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成长,国有成长,文化亦有成长。经历了磨砺与提升的事物才能成长,走向成功。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原本是一介小官,在官场里摸爬滚打。经历了桃花源怡然自乐的洗礼,他成长了;经历了舟摇摇,风飘飘的美好,他成长了:完成了自己的感悟提升,遇到了自然,它包容了他,他领悟了它,最终爆发了自己的宇宙,成就了诗歌散文,升华了灵魂。陶渊明拒绝做一支统治者的口红,他给了魏晋一个孤傲的白眼,一个华丽的转身,犹如一朵洁白的莲花绽放在那最浮华的世间。他选择了植杖耘耔,选择了田园,选择了和犁锄为伴,与南山共舞,采下一朵属于自己的菊花,吟出一首属于自己的歌谣。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介书生,端坐在小舟之上,唯有那洁白的雪,能够承载这一江的寒冷。只因参加王叔文、王伾领导的革新而失败,就注定了他的一生要在大一统的版图上被挪来挪去。柳宗元顿悟了,他穿戴着蓑笠,轻轻地提起一尾中唐,又轻轻放下,自有别人的钩会将其钓起。他成长了,变得孤傲与释然,贴近了小石潭,登临了西山。他是那么地坦然,把毕生的心血挥洒在了柳州,诗文诠释了他的内心,也诠释了他的文化人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成长,让柳宗元寂寞。
那是一座伫立在北平土地上的学堂,经历了满清末期的荣辱沉浮和盛衰兴亡。京师同文馆,曾经的一所官僚学校,世界急切地等待着它的成长。蔡元培,这个中华的文人,文化的贵人,为这所学校擦拭调音,让它变成了真正的北京大学。学校成长,国家亦成长。日本的明治维新,摒弃了古老陈旧落后的制度,一举让这个小小的岛国成长到列强的行列中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轰轰烈烈,社会以流血为代价,衍生出了一个新的体系,新时代坐标的原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在这片沃土上盛行了几千年的孔孟之道,如今,在现代化的步伐中,也面临着蜕变和成长。那些阻碍了发展的陋习,自然要规避掉;那些代表了我们文化与精神的传统,要发扬光大。这才是面向未来的文化,是要实现的中国梦。
人在成长,国在成长,文化亦在成长。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