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万科发行公司债时,发行利率和同期限的国债利差不到1%。这表明当时市场认为万科的违约风险低到接近于中国财政部。而现在,万科各期限公司债价格普遍接近腰斩,这意味着市场判断其违约的概率至少为50%——放在国际市场,这已经是标准的“垃圾债”。
1月16日,万科有五笔境内债券因跌幅超过20%而出现临时停牌。在人心惶惶之际,《经济观察报》于当日晚间发布了一则关于万科执行董事、总裁、首席执行官祝九胜在1月15日被公安机关带走的消息,震惊业内外,也似乎揭开了万科债券暴跌内幕的一角。但17日凌晨0点46分,祝九胜的微信朋友圈出现更新,内容为万科长租公寓品牌泊寓相关业务的宣传。同时,17日早间相关的媒体报道也已删除。
作为万科的“二号位”,祝九胜到底是并未被有关部门带走,还是在被带走并接受问询后回归,目前尚无更多信息证实。但无风不起浪,在最近一波下跌之前,万科债券2024年已经承压,因万科面临的财务压力已成为明牌,而其无论在融资端还是在销售端都还未展现任何改善的迹象,同时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深圳地铁集团几乎隐身,也令其获得后援的前景愈发暗淡。
财务报告显示,万科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179.4亿元,且截至9月底,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约为1202亿元,而在手货币资金仅797亿元,现金短债比为0.66(相当于每1元债务对应的在手现金仅有0.66元)。同时,根据公开数据,2025年一季度为万科的债券偿付高峰,98.9亿元的境内公开债在此期间需要兑付;境外债兑付高峰在2025年5月,当月有4.55亿美元需要兑付。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新华保险宣布与万科2019年一笔20亿元的保险资管债权投资计划展期,而展期在非标债权市场被视为违约重组的一种。此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万科财务状况的担忧,毕竟除了新华保险,还有6家保险机构从2019年到2023年都与万科有类似的保债计划,债权规模合计约400亿元。
不过,在2024年3月的万科业绩发布会上,祝九胜曾表示,险资对万科的支持方式更多是以债权投资计划对应经营性业务,在期限设置上以“5+1+1+1……”的形式进行。在面临是否“+”的选择时,有时候选择权在险资,有时在万科,有时是双方的,临近“+”的时候双方就会好好商量。
与相对柔性的非标债权相比,公开债的兑付要求则刚性得多。尽管在祝九胜微信朋友圈更新后市场疑虑有所消解,表现在万科股票并未跌停,债券先跌后涨,似有“接飞刀”的资金介入,但以其债券价格仍然仅为面值一半的现状来看,万科面临的问题已经很紧迫,能否尽快解决,关键还看深圳地铁,而深圳地铁作为深圳国资全资子公司,目前仍是三缄其口,并未显露出任何帮扶的意愿。
深圳地铁目前持有万科27.18%的股权,当初斥资600多亿元入股,平均成本20.47元。截至1月17日,万科的股价约为6.6元,深圳地铁的账面浮亏幅度近70%,亏损额超400亿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深圳地铁这次异常的沉默。2023年年底,万科美元债价格出现波动时,深圳地铁的表态还比较积极,并在2024年5月从万科收购了一块土地。但这次若其继续真金白银地投入,显然面临更多的现实障碍。
另外,关于“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标杆所以不能倒”的说法甚嚣尘上,但万科2024年的销售额下降35%,在房企销售榜中已跌出前三,排名第五,排在其前的除了绿城之外均为央国企,由此来看,万科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还能代表中国房地产行业,可能也是见仁见智。
而关于深圳国资接管万科的传言,市场人士分析称,即便深圳国资有此意愿,无疑也需要先解决管理层方面的问题。从万科管理层的表现来看,早在2018年,作为万科董事长的郁亮就已经喊出“活下去”的口号,但从2018到2021年,万科的拿地总额每年均居行业前列,2022年依然位居第二。这种激进的策略与“活下去”的战略明显不符,很大程度上为公司今日的困境埋下种子。如果万科最终被深圳国资接管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资房企,深圳国资才可能会通过资产注入、置换等方式来进行救助。
“在万科这一事件中,尽管祝九胜更新朋友圈以及与媒体通话等行为可能被外界视为安抚市场的技术性安排,但市场压力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只有尽快推动市场回暖并让万科等房地产企业摆脱流动性困境,才能实现房地产行业的预期改善与信心修复,而房地产行业的预期改善与信心修复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从多个层面出发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变得更加迫切。
万科事件的演进态势,无疑会成为市场观察高层对房地产行业态度和未来趋势的重要参考。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2018年经历“万宝”之争、深铁入局后接棒万科总裁一职的祝九胜,将真正迎来任上考验最为严酷的一年。(财富中文网)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热议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