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耀眼!佛光寺、南禅寺…亮相春晚!它们来自梁思成…

文摘   2025-01-30 23:27   山西  

“走中线 挺直脊梁
昂起头 耸立九天
看我的故乡 
不卑不亢 神采飞扬”

蛇年春晚,
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
以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为创作灵感,
结合凤凰传奇组合铿锵有力的歌声,
让无数网友穿越时空,
眼、耳、心沉浸式走近“北京中轴线”,
领略千载流传的中式美学。
创演秀《栋梁》,
在不到3分半钟的时间里,
带着观众穿梭了十二座中国古建筑瑰宝:
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
独乐寺观音阁、奉国寺大雄殿、
隆兴寺摩尼殿、孔庙奎文阁、
开元寺钟楼、光岳楼
以及北京中轴线上太和殿、
祈年殿、钟楼、鼓楼。
别出心裁的创意、
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
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
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节目视觉设计中,
以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珍贵手稿为基础,
制作成三维立体建筑模型,
让观众在电视机前,
就如身临其境般走进古建筑当中。
▲梁思成营造法式中古建手绘图:
孔庙奎文阁、佛光寺大殿、四川旧州白塔。
▲12个古建筑测绘图:
佛光寺东大殿、南禅寺大殿、太和殿、祈年殿、
独乐寺观音阁、正定隆兴寺摩尼殿、钟楼、鼓楼、
正定开元寺钟楼、光岳楼、曲阜孔庙奎文阁、奉国寺。
▲斗拱及榫卯——大斗拱:营造学社,八铺作斗拱;
小斗拱:营造学社,四、五铺作斗拱;
榫卯:有代表性的榫卯结构样式。
此外,
节目运用总台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
采用“XR+数字孪生+VP”融合拍摄,
打造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
再现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和文化内涵。
北京市文物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技术局,
合作对祈年殿实地扫描,
复原高精度模型,
以现代的视觉技术手段,
呈现其内部建筑结构并诠释背后寓意。

今年的蛇年春晚,
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春晚。
而《栋梁》是继“中国色彩”“中国纹样”之后,
再次以传统文化为创作灵感和源泉,
以“中国建筑”为载体,
在春晚舞台上又一次创新尝试。

从古人最初伐木构材以避风雨,
到后来构建出世界上最宏伟的建筑群,
无数的营造之材与营造之才,
共同筑就了中华民族的广厦千万间,
也造就了中华民族
堂堂正正、不惧风雨的栋梁。
揭秘:源自《栋梁》
1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节目和技术创新亮点,官宣主持人阵容和舞美设计。
现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介绍了以榫卯结构、祈年殿和北京中轴线等为灵感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该节目视觉设计以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珍贵手稿为基础,制作成三维立体建筑模型。

崔冬晖回忆其母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常沙娜,与梁思成、林徽因的不解之缘。正因为梁、林两位先生的影响,让常沙娜先生走上了传统文化复兴的道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承者。《栋梁》也是继“中国色彩”“中国纹样”之后,总台春晚聚焦于“中国建筑”,再一次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表达。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昕楠表示,他们对梁思成手稿中孔庙奎文阁的测绘研究已持续二十多年,这次为节目提供了十二份古建筑测绘成果,用以完成精准、翔实的数字孪生建筑模型,让节目视觉呈现的依据扎实可靠。节目将运用总台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采用“XR+数字孪生+VP”融合拍摄,通过打造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再现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和文化内涵。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副院长崔冬晖,
天津大学教授、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张昕楠
推介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
从舞台到展厅
如今,这股古建热已从春晚舞台刮至上海,多件梁思成林徽因的古建筑手稿目前正在上海趣看美术馆《栋梁——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展出。一南一北,两个"栋梁",遥相呼应。

一个在舞台,一个在展厅,看似没有交集,却共同指向了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与创新的宏大主题。
▲趣看美术馆栋梁展现场
惊艳手稿背后:
梁林与营造学社的艰辛探索
当一座座古朴精巧的古建筑在春晚舞台上缓缓升起,它们不仅形态各异,细节之处更是栩栩如生,这些建筑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来源于梁思成先生亲手绘制的珍贵手稿。
▲展品:梁思成在《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
绘制了故宫太和殿、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五台山佛光寺正殿等建筑立面,
其中部分建筑手稿出现在春晚《栋梁》节目中。
▲展品: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测绘草稿
▲展品:出现在《栋梁》节目中的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测稿
这些令人惊艳的手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梁思成、林徽因及营造学社成员们十多年的实地考察测绘成果。
▲展品:梁思成测绘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照片
在抗战的艰苦条件下,他们不畏艰难险阻,走遍大江南北,考察、发现、测绘、研究的建筑数以千计,从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古建筑实物,逐步释读《营造法式》,最终破译古代建筑的密码,记录下那些珍贵的建筑遗产。

这些精美的测稿背后,是梁林夫妇的毕生理想——由中国人自己写就一部建筑史书。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今天的我们才能窥见中国古建筑之结构精妙。
▲李庄营造学社工作室内
莫宗江(前)、梁思成(后)在绘图
如今,当我们凝视天坛祈年殿等古建筑时,不禁感慨于梁思成、林徽因等古建筑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他们不仅对这些古建筑进行了详尽的勘测,还亲自参与了修缮工作。

林徽因曾骄傲地说,自己是历史上第一个踏上皇帝祭祀天地的祈年殿顶上的女人。这不仅彰显了她作为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学家的的勇气与智慧,更深刻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与执着传承。
▲展品:梁思成、林徽因测绘天坛祈年殿的照片
▲1935年梁思成、林徽因与古建专家们
在天坛祈年殿合影,林徽因
中轴线申遗:
梁林古建保护理念的传承
在栋梁展现场,除了精度堪比CAD的建筑手稿,我们还可以看到梁思成、林徽因关于“北京中轴线”概念阐述的珍贵手稿。

今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而早在建国初期,梁思成、林徽因就提出了“北京中轴线”的概念,认为这条线是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所在。
▲北京中轴线鸟瞰(图源:央视新闻)
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详细描述了中轴线的壮美与秩序感:“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这为我们今天理解北京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展品:梁思成《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手稿
在栋梁展,
看懂春晚《栋梁》背后的动人故事
在栋梁展上海站,趣看美术馆特别为观众打造了时长25分钟的光影故事空间。破译“天书”、百尺莲开、千年佛光、建筑“史书”四个篇章,将观众沉浸式地带入了梁林夫妇的古建考察之路。

在战乱与外敌压迫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以学术为武器,肩负起保护中华文脉的使命,通过实地考察、测绘、研究、著述,奠定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基石。正是这份不懈的坚持与热爱,让他们最终完成了这部建筑“史书”的撰写。

在《栋梁》展现场,我们不仅能看到那些精美的建筑模型与手稿,更能深刻地理解这些珍贵手稿背后的动人故事。
▲栋梁展光影故事厅
从春晚到美术馆,
“栋梁”精神薪火相传
两个"栋梁",一个聚焦当下,一个回望历史,却共同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爱国、奉献、担当、创新。

从梁思成、林徽因到新时代的"栋梁"们,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楷模。

春晚节目特邀梁思成外孙女于葵作为"春晚体验官"时,她曾感慨地说道:“我的外公梁思成有个夙愿,让中国传统古建走向世界。”
▲《栋梁·上海:梁思成林徽因学术文献展》开幕预展,
于葵女士为现场观众细致讲解了展品背后的故事。
让我们在欣赏春晚《栋梁》的同时,也铭记那些为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付出努力的古建专家们。他们的精神与作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来源:文博山西)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新闻资讯

责编|赵伟程 审校|付秋杰


联系电话:

0350——3309566

投稿邮箱:

xzxwzx@163.com







(欢迎各位网友点击右下角留言


↓↓↓ 

黄河新闻网忻州频道
黄河新闻网是由省委网信办主管主办,山西省互联网宣传研究中心负责运营的全国重点新闻网站,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在互联网上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网站整合省内新闻资源,及时发布权威新闻,通畅社情民意。新闻热线:0350—330956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