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神农架 | 品读堂戏(一)

文摘   2025-01-01 19:00   湖北  

四九生得乖,眉毛往前栽

耳听大叔叫,几步辽出来


今晚《夜读神农架》主播傅云

和大家分享的是吴太地的

《品读堂戏》

潘建翔摄


品读堂戏(一)


吴太地



堂戏,又称唐戏,是流传在华中屋脊神农顶西南侧下谷一带的地方剧种。



关于堂戏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说源于唐朝。相传薛刚看花灯误伤太子以后,避难于神农架,受唐中宗李显的指示,秘密屯兵大九湖,为打发漫漫长夜的寂寞,薛刚就把薅草锣鼓唱词搬上戏台娱乐将士,故名唐戏。


另一说是堂戏来源于民间劳动。村民在婚嫁喜庆或劳动之余,一般在农家堂屋里开展娱乐活动,进行文艺表演,所以称为堂戏。


据《神农架志》记载:“垂拱二年(686年),中宗李显被母后武则天贬为庐陵王,九月由均县(丹江口市)迁房州(房县),境内神农架山脉被命名‘皇界’,其北麓为庐陵王辖地。”大九湖正好位于神农架山脉北麓,经多方考证,大九湖作为庐陵王的辖地已无异议。


下谷堂戏源于唐朝。相传唐太子李显被贬房陵(今湖北房县)密谋反唐,令大将薛刚屯兵大九湖,在那里垦荒种地,练兵习武,伺机推翻武则天。唐太子李显见将士精神疲惫,士气不振,为鼓舞士气,在田地敲锣打鼓,亲自扮演丑角供将士打斗演兵,这些遗风流传到民间,演绎成今天的“堂戏”。


薛刚屯兵大九湖与朝廷抗衡,所演唱的堂戏自然为官府所不容,曾一度遭到封杀。因此,堂戏不敢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只能在人迹罕至的边远山区秘密演出。如今,堂戏仍然只在神农顶山脚下的下谷坪及巴东神农溪一带流传。


《巴东县志》记载:堂戏流行于江北,是一种传统的地方戏。就目前的情况看,堂戏流传区域确实极小,不过百里之遥,故有“堂戏不过长江”之说。因为流传范围小,堂戏这种地方剧种就无法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堂戏表演的剧目大多是演唱传统的古装戏,也有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取材主要在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两个方面,偏重歌颂忠臣良将,伸张大义灭亲,追求个性解放以及婚姻自由等内容。现存的剧本有《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柳荫结义》,《马宗讨封》《丁瘌子讨亲》《傻子回门》《山伯访友》《借妻回门》《王麻子打妆》《伐木送友》和《拦路招亲》等。


演奏的乐器相对简单,只需锣、鼓、梆子、竹板、二胡、唢呐等。演唱风格具有典型的地方色彩。唱腔主要有大筒子腔(杨花柳)、小筒子腔(太和调)以及唢呐腔与高腔等。


主播 | 傅云

编辑 | 刘晓麟

实习编辑 | 谭海艳

校对 | 陈娇丽

审核 | 田梦


神农架新闻
神农架林区融媒体中心,做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