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电影厂厂长,一个是银幕少女专业户,都是好演员,没想到他俩还是夫妻

文摘   2024-11-12 19:53   重庆  

点击上方关注 DJ雅清


我经常会在看电影时,因为被某位演员的表演片段所吸引,而去寻找这位演员的更多影像资料。

比如昨天,我在重温长影厂拍摄的《国庆十点钟》这部电影时,就又注意到了一位女演员的表演。

她不是扮演女主角赵小惠的贺小书,而是站在贺小书旁边,扮演赵小惠的工友和闺蜜的那位女演员。


只见她一张满月脸,两颗小虎牙,眼神亮晶晶,尽显憨态可掬。


故意走在汽车前面捉弄赵小惠男朋友平小海时挤眉弄眼的神情,真是又好笑又顽皮。


短短的一场戏,仅几个镜头,便将人物的性格跃然于我们的眼前。

在这之前,我已经看过很多次《国庆十点钟》了,但每次的视线都放到了印质明、赵联、贺小书、浦克、李颉等几位主演的身上,也许也曾被这位女演员的表演所打动过,但却一次也没做过多的停留。

但这一次,我却对她的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继而去找了她更多的表演片段来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原来,她竟然是长影厂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名的“银幕少女专业户”。


她曾经在我们所熟悉的众多脍炙人口的电影中,扮演过各种各样活泼开朗的年轻姑娘形象。

但因为她老演配角,所以总是被我们所习惯性地忽略掉。

她叫曲伟。

记得她的朋友还有哪些?应该不太多吧?

而且令很多网友所没想到的是,原来她的丈夫,也是我们所熟悉演员,而且后来还担任过长影厂生产厂长的领导职务。

1946年3月,由沙蒙担任团长、于蓝担任党支部书记的东北文工团,来到了辽宁大连,并在这里演出了话剧《日出》,由于蓝扮演陈白露、林农扮演潘月亭、张平扮演李石清、欧阳懦秋扮演的翠喜、杜粹远扮演小东西等。


这场演出在当地引起了巨大轰动,也使得东北文工团在大连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当地众多年轻人纷纷要求加入其中,因此东北文工团的成员不断壮大。年仅15岁的曲伟,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她从小就爱唱爱跳,又长了一张圆乎乎的娃娃脸,甚是可爱,所以常在话剧和歌剧中出演小朋友的角色。

而也正是在东北文工团,曲伟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大4岁的好哥哥,他的名字叫刘儒。


1927年,刘儒出生于辽宁本溪。

1946年,这位19岁的热血青年,也加入到了革命的队伍中,分别在东北文工一团和四野49军从事宣传工作。

两人在共同的工作和演出中,慢慢产生了真挚的感情。

1948年,刘儒也跟随大部队进入东影厂,担任演员,后又任创作组书记,主任等职。


刘儒生得健壮如牛,曲伟娇俏可爱,两人结为夫妻,甚是登对。

1949年,刘儒和曲伟,都开始进入东影厂的电影摄制组出演角色。

刘儒和在东北文工团的老战友张平、孙羽等人一起,共同出演成荫执导的《钢铁战士》。他在其中出演了王小栓一角。


这虽然是刘儒第一次面对镜头,心里直打鼓,但外在的表现却轻松自如。和张平的配合,也相得益彰。


而曲伟呢,则在于洋、杨静主演的《卫国保家》中,客串了一位工作队员。

我发现那时的演员,表演都特别质朴,绝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也许他们并没专门学过表演,但却懂得还原生活,因此显得十分真实可信,又接地气。

然后两人又都进入到了沙蒙执导的《赵一曼》剧组,刘儒呢,和欧阳儒秋组成“夫妻档”,曲伟则和黄玲等演员一起扮演妇女抗日会会员。


1950年,东影培养出来的导演王家乙,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影片《高歌猛进》,他选择浦克和凌元饰演一对老夫妻,而他们的女儿李秀兰,则由曲伟来扮演。


这次曲伟的戏份多了一些。她算不上长相漂亮的女演员,但贵在真实不做作。

尤其是她一笑起来,俩眼睛眯成一条线,显得十分天真可爱。


大概也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曲伟承包了东影厂和后来的长影厂许多影片中的纯真少女形象。

其中像《葡萄熟了的时候》中的互助组组员、《结婚》中的女同学、《国庆10点钟》中的女工、《徐秋影案件》中的齐录匀、《东风》中的单元梅、《服务员》中说快板的公交车售票员等,无不意气风发,笑脸盈盈。

刘儒呢,我感觉他的戏路就更宽一些了。

他既能演小伙,也能演老汉,既能演《结婚》中的老农民,也能演《民兵的儿子 》中的王区长。而他演起反派来,像《芦笙恋歌》中的土匪营长、《前哨》中的特务四二(胡光)等,他也演得惟妙惟肖。


我觉得刘儒在电影《猛河的黎明》中呈现了成熟的演技,将大管家李郎介塑造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此外,他在《刘胡兰》中所扮演的石德辉、在《徐秋影案件》中所扮演的吴大爷、在《钢珠飞车》中所扮演的书记、在《烽火列车》中所扮演的李长阁、在《两家人》中所扮演的老农会等,也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那么刘儒和曲伟这对影坛伉俪,演过那么多电影,为何却始终默默无闻呢?

而且他们是夫妻这件事情,也鲜为人知。

这当然与他们长期出演配角以及几乎没有任何媒体对他们进行宣传报道,有着很大的关系。

另外,他们俩,也基本上在时间进入60年代之后,就逐渐淡出了观众的视线。

我想可能曲伟是觉得自己长了一张娃娃脸,形象受限。

而刘儒则因为行政工作事务繁多。

当然也与当时长影厂已经培养出了第二代成熟的电影演员,有关。

1963年之后,刘儒便将主要精力都投放到了长影厂的管理之中。曲伟则在幕后做起了一名编辑。

1973年,刘儒成为了长影厂生产厂长,曲伟则尝试做起了制片。


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所看到的好几部长影厂所拍的优秀影片,都出自曲伟的管理之下,像《刑场上的婚礼》、《客从何来》、《飞来的仙鹤》、《十三号地区》等,都是由曲伟担任的制片主任。


这些电影,或创造票房佳绩,或收获良好口碑,有的还获奖无数,都与曲伟的辛苦付出,难以分开。

刘儒在长影厂担任了十几年的生产厂长,1985年到1994年还担任了长春电影城总经理的职务。

他在任期间,也和长影厂的其他领导们一起,共同创造了长影厂的再次辉煌。

只是他去世比较早,1994年7月18日,刘儒因病去世,享年69岁。


刘儒去世的时候,正好面临长影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中。截止到1997年,长影厂已经连续6年亏损,1998年,长影厂启动改革,截止到2005年,它在全国电影厂中率先完成了改革。有无数老长影厂都买断了工龄,签字与长影解除关系。这之后,就很少再听到曲伟的消息了。


我们也曾向昔日长影厂的众多老演员进行打听,但他们都难以说出确切的信息。

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刘儒和曲伟,都是为新中国的电影发展,做出过一定贡献的演员。他们也许并不出名,但在光影中所塑造的角色,却同样鲜活动人。

如今请大家一同来回顾这对影坛伉俪,恩爱夫妻,不知唤起了各位怎样的回忆?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影迷,进行互动吧。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


助理编辑:小红

好不好看,你说了算 


DJ雅清
打开记忆,重温经典!回味老歌老电影,追忆老电影演员老电影明星老歌唱家昔日风采。精彩重现,惊喜不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