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法太干涩怎么办?

文化   2024-11-14 16:53   湖南  
传播:国学 | 文化 | 艺术 | 哲理 | 养生 | 视觉 | 美文

一般而言,写书法发涩是因为有摩擦力。也就是毛笔的笔锋和纸面有相互作用。


而能够造成“涩”这个效果的必备条件,是纸面、笔锋、腕运、墨汁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产物。


一、纸面


书法用纸,是分练习用纸和作品用纸之分的。比方说一开始我们练习书法用的毛边纸,就有光滑的一面和粗糙的一面。

一般而言,手工毛边纸其实是两面都是粗糙的。机器造的纸是两面特性不同。


而我们在用机器造的纸面上书写的时候,就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到,虽然是同样一张纸,但是光滑的一面和粗糙的一面书写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一般来说,光滑的一面不容易产生“涩”的感觉,粗糙的一面则会产生“涩”这种效果,而且非常强烈。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那个来说,纸张效果上的不同,也是我们产生不同书写感受的一个原因。

相对不光滑的纸面、粗糙的纸面,更容易产生“涩”的效果。

二、笔锋


笔锋是直接与纸面进行接触的部分。笔锋的材料、特质、形态和书写状态,都会影响我们在书写过程中的感受。

1、笔锋的材质

相对柔软一点的、弹性较差、流畅度较差的毛笔笔锋,更容易产生“涩”的效果。比方说羊毫,质地柔软。但是正因为如此,才更容易在笔锋运行过程中“滞涩”在纸面上


软而绵的笔锋,相对来说,与直面接触的面积也就会很大,而接触面积大了,摩擦力自然就足。

相对的,质地坚硬、柔软性较差的笔锋摩擦力就小的多,因此,很难产生“涩”这样的摩擦力。

比如狼毫,质地坚硬,与直面接触面积不大,就更容易滑在纸面上,而产生不了“涩”觉。

这些不同的材质,因为他们本来天生就具备的特性,让他们有不同的书写感觉。但是其他方面的因素有时候也会改造、甚至完全颠覆原来笔锋的“滞涩”感。

2、笔锋形态

笔锋形态聚拢,笔芯正,尖锋挺立,则书写过程中“滞涩”感明显。

相反,笔锋涣散、笔芯不正,则更容易产生“滑”的效果。这些不同的效果,当然是与笔锋形态对笔锋与直面接触的面积不同造成的。


3、书写状态

这里强调书写状态,其实着重强调的是,一个人,在拿起毛笔,书写书法的时候,内心的心理状态。

比方说,当我拿起毛笔的时候,我想象这这个毛笔想坚硬的刀锋一样锐利,那么写出来的字,也会相对的挺拔、硬朗的多。

假如,我把毛笔想象成一个软趴趴的刷子,就很难写出硬朗效果的字了。

而在书写过程中,想象状态的不同,人们内心以及对于笔锋的感触就不一样,偏向于相信刀锋的,自然“滞涩”感就会很强烈。


三、腕运


腕运对于我们书写感觉的调节,其实是间接通过对于笔锋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的。书法执笔的关键,就在于腕部到底能否完全的、灵活的发挥作用。

腕部正中的、垂直的运行,不偏不倚,就是正锋的运笔姿势,这个时候,执笔的力量就通过全身灌注于笔毫这小小的一端,力量用的越大,也就越容易产生“滞涩”感。

相反的,腕部偏向于左边或者右边执笔,笔毫则会侧锋运行。而笔毫所承担的力量,就相对应的因为接触面积大而削减很多,滞涩感就会减少。


书法中,有一个专门用语,叫做“锥划沙”。顾名思义,就是拿锥子在沙子上划。我们在划的时候,就会看到沙子自动的被分为两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这个时候,会留下一道中线,这个中线。其实是笔锋运行的轨迹。

在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前行的“滞涩感”,而这种滞涩,就是涩。

其实用锥子在光滑的石板上、石头上划,也一样会产生这种“滞涩”的效果。

而越是垂直的划、用力地划,这种摩擦力就越足。越是偏侧、用力小,就越顺畅,也就不容易产生“涩”了。

四、墨汁


墨汁在书写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尤其是滞涩感,正是因为墨汁的缘故才产生的。

我们都知道。墨汁主要的成分是炭黑、胶质和水。


而在这三种成分中,能起到滞涩效果的,就是“胶质”。胶质一方面让炭黑可以更好的贮存,一方面又为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滞涩”感提供了来源。

越是胶质成分多的,就越容易产生涩感,越是胶质成分少,水分多的,就越清滑。

而现在工业墨汁,大多数都是化学制造,在涩感上就会少很多,这也是我们提倡书写书法用墨块磨墨的原因。

总之,涩感的产生,离不开纸面、笔锋、腕运、墨汁四要素之间的配合。


“涩”其实是书法中一种特别重要的感觉。也是我们在写书法过程中,着力营造笔力的重要手段。涩,与之相对的感觉是滑。而滑给人的感觉是,油滑的、浮躁的,沉浸不下去的。

涩感在书法中,是好书法的标志。一些书法家喜欢用涩感营造古拙苍老的书写形态,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 会书法,真好啊!#



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

就是会书法!



文末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看到吧!

—《END》—

声明 | 图文来源网络,旨在分享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书法讲堂观点或立场。文章无从查证作者,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予以公示或删除。





点“在看”让需要的人看到👇



书法讲堂
书法理论学堂,书法技法学习,书法艺术推广,书法名家展示,书法爱好者的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