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什么样的结节有可能是肺癌?肺磨玻璃结节要不要手术?健康人需要每年做一次胸部CT筛查肺部疾病吗?带着这些问题,在本文寻找答案!
警惕混杂磨玻璃结节!
在面对肺结节时,无需过度担忧。通常情况下,七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进行胸部 CT 检查时,多数都会发现肺结节的存在,大约每 100 名患者中就有 30 名存在结节。在这之中,大约仅有 1% 的结节疑似为肿瘤,而真正确诊为癌症的病例甚至可能为零。肺部结节主要分为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两大类,而磨玻璃结节本身还可细分为纯磨玻璃结节与混杂磨玻璃结节。
若是单纯的磨玻璃结节,其肺部密度均匀,辨识相对简单,且良性概率较高。
然而,含有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结节则更具风险,CT扫描中可观察到实性部分。文献指出,此类结节的恶性比例可达93%。通常,若磨玻璃结节中伴有实性成分,通常认为与肺癌关联较大,患者往往因此感到恐慌,急于手术。但并非所有情况均需紧急手术,有的结节可能只是炎症反应。
肿瘤的发展过程极为缓慢,从腺瘤样增生到原位腺癌、微浸润癌直至浸润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研究指出,肿瘤从生成到晚期病变的整个过程至少需时十年以上。尽管医生建议不必急于手术,一些患者仍心有疑虑,担忧结节如定时炸弹般危险,坚决要求手术解决。而术后病理检查有时仅显示为炎症。实际上,引起肺结节的原因多样,如过度使用静脉输液。国家对输液管理日益严格,但过去滥用情况常见,许多人稍有不适便求助于点滴,以为能快速痊愈。其实,不当使用静脉输液会增加医疗成本并带来风险。虽然输液液体看似清澈,但仍有杂质存在,这些杂质沉积在肺中,可能形成异物性肉芽肿。许多肺结节病例最后证实为异物性肉芽肿。
通常,小于5mm的纯磨玻璃结节恶性可能性极低,而8mm以上的纯磨玻璃结节则需严密监控。
肺结节要重视随访
有些肺部结节呈现滚雪球式增长,开始几年对照肺结节大小可能都没有变化,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加速。有些患者即便连续几年随访都提示结节变化不大,也不能掉以轻心。
近两次检查没有发生变化,并不能代表不是恶性肿瘤。磨玻璃结节生长往往很缓慢,有些人可能几年都没有变化。有些患者虽然和上一年对比没有明显变化,但和最早的一次检查报告对比,就会发现变化明显。建议患者就医前,最好提前准备好历年的胸部 CT 报告,方便提供给医生对照,做出有效的诊断。那么,查出恶性结节就要一切了事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某些恶性肺结节,在CT定位准确后,医生可以利用穿刺针经皮肤直达肺结节中心位置,采取局部冷冻或微波消融方法消灭肿瘤,这种方式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小。世界卫生组织更新了肺癌的诊疗准则,其中一项变更就是将肺原位腺癌从恶性肿瘤分类中移除,将其划归为肺癌的早期病变。换言之,肺原位腺癌已不再被视为典型的肺癌,这意味着众多患者可以暂缓手术甚至无需手术,只需定期进行跟踪检查。
健康人没必要频繁做胸部 CT 筛查
全球发布的肺癌筛查指南一致推崇使用低剂量螺旋 CT 进行检查。依据国内外权威指南,建议 40 岁以上,具备以下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或更长间隔接受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
具有长期吸烟史、肺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职业暴露史(持续接触氡、砷、铍、铬、镉、石棉等致癌物)以及患有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的人群。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肺结节被及时检出,这与过去许多患者在出现胸闷、咳血、胸痛等症状后才进行检查,通常已是肺癌晚期的情况不同。
针对肺癌的预防,是否每年都需要进行一次胸部 CT 检查?
虽然进行胸部 CT 检查是正确的做法,但无需过度频繁。频繁的胸部 CT 检查不仅会增加经济压力,还涉及到辐射剂量的问题,尤其是对放射性更敏感的女性乳腺。
因此,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健康的考虑,都不推荐非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若没有高危因素,并且在初次检查中未见异常,可考虑在 3 至 5 年后再次进行检查。而对于高危人群,则应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定期复查。
编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