活哪有这么十全十美?
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追求完美,只会徒增烦恼。
书中讲了一个“电车难题”。
一辆电车飞驰而来,前面的轨道上有5个人,另一条轨道上有1个人。你会改变轨道,牺牲1个人而救下5个人吗?
调查发现,大多数人都赞同改变轨道。
但是换成“医生难题”,答案就截然不同。
医院里有5位病人,都是器官损坏面临死亡,但是有1位已经康复即将出院的病人的器官,与这5位病人的体质匹配。
那么医生可以牺牲这位病人的生命,来挽救5位病人吗?
调查发现,几乎无人赞同。
同样是用1条生命来换5条生命,人们为什么会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主要因为场景不同。
不同的场景会激活不同的脑回路:理性回路或情感回路。
两条回路各有优缺点,没有一条是完美的。
因此,我们的决策都是不完美的,所有决策都会导致两个方面的结果:得到和失去。
任何选择,都有遗憾;任何决策,都不完美。
不完美,才是人生的底色。
拼命追求完美,只会累坏了自己,积攒了失望。
我们需要的不是追求完美,而是追求更好,最大化持续向善。
完成,比完美重要
网上看到一个案例。
一位网友想进一家大公司,就去投了简历,并在资料、形象,乃至话术上都做了充分准备。
可是第二天,她却放弃了面试。
她在心里不断地自我否定:我既不是985、211的毕业生,又没有关系和背景,而且听说面试官很严格,我一定很难过关。
两年后,她又去应聘这家公司,本来觉得希望渺茫,没想到非常顺利地被录取了。
她很后悔,如果当初勇敢点,可能就不会绕这么多弯路。
生活中,许多人也像这位网友一样,做事之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总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因为追求完美,反而迟迟不敢迈出第一步。
事实上,你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后面的许多事情可能就顺理成章了。
正如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言:“想都是问题,做都是答案。”
先行动,再完成,后完美。
而且我们根本做不到完美,所以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们不需要做出完美的决策,只需要建立更高效的行动框架,做出更好的决策。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书中指出了4条路径。
1. 激活认知潜能
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决定,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激活认知潜能。
首先要减少偏见,比如过度自信、看问题的角度片面、事后诸葛亮、缺乏同理心、道德偏见等。
然后发挥主动智能,在面临重大决策时,要采用规范的步骤和系统的方法。
2. 做出明智取舍
首先,在做重要决定时,要参考一系列的标准,而不是随意做出。
其次,做取舍时,要更多地关注价值创造。不要因为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价值。
最后,对决策评估要运用综合评价,而不是单独评价。
在比较两个或多个选项时,我们更容易做出明智的取舍。
3. 发挥诚实天性
诚实能创造信任,带来深入的合作,而不诚实则会引发诚信危机。
如果医生正直,患者更愿意配合治疗;如果教师善良,学生更愿意信任老师;如果家长诚实,孩子更愿意听从教导。
发挥诚实的天性,有利于我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创造更多的价值。
4. 发现创造价值
发现创造价值的机会,有两点要求:时刻警惕,掌握技巧。
既要善于识别那些可能破坏你和他人价值的威胁,也要努力注意到被许多人忽略的提示。
在分析问题时,不要局限于他人提供的数据,而要主动寻求数据。
接纳不完美,世界更美好
世界并不完美,如果你秉持完美主义,只会大失所望。
我们不求完美,但求更好,持续向善。
接纳世界的不完美,但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促进世界平等
由于生物和社会因素,人们更喜欢来自相似群体的人,比如同一个家庭、社区、种族、城市、国家等。
我们更理解同类人的利益,而忽视圈外人的利益,因此形成部落主义。
部落主义常常形成群体内偏袒,群体外歧视。
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就讲述了一个种族歧视的故事。
黑人小伙帮助白人姑娘,却被诬告为强奸罪。白人律师帮助黑人小伙辩护,却被白人认为是大逆不道,犯了众怒。
最终黑人小伙恐惧地越狱,惨遭枪杀。
从部落主义转向平等主义,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虽然超越自己的部落局限、平等对待所有人的利益很难做到,但是我们要积极采取行动,从小事做起。
比如尊重不同的种族、性别、文化背景;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等。
2. 减少不必要浪费
无论是资源、时间,还是金钱,都应该珍惜使用。
企业要通过节能减排等方式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发展。
个人则应该合理消费,避免冲动购物,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3.合理分配时间
时间是一生中最重要、最稀缺的资源,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时间的价值。
我们习惯于为花钱做预算,却很少规划时间。
就像你每天不停地刷手机,却一无所获;你不停地比较商品价格,最终得到一点点优惠,却浪费了大量时间。
合理分配时间的目标,是让单位时间的价值最大化。
另外,尽量把时间花在自己比较优势明显的领域。
比如,某家技术初创公司的创始人,他在整个公司的技术是最好的,但是第二擅长技术的人只比他稍逊一点点。
而他在合作与推广方面却比别人好得太多。所以,尽管他在技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却是合作与推广。
4.善用慈善力量
人们经常做出各种慈善行为,但不是每种慈善行为都有效。
比如,你把冬衣捐到热带地区,显然毫无用途。
因此,做慈善之前要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走向更有效的利他主义;二是实现效率最大化。
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许多瑕疵,也有许多亮点。
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接纳不完美的心态。
接纳不完美,你才能发现生活中那些曾被忽略的美好,才能促进生活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接纳不完美,在不完美中实现价值最大化,生命才能持续向善,世界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