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寻找老政法精神|王勇:止不住的司法追求 诉不完的人民情怀

政务   2024-10-16 19:30   江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他已各项“国”字头荣誉加身;

四川刘汉等人涉黑案、昆山反杀案、长江口垃圾倾倒案……他参与指导办理多起有重大影响力的案件;

“如我在诉”“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他满怀司法追求和人民情怀。



近日,“75+寻找老政法精神”主题活动寻访组来到苏州,与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勇面对面交流,沉浸式感受那份真实的热爱与专注。


18封家书埋下为民责任

老政法精神的内核究竟是什么?在一次次寻访中,通过不同的故事、鲜活的群像,答案也在慢慢凝结。



在采访过程中,“人民”二字是王勇提及最多的词。在他看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是政法战线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这诉不完的人民情怀,还得追溯到他的祖辈。王勇生于红色家庭,其祖父1944年入党,从1948年参加济南战役后南下,到1949年渡江战役以后与家中通信,至1955年牺牲,先后留下18封家书。

“你要学习与崇拜的是大公无私的,忠实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人”“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及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安全奉献自己的人生”……

家书的一字一句直锤王勇的内心。为了提醒自己做任何事都要秉公心、去私心,他将家书做成小册子,放在手边可随时翻阅,在多年的耳濡目染中埋下了挥之不去的为民情结。



当被问及检察官最需具备的特质时,王勇认为责任感是最好的内生动力,是保持前行的永动机。

电影《第二十条》中有一起案件的原型之一,便是由王勇参与办理的昆山反杀案。案件发生后,他作为检察机关代表提前介入,勇于实践、敢于捍卫,唤醒正当防卫这一“沉睡条款”,让“保护好人,打击坏人”这一百姓心中朴素的正义观在天理、国法、人情上达到了深度融合。

这正如电影中所讲:“法律的权威来自哪里?来自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求的就是一个公平正义!”



以“如我在诉”换一块糖

近30年的检察工作生涯,让王勇的为民情结内化为“如我在诉”的办案理念。

但刚从事公诉工作时接手的一起诈骗案,让他记到了现在。20多年前,一位60多岁退休教师来检察院要求监督立案,说自己的养老金都放在了股市中,有一天发现全部被购买了垃圾股,认为一个人有重大嫌疑。王勇向她解释了疑罪从无的概念,但老教师红着眼反问道:“我不懂你说的什么。但我在讲台上站了一辈子,退休后连棺材本都没了。你知道我的感受吗?”这句话仿佛在拷问他为民的初心。

此后4年间,王勇游走于法律与事实的争议间,运用排除法反复求证、核实,终于等到这起案件作出有罪判决。“当时但凡我稍微退缩一点,有一丝放弃的念头,也许就达不到最后的结果了。”回想起来,王勇仍记得那时的艰难,“办案对我们而言是工作,对当事人来说,是自由、权利、人生甚至生命。”



此时,寻访组成员不约而同想起了那句经典语录:“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从一个积极的犯罪追诉者,到兼顾无辜的保护者,王勇积极推动刑检部门转变理念。他在办案时时常会想起,2005年春节前,阳光很好,老教师塞在他手心的糖很甜。

这块糖,承载了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后的满足,是践行“如我在诉”的果实。

“笔录上说,这个母亲让4岁的女儿喝下了半瓶农药,然后小女孩看了半个小时动画片后突然倒地。不要说喝农药,你就是打开一瓶农药,这个房间里立刻就会蔓延着刺鼻的味道。4岁的小女孩,你让她喝中药都很难喝下去,怎么可能乖乖喝农药?喝下去那胃里一定是翻江倒海的,怎么可能看半小时动画片?这个笔录可信吗?”

“我们在大年二十九释放还是春节后工作日放人,对当事人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回家过年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结,我们辛苦一点加个班,就能让当事人有更多的更强的获得感,为什么不多做一点?”



“如我在诉”,这短短四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是在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感知诉求中亲历式回到案发现场,是用不同视角回溯事实、站在不同受众的角度考虑案件结果,更是王勇长期以来对案件办理的深度复盘。

如今,王勇首倡的“如我在诉”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新时代司法办案的新要求和境界,也成为很多年轻检察官的座右铭。


握紧笔杆子办案

“司法工作者不仅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通过源源不断释放是非曲直理念来提升全社会的正义感,带动和引领更高层次的价值观。”



2018年,王勇参与起草检察机关关于“昆山反杀案”通报时,对于海明的行为做出了层层剥茧、严丝合缝的说理,把“合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正当防卫是“以正对不正”等法学理念向社会公众清楚阐释,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

“您的名字叫王勇,怎么理解检察官的‘勇’?”面对寻访组的提问,王勇答得毫不犹豫:“恪守责任之勇,面对价值观冲突的坚毅之勇和底线之勇。”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从流行金句,变成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司法机关普遍遵循的价值理念,让司法更有力量、更有温度。

深邃的法治思考,是公诉人的风华所在。作为非科班出身的检察官,一步步成长为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回首成长之路,王勇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输出才能输入。“不输出学的就是浮光掠影,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所学知识转变成办案指南和技巧,在纷繁复杂的案件中找到应对和解决之道,知识才会成为自己的血肉。”

王勇有一个观点:“法律文书是法律人的名片。”无论身处何岗位,他始终奋战在办案一线,坚持带头审阅关键证据、负责案件汇报、撰写主要文书,思考、梳理、总结、升华已成为他的习惯,伏案写作到深夜更是常态。



王勇曾写下《南大碎尸案之谜》《检察官,端菜者还是炒菜者》等犀利的文章,篇篇针对法治热点,有公正立场、有理性态度、有客观分析、有专业观点;撰写的《铭刻在公民内心里的法律是什么》等多篇文章获全国征文特等奖、一等奖,在法律圈乃至社会传播甚广,影响颇深;推出的《证据审查百问》《起诉书制作规范指引》等,被国内数百个法律公号转载;参与撰写的《公诉人出庭的方法与技巧》《公诉实务讲堂》,成为检察业务类畅销书籍……

“奋斗不是内卷,工作不能躺平。”“每个当事人在不同角度感受到的公平正义是不一样的。”“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实事求是的前提是回归现实。”2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寻访组成员们奋笔疾书,记下了满满的金句,也收获了满满的能量。



寻访手记

吕文静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宣教处

通过对王勇同志事迹的学习,我对“担当”一词有了更具体的认识。输出才是最好的输入,把每一个案件都当作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每一份法律文书、每一次开庭都当作评比,铸就了今天的王勇。走上领导岗位后,王勇依旧带头作为,发挥自己业务带头人、专业引领者的影响力。

作为青年政法干警,我们要锤炼过硬本领,立足本职工作,善学、善思、善干,在学习进步中锤炼过硬本领,以新的更优业绩加快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要注重为民情怀,只有心怀人民,检察官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办理的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要以“如我在诉”的理念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不辜负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要勇于担当作为,面对“国之大者”和“民之关切”的考验,我们要强筋壮骨、攻坚克难,把自己打磨成能力素质过硬的“硬核青年”,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云姝

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主任

司法工作就是不断回溯寻找真相。一要有能力发现真相,二要有意愿还原真相,三要有魄力讲出真相,四要有技巧平衡三个效果,五要有极高的道德感,让案件背后的理念和价值观引领社会。王检已达到了第五层境界,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方丽莎

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助理

通过这次活动,聆听了王勇检察官的事迹和经历后,让我切身感悟到何为政法精神。不仅应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旋律,更要通过具体的方法和路径来达成“人民至上”的誓言。身为一名法院干警,就是要在每个案件中恪守公平正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王勇检察官的经历也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激励我们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坚守心中的职业道德,强化自己的责任感,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学习,增强自身处理纷繁复杂案件的能力,努力为法治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何兴隆

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

葑门派出所一级警员

在聆听苏州政法系统功模王勇检察官的先进事迹后,我真切感受到一名深耕检察事业多年的“老法师”对检察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坚守担当。作为一名全国知名的检察业务专家,他是“如我在诉”理念的引领者,是“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思想的散播者,是“全力推出合格检察产品”精神的践行者,他早已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深热爱融入血脉,让他坚定地在新时代法治精神的探索之路上身先示范,屡创新功。

作为一名青年公安民警,在老一辈政法精神的指引下,我们更要始终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从警之魂,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忠诚警魂;始终坚持把服务人民作为毕生之志,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公安执法司法活动中感受到民主法治进步和公平正义价值;始终把清正廉洁作为立身之本,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程序的正义。接过时代的接力棒,我们青年要在火热的奋斗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顾徐峰

苏州市司法局人事警务处科员

采访中,王勇检察官的话语平实而有力,他讲述了自己虽非法学科班出身,但多年来在检察岗位上的奋斗历程,分享了面对复杂案件时的思考和决策过程。他总结的“责任是最大的驱动,输出是最好的输入,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几条感悟令人印象深刻,能够深切感受到他作为一名检察官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更看到了他对检察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他用了一个案例阐释了“如我在诉”这一司法理念。既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当事人的内心,又要随时跳脱出来,用旁观者最冷静、最严酷的眼光去分析案情。情绪要在感性和理性间平衡,内心要在悲悯和坚毅中切换。这是对案情的执着,也是对人性的坚守。王勇检察官强调这种换位思考,既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案情,也能够在决策时更加谨慎、更加公正,确保每一个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很欣慰这次采访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这位法律工作者的风采和底蕴。他用个人的笔耕不辍,镌刻正义的思考;用铿锵有力的发声,践行正义的理想;用持之以恒的努力,推进法治的进程。一步一个脚印,不忘初心,不负人民,彰显着检察官的忠诚与担当。


(文/苏政法 郎建强 魏薇 罗芊)



重点推荐


55名公职人员被问责!江西新余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相关责任人被查处


苏州互联网法庭“云案云审”引领民企规范经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后

在微信底部菜单栏专题阅读


江苏政法
讲好政法故事,守护平安江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