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国中医药报》的头版头条,
就日照市中医医院DRG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中西医融合的创新之路,
做了深入报道。
DRG,即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一种医保支付方式,通俗地说,就是患者完成治疗后,医保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按病组向医院打包付费。超出部分由医院承担,结余部分医院可留用。过去,传统的支付方式主要为按项目付费,即根据诊疗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等,经逐项累加后,由医保和患者根据比例进行支付。但这种支付方式可能产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因此,DRG付费应运而生。
在全国医保支付方式进入DRG时代的今天,全国各地的中医院无疑进入了一场改革大考。谁能把握机遇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敢吃螃蟹”的改革者?
自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全面启动DRG付费以来,医院始终坚持主动融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寻找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2023年,作为山东省唯一迎评医院,日照市中医医院在国家DRG交叉调研评估中取得满分成绩。
“DRG时代为中医院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挑战。在改革浪潮下,日照市中医医院持续探索中西医融合发展之路,突出中医特色、夯实西医基础、完善信息保障、深化质量控制,医院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楠说。
突出中医特色
多措并举鼓励中医诊疗技术发展
走进肺病科,间质性肺炎患者正在病房练习八段锦调节身心;走进脑病科,针灸正在为脑病康复期的病人畅通经络循行;在中医经典科、五运六气门诊,医护工作者在问诊之余,时常组织研讨学习,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中医“五个全科化”在日照市中医医院各个科室都洋溢着浓厚的中医药氛围。
“过去,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受限于中医项目权重低、西医项目基础差、信息化支撑不牢、质量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医院发展陷入困境。”高楠表示,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中医倾斜,强化了原有医保政策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充分体现中医医疗服务特点和优势,引导医疗机构开展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服务,鼓励中医诊疗技术的发展。
因此,在控制医疗成本的同时提高中医服务可及性和性价比,利用有限医保资金解决患者需求,是医院全面提升服务质效的目标之一。在此背景下,医院推动了“五个全科化”的开展。
高楠介绍,“五个全科化”,就是在全院范围内推动中医经典、中医外治、中医护理、中医康复和中医治未病五个全科化,确保所有临床科室均可为患者提供系统、规范、标准的中医诊疗服务,实现病人疗效最大化、成本最优化。
此外,医院还以外治技术为切口,持续拓宽发展空间。整合外治技术资源,在门诊成立中医外治中心,更高效、更全面、更快速地为患者提供针刺、推拿、艾灸、药浴、贴敷等中医外治综合服务。搭建中医外治技术共享平台,将各类中医外治技术有机融入病房日常诊疗流程,中医外治技术在全院范围内的应用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
据了解,2024年度,该院门诊病人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比例超22%,住院病人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比例超98%。患者治愈率与满意度明显上升,医疗成本有效降低,这些举措,为医院在DRG支付方式下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医院吃透中医DRG病组支付和中医项目补偿政策,对中医药治疗费用占比达到要求的病例实行单独入组,相应提高权重,并对中医治疗费用超过DRG付费标准的部分单独补偿,探索解决DRG支付方式和中医特色病例的适配问题。
去年7月,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罗奶奶在日照市中医医院住院后进行了手术,术后采用了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按中医DRG诊断方案入病组,在全部治疗费用中,中医诊疗服务占比60%。患者经过规范化治疗流程,不仅疗效可观,住院时间也较之前缩短。
脊柱外科主任王雨介绍,自改革以来,医院对收治的脊柱手术的患者使用中医药治疗手段明显增加,例均费用明显降低,远低于职工居民医保支付标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下,明显降低患者支出,康复期明显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至5.21天。
“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了医保支付的杠杆调节作用,促进了中医医疗机构发展。”高楠说。
遴选优势病种
单独付费让患者看中医花费更少
在日照市中医医院,髋膝骨科门诊人气很“旺”, 副主任医师柏明晓的针灸是这个门诊的“人气王”。李女士患有膝关节病,在西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后仍然疼痛,在多家医院复查后,均被告知需要再次手术,经过柏明晓的针灸治疗,她的腿痛症状得到显著缓解,不需要手术了。
治疗结束后,李女士了解到,自己的疾病被列为“膝痹”这一种门诊优势病种,经过医保报销后,自己需要支付的费用并不多。
近年来,日照市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收付费,独立设置中医优势病种单独付费标准。
高楠介绍,医院以临床路径为基础,深耕优势病种管理。深度挖掘中医精髓,全面梳理中医在各类疾病治疗领域的独特优势,筛选出较具代表性的门诊中医优势病种40个,将相关病症的门诊治疗纳入单病种报销范围,让患者享受更加简便廉验的治疗服务。
据了解,目前,医院的优势病种范围涵盖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病、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乙肝、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泌尿道感染、缺铁性贫血、稳定型心绞痛、阵发性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痛风性关节炎、睡眠障碍等常见病多发病。
从一组数据不难看出改革成效。截至2024年年底,医院累计开展门诊中医优势病种4000余例。医院配套制定完备的中医诊疗方案和明确的临床路径,持续推动中医临床路径标准化建设,有效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中医诊疗规范性、一致性显著提高。
优化诊疗方案
破题“医、保、患”三方共赢
“一个疾病的治疗,最终选择什么样的诊疗方案,必须以疗效为最终目的。在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浪潮下,中医院必须提升综合实力,为患者提供最优、最精、性价比最高的诊疗方案。这就要求我们能中会西,中西结合。”高楠说。
来自湖南的翟女士因双肺伴发多个巨型肺大泡,导致行动受限,呼吸不畅,历年来四处寻访求医,辗转上海、广州等各大医院无果后,得知日照市中医院治疗此病疗效好,于是专程来到日照。经过九个小时手术以及科学的术后康复,翟女士右肺在原来无肺组织、无呼吸功能的情况下,转变成几乎都能复张了。
肺病科主任葛长胜介绍,胸腔镜介入治疗肺大泡是日照市中医医院的优势技术,慕名而来就医的外地患者占比达到80%以上,有些患者组团来,这就意味着中医院的现代医学技术同样具有竞争力。
“可以说,在改革浪潮下,中医院提升现代医学技术,创新中西医融合之路的转型势在必行。”高楠说,医院始终以疗效为目的,聚焦恶性肿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权重高、难度大、病情急的关键病种,不断提升手术水平、内镜技术、影像学技术等综合实力,加紧完善西医保障。
此外,医院积极探索中西医联合诊疗新模式,在各临床科室推行“中医药+”服务模式,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复杂疾病,开展深度融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独特优势,实现临床疗效的最大化。
医院鼓励“西学中”“中学西”,推动中西医理念和技术的相互渗透与深度融合。在日照市中医医院每个临床科室既有中医,也有西医,中西医优势互补体现在病人诊疗的全过程。通过双向融合,医院临床诊疗思路不断拓宽、诊疗方法不断丰富,患者治疗方案更加多样、高效。广泛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中医传统方法,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在骨科术后康复、神经康复等关键领域,助力患者的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在重症医学科,中医诊疗由辅助逐渐转为重要措施,甚至在疾病的关键阶段发挥主导作用。
高楠认为,DRG时代,中医院不仅面临机遇也有挑战。只有现代技术卓越、中医特色突出,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中医院的现代医学技术也必须跟上,为患者选择性价比最高、疗效最好的诊疗方案。这样,医院转型了、患者减负了。
未来,日照市中医医院还将继续在医保、医疗、患者“三方共赢”目标下,坚定走深走实中西医融合发展之路。
记者:徐 婧 编辑:张丽萍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