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听说过“北欧神话”吧?但今天我们要聊的,可不是雷神托尔,而是一个现实版的“电池神话”破灭的故事。话说在遥远的北极圈边上,有个瑞典小镇,曾孕育出一个号称“欧洲宁德时代”的电池巨头——Northvolt。
这家公司,来头不小,创始人是特斯拉前高管,目标是让欧洲摆脱对亚洲电池的依赖,短短几年就融资了上千亿人民币!听起来是不是很牛?
最近,这个“神话”却一头栽进了美国破产法庭,账上只剩下3000万美元,连一周的工资都发不出来了!这剧情,比过山车还刺激,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扒一扒,这欧洲“电池一哥”是怎么从巅峰跌落神坛的。
“欧洲希望”的诞生与膨胀: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话说2016年,一位名叫Peter Carlsson的特斯拉前高管,怀揣着“欧洲电池梦”回到了瑞典老家,和昔日同事Paolo Cerruti一起创立了Northvolt。这位Carlsson,当年可是接待过雷军的大佬,实力可见一斑。
Northvolt一出生就自带光环,政府、银行、汽车巨头纷纷砸钱,不到8年就融了150亿美元,相当于1000亿人民币!这速度,比火箭还快。
有了钱,Northvolt就开始“飘”了,在全球疯狂建厂,从瑞典到波兰,从德国到美国,到处插旗。但问题是,摊子铺得太大,产能却跟不上。据说,Northvolt的核心工厂,产能利用率不到1%!这就像你买了一辆豪车,却只能在小区里溜达,简直是暴殄天物。
更要命的是,电动汽车市场风云突变,需求增长放缓,客户也开始“退货”了。宝马就因为Northvolt交不出货,直接取消了20亿美元的大单,转投了韩国三星的怀抱。
这下,Northvolt的资金链彻底崩了,亏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去年一年就亏了11.67亿美元,将近80亿人民币!
钱烧光了,梦醒了:独角兽的“坠落”与投资人的“心碎”
眼看着窟窿越来越大,Northvolt也慌了,又是裁员,又是推迟建厂计划,还想找股东们再要点钱。但投资人也不是傻子,看到这烂摊子,谁还敢掏钱?
没办法,Northvolt只能申请破产保护,曾经风光无限的千亿独角兽,如今只剩下3000万美元现金,负债却高达58亿美元,这反差,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事后看来,我们对实现目标的时间表过于雄心勃勃了。”创始人Carlsson的反思,听起来多少有些无奈和心酸。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要说这次Northvolt破产,最惨的莫过于高盛了。作为Northvolt的第二大股东,高盛前前后后投了将近9亿美元,65亿人民币啊!半年前还跟LP吹牛说,这笔投资明年能翻6倍,结果现在直接打了水漂,血本无归!
高盛不得不给LP们写信道歉,说“我们和许多投资者一样对这个结果感到失望”,这话听起来,怎么有点“韭菜”被割后的心酸呢?
“所有钱打了水漂,这几乎成为Northvolt身后投资人集体反思的一笔投资。”
独角兽的“诅咒”与2024的“剩者为王”
Northvolt的倒下,也给整个创投圈敲响了警钟。“过早成为独角兽,可能是一种诅咒。”这句话,如今听起来格外刺耳。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400家独角兽公司,已经很久没融到钱了,其中不少已经沦为“僵尸企业”,苟延残喘。
“今年是至少十年来初创企业最艰难的一年。”
2024年,创投圈的寒冬还在继续,投资人捂紧钱包,创业者瑟瑟发抖。没有造血能力的企业,就像无根之木,随时都可能倒下。
“我会在深夜接到电话,企业家说快发不出工资了。”
这句话,道出了多少创业者的辛酸和无奈。
Northvolt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商业大片,有高光时刻,也有落寞时刻。它告诉我们,在资本市场,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对市场的敬畏和对风险的把控。
那么,问题来了:Northvolt的失败,仅仅是自身的问题,还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困境?在资本寒冬中,创业者和投资人应该如何调整策略,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都要记住一句话:永远对市场怀有敬畏之心,花好每一分钱。 毕竟,钱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一分钱都承载着梦想和希望。
熬下去,唯有在牌桌上,才有机会。或许,2024,注定是“剩者为王”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