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这个季节,丹阳人都在找他!

民生   2024-11-16 07:36   江苏  

点火、添炭,小火渐旺,包裹炉膛,李永顺放慢节奏,一手摇风箱,一手摇炉膛。围观的人三三两两,李永顺和其中相熟的唠家常。当炉膛温度达到要求,真正的制作便开始了。这时,李永顺不再说话。倒米,加糖,摇炉,等待炉内压力上升。几分钟后,只听嘭的一声,一斤多的大米完成“质变”,变成一袋雪白的“糙米粒”。白气散去,香气滞留,久久沁人心脾。立冬已至,李永顺的老式“炮糙米”生意再次红火起来。





今年73岁的李永顺老家在江苏淮安,来这里谋生已有四十多年,可张嘴仍是一口家乡话。于是,摊主和顾客的对话总在某个“听不懂”的节点戛然而止,但双方兴致并不阑珊。沉默的时间里,李永顺忙着摇炉看表,顾客们则大多陷入儿时回忆。


“四十多年前,我到丹阳探亲,第一次看到街头有人‘炮糙米’,对这门手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老家后没多久,我就做了个决定,来丹阳干这行。”李永顺说,当时正是夏天,他靠着捕蝉赚钱积攒下了购买设备的费用,“我记得,那套设备31元。”


有了设备,没有手艺,但难不倒李永顺。“没人教,全靠自学。”仅仅是从旁观察,了解到基本的制作流程,李永顺便开始摸索起来,时间一长,他甚至有了不少独家小窍门。


每年十月初开始,到第二年的四月底结束,这是“炮糙米”的旺季。“天气一冷,人们就想着吃一口刚出炉的糙米了。”过去,李永顺常常挑着担,带着他的设备走街串巷,一天内换三四个地方“扎营”制作,选择的大多是背街小巷,抑或是居民小区。有时也会骑上三轮车,去访仙、陵口这些周边乡镇。



不管走到哪里,李永顺的一方小摊总是受到热烈欢迎。“不分男女,不分老幼,大家都喜欢吃,排长队购买是很正常的现象。尤其是那‘嘭’的一声响起,有人捂住耳朵,有的叫着欢呼,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容。”李永顺笑着说道。


“这行没有夜市,天一黑就不好做了,所以得早起,趁白天多做些时间。”年逾七旬,李永顺仍坚持凌晨4点起床,一通收拾后,在早高峰的时段外出,开始一天的营生,“这个天,傍晚5点左右就看不清了,那会儿也就收摊了。”


“如今的生意大不如前了。”李永顺说,初冬时节,本该是热销时,但一天也就卖出去十几包。和这个老行当一样,李永顺也老了,不怎么去乡镇了,“扎营”地点离家越来越近。


让李永顺感到骄傲的是,他找到了新的“被需要”。“有时候,幼儿园会找到我,让我去学校,给孩子们演示这门传统的手艺。”看到孩子们欢呼,李永顺心里也高兴。有一回,学校忘了结账。回家路上,李永顺心里不大痛快,可转念一想,就当送给孩子们吃了,再想到孩子们的可爱吃相,更乐了,于是又哼着小曲,继续骑行了。


期待您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丹阳日报
丹阳本地新闻服务.更多请关注丹阳日报或者丹阳新闻网官方微博或者丹阳新闻网手机客户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