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奶嘴的宝宝,有时候你不注意,把奶嘴的孔洞弄的太大,也是会引起宝宝吐奶的,因为孔洞大,宝宝可能会吃进更多空气。
所以尽量用小空洞的奶嘴喂宝宝,虽然宝宝吃的很费力,但总好多吐奶吧。
喂奶的时候不要大力摇晃奶瓶,应该是把奶瓶放在手心里,来回搓揉,这样会帮助奶粉溶解,避免产生过多空气。
这种情况,叫溢奶,可能是哺乳姿势有问题。
所以啊,在宝宝吃奶时,让宝宝稍微倾斜,托着宝宝的背和后脑勺。让宝宝喝奶的时候休息一下,一定不能让空气进入宝宝嘴里。
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可以在把乳头塞进宝宝嘴里的时候,尽量让宝宝的嘴巴包住妈妈的乳头,不要留有空隙。
一般来说,新生儿对吞咽还是比较陌生的,就是说不太熟练。
如果妈妈奶水充足,流的急的话,宝宝就很容易呛奶,因为出奶太快了,宝宝根本来不及反应。
呛奶容易引起宝宝窒息,所以妈妈在喂奶的时候要控制奶的流速和量。
可能是从母乳转成奶粉宝宝不适应,宝宝的肠胃很娇嫩,适应能力还不是很强,换奶粉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就会吐奶。
换的时候要先让宝宝熟悉奶粉的味道,可以先将一天中的某一顿母乳换成奶粉,看看这个奶粉宝宝喝了有没有上火,有问题需要先暂停一下。如果这些都正常,再慢慢往上加。
宝宝可能是要寻找安慰,所以这时候不要再喂了,最好吐奶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再喂奶。
宝宝吃奶之后,一定要记得先给宝宝拍嗝,再放到床上。当放下宝宝的时候,也不是直接放在小床上,而是让宝宝侧身躺着。宝宝的后背力气不够,可以在宝宝的后背部位,垫上一些小被子或者衣服之类的,让宝宝的身体微微往左右其中一面倾侧。
吃奶后有的时候是拍不出嗝的,但还是要坚持给宝宝拍。给宝宝拍嗝每次大概控制在10分钟以内,如果10分钟左右还没拍出嗝,也没必要一直拍嗝。
拍嗝一般有三种方式,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进行选择:
1)竖着抱起孩子,用空心掌从由下至上轻轻拍打后背。
2)让孩子正对着坐在大腿上,一只手托着宝宝的头,另一只手轻拍宝宝的上背部。
一般前三个月会比较频繁,但随着宝宝月龄增加,吐奶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少的。宝宝吐奶主要是因为宝宝的胃比较浅,容量很小,形状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胃部入口比较松,宝宝吃进去的奶液比较容易流回食道。
这种情况应该是消化不良。注意不要频繁过度喂养,如果超过宝宝自身消化能力,就会造成消化不好的问题,造成吐奶。平时多给宝宝做腹部按摩促进肠道消化。
疫苗其实都是细菌,正常情况下接种是为了让人产生抗体。如果宝宝出现吐奶的情况,可能是出门的时候妈妈没有注意保暖,也有可能是接种疫苗带来的副作用,只要宝宝没有其他不适的情况,就没关系。
喂完奶后,最好让孩子趴在大人肩上,用手轻拍孩子背部,可使吸进去的空气跑出来,抱起和放下孩子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
对于吐奶的宝宝,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频喂,稍微间隔一段时间,如果你要说宝宝一直哭闹怎么办,那就只好给他吃喽。很多情况下, 有的宝宝一上床就吐,那就多竖起来抱着宝宝,让宝宝爬在肩膀上睡一会儿也是可以的。
以下信号说明已经吃饱了,再吃宝宝就要吐奶了!
宝宝吃饱了的4大信号
1.每天要吃8~12次母乳,每次吃完母乳后,妈妈至少有一侧乳房已排空。
2.在吃母乳时,宝宝会发出有节律的吸吮声,并伴有听得见的吞咽声音。
3.在宝宝出生后的头两天,至少排尿1~2次。如果宝宝出现粉红色结晶尿,这种尿应该在出生后第3天就能消失。从出生后第3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达到6~8次。
4.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每次大便多于1大汤匙。出生第3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达4(量多)~10(量少)次。
宝宝没吃饱的9个信号
1.出生3天后,每24小时排尿少于6次。
2.出生3天后,仍然排黑色、绿色或棕色大便。
3.出生后4天~4周,每天排便次数少于3~4次。
4.母乳喂养次数在24小时内少于8次。或者虽然喂养次数不少,但宝宝总是哭闹和不安。
5.宝宝表现得异常“乖”,极少哭闹,连续睡眠超过4~6小时。
6.虽然妈妈的乳房能分泌母乳,但宝宝在吸吮时听不到吞咽的声音。
7.宝宝出生5天后,乳房仍不能很轻松地挤出乳汁。
8.大多数时候,宝宝在吃奶时,妈妈都会感觉到乳头疼痛,而且乳头充血明显(喂养前乳头较硬,喂养后也不变软)。
9.出生5天后,宝宝每天体重增长少于15~30克,生后10天,宝宝的体重还不能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上面的这些方法,能够让我们心中有数,再也不会一直猜测了,宝宝到底吃没吃饱,关系到宝宝的成长和发育,自然不能掉以轻心。
好了,这就是孩子吃饱的时候会出现的情况,如果你家孩子现在已经满足了这些情况,那就建议不要再使劲的喂孩子了,再喂孩子的话,孩子很有可能真就会因此吐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