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好老师系列报道③——重庆市清华中学校教师王宇:带着学生去科考

文摘   2024-10-08 16:23   重庆  

带着学生去科考

重庆市清华中学校教师:王宇

巴南区


王宇,高级教师、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重庆市优秀班主任、重庆市高中生物学科名师、重庆市高中生物骨干教师、重庆市雏鹰计划优秀导师、重庆市基础教育教学评审专家、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国培”授课专家、巴南区教书育人楷模、巴南区优秀共产党员、巴南区中学生物学科带头人、巴南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巴南区教育系统师德标兵、巴南区王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巴南区二十大宣讲团成员、巴南区“好老师”润心宣讲团成员、巴南区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

这样的生物课,你喜欢吗?酿果酒、做泡菜、玩转老坛罐罐,体验传统发酵;做模型、提DNA,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科学的魅力。


我上生物课,特别注重学生的体验、创新、发现。在我看来,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能代替学生亲身的经历,学生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探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因此,我的生物课堂很广阔,绝不仅限于教室,打造智趣生物课堂是我永恒的教学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和高效地参与实验,我动手设计制作教具“多功能光合作用实验箱”,实验室废弃的显微镜木盒、网上淘的各种小配件便成了我的原材料,经过多次改进,反复试验后,自制教具成型了,并获得了市级科教制作二等奖,得到了《课堂内外》的专访。改进创新的实验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教学视频还发布在该杂志公众号上。

弘扬教育家精神,培养有科学家潜质的学生是新时代教师的任务。作为清华中学生物教研组长,为了丰富生物第二课堂,我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和研发,开展跨学科实践,将问题变成课题。我先后主持了多个市级课题和市级精品选修课,主编了多本校本读物。将课本知识延伸到生活,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2011年,我校入选为首批重庆市雏鹰计划项目学校,该项目重在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从那时开始,我们就和西南大学合作,带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考察。每次科考,我们都带着课题任务去,进行当地生物多样性调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让学生走出课堂,接受自然教育,在实践中认知、质疑、提升、成长。我们到过南川金佛山、巫溪红池坝、城口黄安坝等地。科考之行,道路崎岖,任务艰巨。

记得2017年的夏天,我们到武隆白马山考察,走着走着,路过一个必经的山洞,里面漆黑湿滑、乱石嶙峋,绝壁上的小路更是让人胆战心惊。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我带着所有老师站到了悬崖边上,手拉着手筑起了一道“生命护墙”,就像高速公路边牢固的防护栏,学生们借着头灯的光亮,一个一个安全通过了。

刚出洞口,有个孩子突然大叫起来:“看,那是什么?”。我们定睛一看,在一个小水洼里有一种“透明鱼”,胖胖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形似蝌蚪,但个头大了好几倍。我激动地告诉学生:“孩子们,这就是蝌蚪,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红点齿蟾的幼体,我们的发现可了不起哟!”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同时,赶紧拿出笔做记录。后来,我们还在白马山发现了当地的新记录——黑带腹链蛇。科考途中,孩子们开展了科学研究、学会了自然笔记、懂得了团队合作、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通过科考,孩子们完成了20多个小课题、30多篇小论文,获得了50多份荣誉证书。

我们的野外科考被《重庆日报》《重庆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还在华南师范大学组织的全国性活动中进行交流,获得大家纷纷的点赞。我所组织的环保志愿活动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全国银奖。我也荣获了重庆市新时代好老师、重庆市高中生物学科名师等荣誉称号。

独行快,众行远。2020年,我成为了巴南区生物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携手前行,我们一起研讨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计精品课程、开展送教活动,我的“自然笔记科普讲堂”不仅走进一个个乡村学校,还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2022年8月,我带着我的小雏鹰们,还有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一起走进江津四面山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科考实践活动。孩子们将调查成果整理成论文参加了第三届青少年生物多样性大赛,获得了重庆市一等奖。我们工作室也受邀成为《新家长报》“自然养育课”栏目合作伙伴。

带着学生去科考,缘于我与西南大学教授的偶然相识,缘于我与学生对科技考察的浓厚兴趣,缘于我和那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坚持不懈的追求。对于这个项目,我有了长期坚持下去的理由,因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今天,需要人才,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培养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人才尽微薄之力。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新时代好老师的责任和担当!


巴南教育
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教育工委、重庆市巴南区教委官方发布,巴南教育权威资讯,教育民生及政策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