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专栏】昆明理工大学林艳教授:退役锂离子电池失效机制研究进展

文摘   科学   2024-07-17 09:01   陕西  


退役锂离子电池失效机制研究进展


邓聪1,林艳1,2

1.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2. 昆明理工大学 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93

DOI:10.7502/j.issn.1674-3962.202305017

摘要:揭示锂离子电池失效机制,有助于分析对应的退役锂电材料特性,从而为“因材施策”优选最经济有效的退役锂离子电池回收路径提供理论支撑,是构建多策略梯级回收技术体系的重要依据。归纳总结现行研究发现的锂离子电池失效机制,分类探讨安全失效和性能失效的主要因素,结合锂电材料失效机制分析失效锂电材料的结构及成分变化,并基于材料失效特性讨论相应的退役锂电材料回收方法。最后,针对构建“失效机制-回收策略”互馈的退役锂离子电池多策略协同回收技术体系提出工作设想。


锂离子电池穿刺实验示意图[12] : (a)表面温度分布和测量最高表面温度区域的热力分布图, (b)穿透过程中在3个纵向位置测量的表面温度图

Schematic diagram of lithium-ion battery puncture experiment[12] : (a) 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rmal distribution plots of the highest surface temperature regions, (b) surface temperature maps measured at three longitudinal positions during penetration


[引用格式]邓聪,林艳. 退役锂离子电池失效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24, 43(6):457-466.

DENG C, LIN Y. Research on Failure Mechanism of Spent Lithium-Ion Batteries[J]. Materials China, 2024, 43(6):457-466.


文阅读


【特约编辑】


 周 涛  教授

周 涛男, 1963 年生,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粉体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废旧锂电池综合绿色回收利用、多相流与流态化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现为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流态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 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 项,中日NSFC-JSPS 合作项目1 项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出版专著1 部, 主编专业特色教材2 部。已发表高水平论文200 多篇,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 项。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一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各1 次、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 次。



【特约撰稿人】


 林 艳  教授

林 艳女, 1979 年生, 工学博士,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电沉积绿色节能技术和冶金大宗固废资源化清洁回收利用。现任云南省中老能矿分析与技术创新国际联合研发中心主任, 云南省铝电解固废协同处理及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云南省国际合作专项、企业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27 项, 出版专著1 部,发表学术论文30 余篇,授权专利21 件。获第七届、第八届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 项、第五届全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奖、云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中国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中国材料进展杂志社
文章查询,网刊发布,在线服务。 爱材料,爱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