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一首感怀诗,道尽遗憾,人生憾事是一笑而过还是埋藏心底

文摘   2024-10-14 21:51   宁夏  

威评书影史,因你更精彩

读书,品诗,看电影

悟人生

我是威评书影史

01

《登小姑山感怀》

清·李鸿章

东南归路莽萧条,皖口干峰若为招。

半局残棋存战舰,八年恨事付寒潮。

灵风下水征帆疾,落日中原汗马骄。

孤客不堪回首望,苍茫一片劫灰烧。

人生难免会有遗憾,或者是恨事。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完美的人的原因。它或大或小,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有大小之分。

有的人可能会一笑而过,有的人却会记挂一生。

不过,也正是这些遗憾与恨事,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虽然带着一丝苦涩,却也指引着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前行。它们教会了人们珍惜,在拥有时更加感恩,因为每一次回望那些未能圆满的瞬间,都是对当下幸福最深刻的体悟。

有些人选择将遗憾深藏心底,化作一股不屈的力量,激励自己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努力,去弥补那些错失的风景。他们相信,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坚实地站起,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宝贵一步。于是,遗憾不再是束缚心灵的枷锁,而是成就非凡的垫脚石。

而另一些人,则学会了与遗憾和解,以一种更加宽容和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他们明白,人生本就是一场不完美的旅程,接受并拥抱这些不完美,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丰富多彩。他们会在某个静谧的夜晚,轻轻地对过去的自己说一声“谢谢”,感谢那些遗憾让自己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放下,也学会了更加深刻地理解爱与被爱。

很多时候,在回望的时候,会发现,无论是选择铭记还是释怀,遗憾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让每个人的人生故事更加真实动人,也让心灵在磨砺中变得更加坚韧和温柔。

所以说,带着一颗平和的心,继续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吧,即使前路未知,也要相信,每一个遗憾背后,都藏着一份等待被发掘的美好与希望。

晚清名臣也在面对憾事的时候,登山远眺,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登小姑山感怀》。

02

世人对李鸿章的争议很大,很多人说:“卖国者秦侩,误国者李鸿章。”这都是因为晚清的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行为都和他有所关联。

所以,关于他实在是有太多的众说纷纭了,有关他的书籍和评论文章也是非常之多。更有人说:“一个李鸿章,半部晚清史。”这也足以说明他对于他在历史的重要地位。

他出生的时候,正是世界风云变幻极速转变期,偏偏清朝也正开始走下坡路,疲相已现。

十七岁,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这个时期的李鸿章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他怀着一腔的抱负和理想,激昂进取。这些从他这个时期的诗词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点。代表作就是《入都》十首。

每一首都能感受到他的那一份豪气!“为出群,为图新”就是他的目的和理想。

二十一岁及第后入仕。随后的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成为了他往上爬的垫脚石。

他也由只会空谈和空有热血的青年,变成了朝廷重臣。

随后的洋务运动和建立北洋水师,让他一下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实现了他在《入都》系列里说的“出山志在登鳌顶”的理想和目标。

03

不料,盛极必衰,公元1894年的甲午海战惨败,并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让他从顶峰率领下来。由中兴名臣变成了“奸臣”,“卖国贼”。

从东京回来,登上小姑山,于是写下了这首《登小姑山感怀》。

半局残棋存战舰,八年恨事付寒潮。”是他心态的写照。此时的他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朝廷命运多舛的深深忧虑,也有对自己无力回天的无奈与自责。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这只是开始,他由此开始了“背锅”之路。

1895年11月8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林董在北京签订了《中日辽南条约》

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俄国代表罗拔诺夫、维特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密约》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翁同龢与德国驻中国公使海靖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借条约》

1898年6月9日,李鸿章与英国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901年9月7日,清廷代表奕、李鸿章在北京与十一国公使,在北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这些也都成为了他作为“误国”、“卖国贼”、“汉奸”的“铁证”。

也有人用一句话对他作出了概括:

一生风雨裱糊匠

04

李鸿章这首《登小姑山感怀》感怀诗,道尽遗憾,面对人生憾事,是一笑而过还是埋藏心底?

李鸿章的诗篇,如一面历史的明镜,映照出他波澜壮阔却又布满荆棘的一生。面对那些未竟之志与深沉遗憾,他或许曾在无数个不眠之夜,内心翻涌着复杂的情感——是选择将那些遗憾化作嘴角一抹苦笑,随风淡去,还是将其深深镌刻在心,作为激励后世的磐石?

李鸿章的选择,或许两者皆有。作为晚清重臣,肩上承载的是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希望,个人的荣辱得失,在国家兴衰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于是,他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对那些无力改变的历史遗憾,报以淡淡一笑,那是对过往的释怀,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不过,那份深埋心底的遗憾,却如同不灭的火焰,时刻燃烧着他内心深处的激情与责任感。他将这些遗憾转化为推动变革的力量,即便是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也未曾放弃过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民众的关怀。这种埋藏心底的遗憾,成为了他不断前行、勇于担当的动力源泉。

如今,李鸿章的一生,成为了后人研究与反思的宝贵财富。他的遗憾,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而作为现代人,在品读他的诗篇,感受他的情感时,更应从中汲取力量,学会如何在面对人生憾事时,既能保持一份豁达与淡然,又能将遗憾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前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坚实的足迹。

05

有人说是不是在给他洗白?

其实跳出本身来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桎梏,他的这一个行为,都是因为他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忠君”的思想而已。

不然在当初庚子之变中,梁启超在游说他,给他上中下三策的时候,他是有机会的,可是他偏偏选的是下策,那就是“进京卑躬屈节当卖国贼”!

这也注定了他将背负半生骂名,一世争议的代价!

-作者-

威评书影史,自评自说自开怀,更多诗评、书评、影评,给您不一样的感觉。



威评书影史
接受诗评,书评,影评约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