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GDP增速经常在美国的两倍左右,比如2023年中国GDP增速为5.2%,美国GDP增速为2.5%,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达到4.6%,美国为2.8%。中美GDP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中国GDP占美国GDP的比率从77%跌到59%,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70%魔咒生效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GDP仅占美国的10%,到2008年该数据攀升至了30%,到2015年左右,中国GD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0%,追赶的势头非常明显!2018年,中国GDP达到了美国的67.1%,特朗普悍然发动贸易战。
2020年美国大选,拜登胜选,同年中国GDP超过了美国的70%。
2021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宣誓就职美国总统。2021年,中国GDP达到美国的77%,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点”,但很快开始“冲高回落”。2022年,这一数据降到71.3%。2023年,降到65.4%。
2024年一季度,中国GDP4.17万亿美元,美国GDP7.07万亿美元,中国GDP降到了美国的59%,跌破60%。
民间一直有“70%魔咒”的说法:无论哪个国家,只要GDP追到了美国的70%,就会遭遇残酷地打压,陷入衰退和困境。
先是苏联,然后日本。现在到中国了?
难道拜登用了什么高招,使美国的打压奏效了?
特朗普即将就职,中美博弈很可能继续升级,中国经济的现状究竟如何?
二、为什么差距拉大了?
美国的打压并没有奏效。如果中国经济真的倒了,美国肯定能够吃饱,拜登还会丢掉选举资格,被哈里斯顶替吗?民主党还会在美国大选里,输给共和党吗?特朗普还会再被选上来吗?
那么,问题在哪里?
问题在于现在单一的经济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双方经济的变化,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1.拿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去跟过去全年的GDP数据比较,既不公平也不客观。中国的一季度,有冬季对农业的天然制约,还有春节假期对很多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所以数据会相对偏低。
2024年二季度,中国GDP回升至美国的64.4%,三季度又下降至美国的63.6%。其实近期,中国GDP占美国的最低点是2023年二季度的57.5%。
2.GDP对比是按照汇率的名义价值计算的。美联储加息,美元冷环流启动后,人民币持续贬值,从6.3附近贬值到7.3,对GDP比值的变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这只是汇率变化导致的账面资产数字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真实购买力下降了同样的比例。
美国加息也不是没有代价,美联储已经欠了一屁股债,美国政府欠的国债也是越来越多。这些都是需要美国解决的问题。
3.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计算,中国的GDP在10年前就超过美国了。根据IMF最新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指数校正后,2024年中国的GDP达到37万亿美元,超过美国高达8万亿美元,中国的GDP已经达到美国的127%,而且比去年的124.6%要提高了2.4%。
购买力平价,是不同国家大致相同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比率,是指在基准国的一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对比国的等量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货币数量。
三、购买力平价高估中国的GDP!
不过,对于购买力平价得出的结论,我国官方从10年前就表示质疑。
到2024年,我国官方媒体仍坚定表示,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结果高估了中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均经济发展水平。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表示,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规格品质量较好,价格水平较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规格品质量相对较差,价格水平也较低。如果将不同质量的规格品放一起比较,而不剔除将因质量差异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的结果是产品价格实质上不可比,而实际比较中假设它们是同一个东西,在国际比较中造成对发展中国家价格的系统性低估,因此,发展中国家的PPP值往往存在系统性低估,从而按PPP法计算的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往往存在系统性高估。
四、中国的GDP被严重低估?
有些外国专家一直认为中国的GDP数据有大问题。《亚洲时报》曾报道,经济学家提出了与中国官方媒体完全相反的意见,认为就算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也严重被低估了。
因为很多指标中国已经达到了美国的数倍。比如中国的发电量是美国的2倍,钢铁产量是美国的12.6倍,水泥是22倍,汽车是3倍,船舶是270倍……
在需求方面,2023年中国市场卖出了2600万辆汽车,比美国市场的1550万辆高68%,中国人买了4.34亿部智能手机,是美国1.44亿部的3倍。中国肉类消费是美国的2倍,海鲜是美国的8倍。奢侈品消费,中国也是美国的2倍。
《亚洲时报》认为,中国GDP被低估的最主要原因是,大量消费的服务都被排除在经济统计之外。比如餐厅提供的服务,比如热毛巾;理发师分发的瓶装水;科技公司提供的大语言模型……都是免费的!而且在中国花7.62美元就能买到的蓝牙耳机,比250美元的PowerBeats Pro好得多,其中肯定少了法律服务、客户服务之类的支出!
文章呼吁,应该大幅度提高中国的购买力平价系数,成倍提高中国的购买力平价GDP。
GDP只是经济数据中的一项,不能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健康的唯一标准,自然也不能作为衡量中美博弈阶段结果的唯一标准。
中国要打破70%魔咒,就要坚定走产业升级路线,坚决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要重视发展服务业。与GDP相比,真正衡量中国经济是否健康发展的最高标准,是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
本周六(12月28日)晚9点,鸿学院微课堂将与您共同探讨《中美博弈加剧,GDP差距拉大,中国会不会重蹈苏联、日本的覆辙?》。11月份经济数据公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大幅度低于预期的5.3%,也大幅度低于10月的4.8%,服装和化妆品跌幅超过20%,中国经济正面临什么难题?又该如何破局?普通人的机会在哪里?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作业要求
多一次点赞 多一分鼓励
多一次分享 多一分力量
【广告】
▼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