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一个秋日,一通电话让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张万年措手不及。电话那头,原广州军区司令员、时任军纪委第二书记的尤太忠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张万年即将接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张万年没有欣喜若狂,反而心里沉甸甸的。"我能胜任吗?"这个问题像块石头一样压在他心头。
"老首长,我觉得自己还差得远,这担子太重了。"张万年的声音里带着忐忑。
"哈哈,要是你不够格,军委能选你?"尤太忠爽朗的笑声透过电话线传来,"干中学,学中干,你小子潜力可大着呢!"
张万年以为这是尤太忠举荐的结果,连声道谢。谁知尤太忠立马打断他:"这回还真不是我推荐的,是中央首长直接拍板的。"
说起张万年的本事,还得从对越自卫反击战说起。1979年,担任127师师长的张万年在禄平一带可是让越军闻风丧胆。越军甚至喊出了"消灭一二七,活捉张万年"的口号,这份"仇恨"足见张万年当时打得有多狠。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场"回马枪"。当时新华社已经发布撤军消息,越军却不知好歹,偷袭了127师的一个班,导致全班壮烈牺牲。张万年二话不说,带着全师掉头就干,用密集炮火给了越军一个终生难忘的"告别礼"。
"就是要让他们记住,127师不是好惹的!"张万年当时放了这样一句狠话。这一仗,不光打出了军威,更打出了血性。
张万年的能力有目共睹。早在各大军区裁军时,尤太忠就看中了这位在武汉军区担任副司令员的将才,主动向军委要人,把他调来广州军区当副司令员。后来尤太忠调任北京,军委征求意见时,他毫不犹豫推荐了张万年。
有意思的是,当军委最终确定由张万年接任时,并没有事先通知尤太忠。直到任命已经下达,军委才找尤太忠了解张万年的优缺点。总政的同志透露,中央首长在考虑人选时说:"当年那个打回马枪的师长,就让他当司令员吧!"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实力是最好的通行证。张万年能够从127师师长一路升至广州军区司令员,靠的不是关系,而是在战场上用实打实的本事赢得的信任。那场惊心动魄的回马枪,不仅打出了军威,更打出了他的未来。
这位老将军最拿手的就是练兵。他经常说:"打仗就像盖房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军区的训练强度大得惊人。烈日下,将军顶着烤人的太阳,和士兵们一起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
有一回,张万年突击检查某部队训练情况。大家正想着说点好听的,谁知将军二话不说,抄起一支步枪就开始拆解。"咔嗒咔嗒"几下,枪就被他拆得七零八落。底下的士兵看傻了眼,这位老司令的身手可一点都不含糊。
"打仗不是请客吃饭。"张万年最爱说这句话。在他的字典里,战备训练就是头等大事。为了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他提出了"三个一"的训练要求:一枪百发百中,一炮准确命中,一车稳准快行。
张万年的脾气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万年不变"——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记得有次演习,某部队表现不够理想。张万年当场就火了:"演习就是实战,实战就是生死。这样的水平,上了战场谁给你重来的机会?"说完,直接命令重新开始。
老将军的严格是出了名的。可谁见过他发火,也就服他。因为他不光对别人严,对自己更狠。都六十多岁的人了,晨跑五公里雷打不动。有人劝他:"您这把年纪了,悠着点。"他就笑着说:"当兵的,不能掉链子。"
张万年最讨厌的就是形式主义。有次视察部队,看见会议室里挂满了标语横幅,他当场就把这些东西都撤了下来。"搞那么多花架子干啥?真功夫都在操场上,在训练场上。"
在他当司令员期间,广州军区的训练成绩节节攀升。多少外国军事观察员参观后都说:"中国军队的训练水平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张万年常说:"打仗是门技术活,也是门艺术活。"他特别重视科技创新,鼓励部队开动脑筋搞创新。在他的支持下,广州军区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革新成果。
老将军对待下属,也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说:"带兵就要像带孩子,该严的时候一点不含糊,该表扬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很多曾经在他手下干过的军官都说,跟着张司令员干,虽然累,但是学到的东西受用一辈子。
那时候,军区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掉进张司令的口袋,也不要踩到他的尾巴。"意思是说,只要你干得好,张万年就会把你当自己人;要是你敷衍了事,那可就要倒霉了。
这位老司令还有个绰号叫"夜猫子"。为啥?因为他经常半夜三更突击检查。有时候凌晨两三点,他就带着几个参谋钻进军营。要是发现问题,管你是谁,照批不误。
张万年当年搞训练有个"绝招":把自己当"假想敌"。演习的时候,他经常站在对手的角度上想问题,设计各种刁钻的战术来"为难"自己的部队。他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这样的故事,在老兵中间传了很多很多。有人说张万年太过严厉,可再严厉的将军也架不住实打实的本事。一位老兵这样评价他:"张司令就像老中医,开的药苦,可真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