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校长几句话说透了教育:小学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高中重在……

教育   2024-11-09 19:12   河北  

以陪伴为圆心,以平等尊重和适当放手为半径,才能在教育的地图上画出最美的圆。


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曾在探讨《密集母职下的教育困境》中提到:

“好的父母要学会跟随孩子的成长节奏,把握好自己在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即当好引领者、陪伴者和跟随者。”
深以为然。

教育就好比种庄稼,四时和地域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也会有所区别,什么时候掐苗、除草、浇水都应遵循植物生长特点。

种田人如何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提醒千万父母:

“小学重在陪伴、初中重在尊重、高中重在放手,家长投入的精力越往后应该越少。”

父母重视投资孩子当下,胜过未来仓惶补救。

 01 

小学多陪伴:家庭教育最初的底色

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剪刀效应”,指的是父母在儿童时期越是耗时耗精力地陪伴孩子,长大后教育越是省心省力。

如果说每一个刚出生的小孩都是携带纯白色空瓶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有着最初的起点,最终拉开差距的无非是父母往瓶子里灌输了什么。

父母若是往瓶内无限储蓄优质品性和良好习惯,孩子自然长成出色且三观正的大人。

当父母将早期的情感忽视和疏于管教注入瓶中,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暴躁和厌学。

偶然间,看到一位网友分享自己妈妈的教育方式:

她的妈妈从一年级开始教她写日记;陪她比赛背诗词;

在家里最拮据的时候,更是缩减日常开支只为给她买书;

初中时,她便读完了隔壁书店所有的世界名著,最厉害的是她的妈妈从不会将书扔给她一个人看,而是陪她读书,吃晚饭的时候也会复述书中的内容,讨论有意思的部分。

正因为妈妈在教育路上的陪伴,她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三,作文一直被当范文在全班读,高中三年,语文稳定在140左右,最终考上了理想院校。

在妈妈的影响下,她从未觉得学习是件痛苦的事,从此爱上了学习。

看到这个故事,我不禁想到过年回家惊讶于邻居家满头白发的叔叔,打听缘由后才知晓祸根在其孩子志辉身上。

志辉尚小时,他的父母在外做生意赚钱,本想着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

小学时学习上从未管过一丝一毫,上了初中他便开始逃学,每周的生活费和零花钱都用来上网打游戏和挥霍,叔叔托关系勉强将他送进职高,不到一个月时间,他就辍学在家,从此过上了打游戏-吃外卖的颓废生活。

叔叔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将他放在身边让他跟着跑生意。

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如何正确爱孩子才是父母真正的课题。

孩子的成长无法一蹴而就,无论是养废还是成才都是有迹可循的。

这背后,父母和孩子互为因果。

不作为、不陪伴和不管教的父母造就了孩子的不思进取,这样的孩子只会在未来吸食父母能量,致使父母憔悴不堪、身心俱疲。

反之,早期的陪伴式教育就是一场相互滋养。

小学阶段,比成绩更重要的是陪伴,陪伴的目的在于好习惯的养成、好性格的塑造。

优秀的孩子,都是家长从小“陪”出来的,新学期,父母做好以下两点,陪伴才能事半功倍:

1、 陪习惯:

低分成绩可以乘胜追击,实现逆袭,但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纠正。

小学阶段父母要狠抓孩子习惯,这就要求家长需做到共同阅读、监督孩子认真书写、提醒孩子预习和复习、带领孩子朗读和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2、 做表率:

只待在孩子身边属于无效陪伴,有效陪伴是做榜样,在陪伴中和孩子共同成长。

想要养出热爱运动的孩子,家长就要带着孩子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

想要养出热爱阅读的孩子,家长首先要从阅读中扩展自身视野。

最好的父母,不是靠说教指挥教育孩子,而是身体力行,将自身行动力转化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02 

初中重尊重:孩子成长的关键转折点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指出:

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样本总数的20.4%。

网络上搜索中学生“跳楼”“自杀”的新闻,多到令人心惊胆战。

冰冷的数字和案例背后站着一排排绝望的父母,摧毁了原本可以幸福的家庭。

难怪有人说: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跳楼就是成功。

初中阶段拉开了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序幕,一段狂风骤雨必然经过千家万户。

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心理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人际关系的危机和挑战让他们容易陷入情感漩涡的挣扎之中。

他们渴望别人像对待成年人般认同他们,可由于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始终无法摆脱“幼稚感”标签。

陌生人一个无意的眼神,路过同龄人的窃窃私语,父母一句中伤的话,都成为割在青春期孩子心中的一道道伤口,难以愈合和释怀。

李玫瑾教授说过:面对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是平等,第二是商量。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在教育上有过一段时间的烦恼,原因是儿子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可是他并没有像大多数父母那样拔网线、砸电脑、打骂孩子,而是先换位思考,站在孩子角度去了解游戏。

接着寻求替代品,到处查资料,询问朋友,最终为儿子挑选了一款历史题材丰富的游戏,后来,儿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经常和他探讨历史话题。

钱文忠说到:

“既然你没有办法不让孩子戒掉游戏,那就让他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获得最大化的发展和成长。

如果孩子一开始接触的都是高水准的游戏,那么他的审美区委也就潜移默化到达一个高水平,烂游戏他也就看不上了。”

钱文忠教子的方法,给所有初中生家长提了个醒:

面对自我意识觉醒的孩子,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个性,做到“因势利导”,即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

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曾迷茫地站在青春期的十字路口上,向左转是万丈深渊,向右转是康庄大道,父母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处,决定他们走上哪条路。

正如心理学专家胡慎之所说:“最好的教育必然发生在关系中被尊重的基础上。”

在他们面前,父母的每一次尊重,都显得格外珍贵,因为这是打开青春期孩子封锁心门的金钥匙。

真正智慧的父母,都善用这两个教子锦囊:

1、 多聊天:

上了初中还能和父母有话说的孩子,家庭氛围大多其乐融融,这就得益于亲子间的平等对话。

因此,凡事多和孩子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同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2、 察情绪:

这个阶段的孩子大脑发展不平衡,以及冲动控制能力尚未成熟,导致他们情绪不稳,容易冲动。

这就要求父母出门在外,给孩子留足面子,不当众打骂孩子,日常教育中,不用言语贬低孩子。

作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也应当及时关注孩子情绪动态变化,当孩子经常将“我真笨”“我不配活着”挂在嘴边时,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反常行为,就要及时干预,疏导情绪。

 03 

 高中懂放手:允许孩子开自己的花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到:
“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其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其独立。


若是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成长生活窒息。”

父母壁垒森严的控制,不仅令孩子感到窒息,还会扎伤自己。

前段时间热播剧《鸣龙少年》中的禹洋学长令无数网友心疼:

他的妈妈从未在意过孩子的心理健康,不断地将自己的期望强行灌输给禹洋,几乎逼迫式的让他努力学习。

围绕儿子转的禹洋妈妈,选择在儿子学校食堂工作,看见正在排队的儿子会大喊让他插队到前面打饭;

即使上了高中,禹洋妈妈还会冲进宿舍给儿子脱裤子,擦身子。

妈妈的一系列行为都让儿子自卑到谷底,在学校抬不起头,不敢和别人交流,口吃的他总是将”妈妈说,妈妈说……”挂在嘴边,甚至在遭到同学霸凌也闭口不提,其实精神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后来,张若昀饰演的班主任老雷,好多次都在旁敲侧击劝说禹洋妈妈,希望她不要总是焦虑地掌控孩子。

同时,历史老师的因材施教激励了禹洋,自信心和成绩都有了提升后,他学会了坚定自己的想法,剪断了妈妈手中的木偶提线,成为了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剪断的脐带就预示着父母和孩子终究会是一场分离,水蛭般的病态共生不利于孩子成长。

为人父母,请时刻牢记:

照顾不等于溺爱,关心不等于干涉;管教不等于管制,约束不等于控制;

指引不等于束缚,指导不等于强迫;激励不等于压力,鼓励不等于逼迫。

想起自媒体作者@插画师月芽写过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蚯蚓说:“我每天都给你松土,你会为我开花吗?”

花没有回答。

小象说:“我给你浇水,你能为我盛开吗?”

花依旧没有回答。

小蜗说:“我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就为了看你盛开,能为我开放吗?”

花随风摇摇头。

在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里,花盛开了。

现实生活中,太多父母就像蚯蚓、小象和蜗牛,试图用自己对孩子的付出绑架孩子,只为孩子活出自己的期待。

可是,拔苗助长,不但于事无补,反而适得其反。

孩子可以是玫瑰、郁金香,也可以是油菜花、向日葵,还可以是小草、仙人掌,他们不必为了父母的心愿活成其他植物,只需要选择恰当的季节为自己绽放。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新的一年,还请所有父母都能做到这两点:

1、 慢下来:

父母焦虑的根源在于自身能量不够,内核不稳。

饭桌上听闻亲戚家孩子考了100分,想到考98分的亲儿子就会责怪孩子不争气;

电梯上偶遇送孩子去上兴趣班的邻居,想到自己儿子钢琴小提琴都不擅长的时候,就会担忧孩子未来。

于是,控制孩子的那根线越拽越紧,焦虑的情绪随之传染给孩子,导致孩子无法专注学习。

从今天起,学会慢下来,闲时种种花,约老友煮茶谈心,坚持阅读和写字,练习瑜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就不会像监控般24小时盯着孩子。

孩子都是照着父母的样子长大的,你想让孩子出色,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勇于尝试新事物。

2、懒一点:

妈妈不是保姆,爸爸不是保镖,事无巨细的替孩子解决所有生活上的问题,只会喂大一个巨婴。

父母的手懒一点,孩子才能学会顶天立地;

父母的嘴懒一点,孩子才能学会自主管理;

父母的心懒一点,孩子才能学会一往无前。

植物的根系尚且需要呼吸,父母懒一点并非是不负责任,而是允许孩子有独立选择的权力和空间,这样他们才有能力掌握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点亮文末【在看】,愿所有父母都能明白:以陪伴为圆心,以平等尊重和适当放手为半径,才能在教育的地图上画出最美的圆。

作者:木槿妈妈。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国学经典诵读、中小学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欢迎关注我们。



往期精选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同步辅导,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文领读、试题、课件,初中语文重点、考点、知识点,初中语文记忆技巧、考试技巧、家长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