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电影《海霞》红了一群演员,火了一首插曲,但为何导演特恼火?

文摘   2024-09-27 17:35   浙江  

点击上方关注 DJ雅清


许多年后,我们再谈《海霞》这部电影。

我相信大家的眼前,首先浮现的,一定是那一群飒爽英姿的美女演员。


而大家的耳边,也一定会再次响起《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歌声。


还有于绍康扮演的刘阿太,那句“我是你的哥哥阿泰啊”的台词,也令大家记忆犹新。

另外,海岛旖旎的风光,解放初期人们的精神面貌等,全都令我们难以忘记。


这是一部,给我们留下太多记忆的影片。

但我发现它在豆瓣上的评分,不低,但也不算太高。

7.0分。


这算是几十年后,网友给予它的评判结果。

它就那么安静地守在那里。

如同一个安详的老人,在经历过太多的风雨之后,安静地守护着心中的秘密。

是的,许多年轻的网友并不知晓,在这部看似平静的电影的背后,究竟发生过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它的诞生过程,甚至比《海霞》这部电影,更加跌宕起伏。

甚至在1975年,它曾经将整个北影厂,都闹得满城风雨。


它在开拍之初,因为是厂领导看中的“香饽饽”,所以很多人都争着想进组。

进不了组的,就给已经进组的“下黑手”、“使绊子”。

将人性的弱点显露无疑。

而在拍摄过程中,它更是一波三折。

单是导演,就换了三波。

演员,也是换了又换。

可没想到,最终拍完后,它能否上映,才是最严峻的考验。


1975年夏天,电影《海霞》在经历过一系列挫折之后,终于“死而复生”,与观众见面了。

随着电影的上映,片中的一众年轻女演员红了、王酩创作的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火了,然而为什么,作为编导的谢铁骊和钱江,却差点被贬去了北大荒?

后来,谢铁骊每每提到这部电影都心有余悸,甚至拒绝在这边电影的字幕表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雅清为你慢慢道来。

一、

让时间回到1972年。

那年夏天,天气特别热。

而几部“样板戏电影”的上映,而像是滚滚热浪,为这个夏天,增添了火热的气氛。


谢铁骊因为成功执导了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几部“样板戏电影”,而一跃成为了文艺界“最高领导”眼中的红人。


他还被提拔为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的领导。

这时,他的心中,对电影界的现状,充满忧虑。

那就是,整个大银幕,只有“八大样板戏”,怎么能行呢?

所以他就产生了要拍故事片的想法。

这时他从自己的女儿那里,看到了一本小说,是黎汝清创作的《海岛女民兵》。


谢铁骊以一名专业导演敏锐的眼光,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

于是就将小说改编成了电影剧本,取名《海霞》,然后把拍摄计划提交给了北影厂的军宣队。

当时北影厂的军代表是狄福才,他很尊重谢铁骊,一听不错,就马上同意了。

谢铁骊马上就着手组建团队。

他选择了老搭档钱江,来为自己担任摄影师,又找了王好为来为自己做助手。


然后,就是面向全国选演员。

当时,全国的电影演员都处于被“搁置”状态,这时知道北影厂要开拍故事片《海霞》了,都兴奋得不得了,都想参演。

比如谢芳,就对其中的女主角情有独钟。


其实谢铁骊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谢芳。

但她这时已经38岁了,再演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显然不合适。

而北影厂又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演员人选。

因此谢铁骊就委托陈强、谢芳等著名演员,到全国各大城市,去寻找适龄演员。

谢芳为谢铁骊寻找到了三位可以饰演小海霞的候选人,其中就包括了年仅12岁的小蔡明。


因为当时谢铁骊正在执导“样板戏电影”《杜鹃山》,所以谢芳就把三个女孩被带到了《杜鹃山》的摄影棚,让他挑选和定夺,最终他选定了蔡明,因为她的那双大眼睛,特别有灵气。


而“大海霞”的饰演者,竞争的演员就更多了。

陈强从天津带来了年仅18岁的李秀明,有人从北京一家副食品商店找来了还在做营业员的张力维,而谢铁骊的好朋友谢晋,则向他推荐了福建京剧团的吴海燕。


最终谢铁骊定下了吴海燕。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她长得漂亮,身上具有一种朴实而健康的美。

为此,谢铁骊得罪了不少“关系户”,其中还包括他的一些老战友。

但谢铁骊事后才得知,原来吴海燕也是他在文工团时期的老战友的女儿。

而且吴海燕虽然容貌俊美,可无奈她“不会演戏”,一到镜头前,就踩“锣鼓点”,亮相和摆拍,成为某种固定的习惯,这让为她导戏的人苦不堪言。


可是当谢铁骊发现这个问题时,电影都已经拍摄一大半了,临时再换演员,显然并不合适。

原本这时谢铁骊人在《杜鹃山》剧组现场,然后就因为演员的问题,他不得不赶到《海霞》在福建的外景地。

问题的确有点严重。可怎么办呢?总得想招吧?

最终谢铁骊决定多给配角镜头,只让“大海霞”露出背影。

这的确是违背艺术规律的无奈之举,可这时也别无他法了。

而令谢铁骊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就是他的这个决定,为《海霞》这部电影的“命运多舛”,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具体是怎样的隐患?咱们暂且按下不表。

只说谢铁骊为了拍好《海霞》这部电影,的确花费了很多心血。

在他的设想里,《海霞》不仅要故事好看,而且画面也要美,音乐也要好听。


所以摄影师他找了钱江,两人合作过《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和《杜鹃山》等作品,堪称最佳搭档。

而作曲他则启用了从未为电影谱写过插曲的王酩。

结果王酩初试啼声,便一鸣惊人。


一首《渔家姑娘在海边》不仅为电影《海霞》锦上添花,而且更拉开了他电影音乐的创作之路。

眼看着谢铁骊为《海霞》剧组配备了精兵强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可这时,他又临时接到了上级的指令,马上到“样板戏电影”《海港》剧组报到。

那么他走了,又找谁来当导演呢?

谢铁骊想,不如趁着这个机会,把“该解放的人”,都给“解放了”。

二、

谢铁骊曾经在电影《红旗谱》剧组,给导演凌子风担任过副导演,凌子风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曾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时自己不能拍《海霞》,那不如让还在“五七干校”木匠组的凌子风来带队。

重获艺术生命的凌子风当然十分高兴,带着大队人马就赶到了广东汕头外景地。

但很快,他就折翼而归而归。

为啥?

因为凌子风这个人做事风格很“潇洒”,剧组有些人就很看不惯。

于是就给他提了很多意见,还上报给了工宣队。


而当时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而给凌子风提意见的人呢,又多是照面、置景、录音助理等这些人员,所以说话还挺管用。就这样凌子风也就只好被找回,中途停拍了。

原本谢铁骊打算从凌子风手中接过执导筒,但无奈他这个时候实在是“太红了”,完全处于“身不由己”的状态。

他不仅被任命为北影厂核心领导小组的组长,而且还成为了国务院文化组“创作领导小组”的成员,所以他根本没办法亲自担任导演。


无奈之下,他只好将这个担子,压到了老搭档钱江的肩上。

当时钱江其实也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那就是将自己所改编的剧本《渔岛怒潮》给搬上银幕。

但既然答应了老朋友谢铁骊,他就只好将自己的计划暂时搁浅。


然后谢铁骊又找来了自己的另外一位合作伙伴,那就是陈凯歌的父亲陈怀皑,担任联合导演。


但没想到选用陈怀皑,又在北影厂闹出不少风波。

一些想进《海霞》剧组而幻想破灭的人,将心中的不满,都撒在了陈怀皑的身上,一时间,关于他的“黑料”满天飞。有点类似于,现在某位演员红了之后,他的对家便会散布很多“黑历史”一样。

可是谢铁骊对此却毫不理会。

不过他为了保险起见,还是为这个剧组又配备了一个导演,那就是王好为,摄影师呢,也配备了李晨声和王兆麟。

另外就是北影厂最好的摄影器材,他也倾斜给了《海霞》剧组。


还有外景地,也从广东的汕头,换到了福建的漳州,因为这里风景更加秀美,而且拍摄条件也更为便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谢铁骊对《海霞》这部电影,究竟是怎样的情有独钟?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令他万万没有想到。

三、

1975年1月25日,经历过三次搁浅重拍的《海霞》,终于拍摄完成,送交到文化部进行审查。

但是负责审查电影的三位领导分别为于会泳、钱浩梁和刘庆棠。

谢铁骊以为自己送审的片子找不出太多的毛病来,结果没想到,电影还没看完呢,三位领导就给定下了“违背三突出原则”的结论。


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一个“罪名”。

而且为了说明这一点,三位领导还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解放军在与敌军作战时,小海霞冒着炮火为战士们送水。而此举很危险,所以方指导员批评了小海霞,并在炮弹袭来时,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住了海霞。


这原本是歌颂“军民鱼水情”的一场戏,可到了三位领导那里,却成了“没有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谢铁骊反驳道:难道让年幼的海霞,去掩护作战经验丰富的方指导员,才算突出一号主要人物吗?

三位领导被怼得哑口无言,但又不肯罢休,又说:海霞作为最重要的女一号,为什么正面镜头那么少?为什么原本该是海霞出场的镜头,都被其他配角所代替?


这让谢铁骊多少有点“有苦难言”。但他反应特别快,就说,因为我们想塑造“海岛女民兵”这个群体艺术形象。

事实上,《海霞》这部电影,除了海霞之外,其他几位女民兵的性格色彩,的确都更为鲜明。所以如果取名为《海岛女民兵》的话,可能更贴切一些。


几位领导见在与谢铁骊的争论中败下阵来,自然不悦,于是就又提出了一堆修改意见,将谢铁骊、钱江等人,给打发了回去。

其实谢铁骊心里明白,这是上面几个人故意从中作梗,不让《海霞》审核通过,于是他就给总理写了一封信,然后让自己的妻子王遐给专门送到信访办。

总理当时正病着呢,但收到信后,还是第一时间就调了片子来看,一看,没什么问题啊。为了保险起见,他又请了几位老总一起看,大家非但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反而认为是部不错的电影。


一时间,在中南海,竟然掀起了一股观看《海霞》的热潮。

文化部的那几位领导一听,这不是“啪啪”打脸吗?这怎么能行?于是就开始追查究竟是谁给呈到总理那儿去的。

但查来查去没有结果,于是于会泳和刘庆棠他们,就认为这是《海霞》摄制组,在“利用上级领导压制文化部”,因此给扣上了一顶“文艺黑线回潮”的大帽子,开始对编剧、导演进行批斗。


1975年3月,文化部开始向《海霞》发起“炮轰”。紧跟着北影厂的一些人也加入其中。

当初那些想加入《海霞》摄制组的人,这时感到无比庆幸,他们高举拳头,高喊“打倒”的口号,仿佛取得了某种胜利。

6月22日,钱江在对《海霞》进行了一百多个镜头的修改之后,再次送交文化部,但依然被打了回来。

第二天,刘庆棠便来到了北影厂,并且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在会上宣布:《海霞》修改的镜头一概不用,按原来的上映,然后批判。


钱江当时仍在剪辑室里进行修改,一听此话,一头栽在地上,昏迷不醒,送往积水潭医院才转危为安。

然后,针对《海霞》的大批判,就在北影厂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部电影,在1975年的夏天,可真是把北影厂给闹了个翻天地覆。

6月26日,电影《海霞》的全部底片和样片被封存,连剪辑师室也被查封了。

当时谢铁骊因为眼疾发作,住进了医院。

钱江因为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

而所有跟《海霞》有关的人,都噤若寒蝉。

一时间,风声鹤唳,谁也不敢乱说乱动。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于会泳、刘庆棠等人“独断专行”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

这年7月,电影《海霞》导演之一的王好为的母亲张楠,也就是张瑞芳的亲姐姐,代表谢铁骊等人,向中央写了一封信,汇报了《海霞》几次审查未能通过的具体情况,也对于会泳、刘庆棠等人利用高压手段打击不同意见的人表达了抗议。


结果,7月30日,中央领导人就在人民大会堂集体审看了《海霞》的第一完成稿和修改稿,看过之后做出的决定是,电影《海霞》按照修改后的版本发行上映。


至此,这件事似乎就尘埃落定了。

谢铁骊感到高兴极了,他赶快把消息告诉了钱江,又告诉了陈怀皑、王好为、李晨声他们,每个人都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以至于整个北影厂都沸腾了起来。

但这事到这儿还没完呢,谢铁骊他们很快就又遇上了一件“麻烦事儿”。

四、

电影《海霞》面临发行,而这时掌管着发行大权的文化部几位领导,又开始发难,给《海霞》提供的胶片,不再是进口的伊斯曼,而是保定产的“代代红”。

而这个胶片的质量不保险,动不动中间就会闪一下。


所以谢铁骊又很不服气,再次向上级领导说明情况,才得到了伊斯曼胶片。

电影《海霞》于1975年8月上映后,在全国掀起观影热潮,吴海燕、蔡明、王苏娅、张力维、洪学敏等演员全都红了。


黎汝清填词、王酩作曲、陆青霜演唱的《渔家姑娘在海边》也迅速火遍了大江南北。

谢铁骊本以为万事大吉,没想到更险恶的事情还等在后头呢。

1975年9月15日,“旗手”在一次讲话中说:《海霞》不是好影片,把主要英雄塑造成城市大小姐,谢铁骊、钱江连资产阶级的良心也没有……

如果说在这之前,针对电影《海霞》的批判仅限在北影厂范围的话,那么“旗手”发表过这番讲话之后,对于《海霞》的围攻,便升级为了政治事件。


1976年3月,就有评论文章,将《海霞》定为“和革命样板戏唱对台戏”的作品。

于是,围剿《海霞》的狂潮,更加一浪高过一浪。

而谢铁骊和钱江等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尤其是谢铁骊,他原本已经开始筹拍电影《大河奔流》了,但这时,他不仅领导职务被撤销,而且还成了接受审查的对象。


专案组的人还发动钱江、陈怀皑来揭发谢铁骊,但他们也只捡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来讲。看押谢铁骊的那些看守,因此了解谢铁骊的为人,所以也对他很好。

当时于会泳和刘庆棠让谢铁骊向他们写个检讨,但谢铁骊坚决不从。后来,他老伴王遐说,你要真写了,那你就完蛋了。


1976年10月12日,原本是于会泳、刘庆棠等人定下的针对谢铁骊、钱江、王昆(歌唱家)等人举办的批判大会的日子,而且还定好开完会后便将这些人逮捕并押送北大荒劳改。

然而幸好老天有眼,早在一个星期之前的1976年10月6日这天,就“拨开乌云见日出”了。

谢铁骊喜极而泣。


10月中旬,于会泳、刘庆棠等人被隔离审查。不久之后,谢铁骊听到了于会泳自杀的消息。心内一惊。

他和于会泳有过多次合作,于会泳对于现代京剧的创作,是有过贡献的,但为了他个人的私欲,他也做了许多不得人心的事情。

谢铁骊原本也曾是“旗手”眼中的“红人”,但他却有自己的坚持,从未做过出格的事儿。我想,这应该是他最终安然无恙、平稳度过那场风波的最重要的原因。


这之后,谢铁骊又执导了《大河奔流》、《今夜星光灿烂》、《知音》、《包氏父子》、《红楼梦》、《月落玉长河》、《金秋桂花迟》等影片,获奖无数。

2015年6月19日,著名导演谢铁骊因病去世,享年90岁。

这部电影的导演钱江,此后独立执导了《报童》、《他们在相爱》、《金陵之夜》等影片,2001年去世,享年82岁。


王好为和丈夫李晨声,后来成为北影厂最著名的“夫妻搭档”,联合拍摄了《瞧这一家子》、《潜网》、《夕照街》、《哦,香雪》、《北国红豆》、《赚他一千万》、《第三军团》、《徐悲鸿》、《状元媒》等影片,如今在北京安享晚年。


王酩因为《海霞》担任音乐创作,而在业界声名鹊起,此后,他陆续为电影《黑三角》、《小花》、《樱》、《知音》等谱写音乐和插曲,成为80年代影迷最为喜爱的作曲家之一。


不过才华横溢的他,早在1997年12月5日就去世了,年仅63岁。

从电影《海霞》中走出的演员,王苏娅如今86岁,吴海燕、张力维如今70岁,杨海莲、李小力68岁,洪学敏66岁,蔡明63岁。


许多年后,我们再看《海霞》这部电影,有的觉得它摄影真美,有的认为它音乐好听,也有人被其中赵联、陈强、冯恩鹤、王苏娅等演员的表演所吸引。


但可能很多网友都没想到,它其实更是那段特殊日子的一个见证吧?

“打开记忆,重温经典”,当回忆的闸门打开,大家最为难忘的,会是什么呢?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咱们更多的网友,进行互动吧。

看完右下角点个在看,谢谢哈

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周洁去世3年后 痴情的丈夫仍在怀念她 结婚11年 却留下太多美好回忆

齐名谢晋的大导演 谁红就用谁 却总是选角失败 细扒原因 才知他真无奈

朱碧云息影35年 最新近照曝光 昔日绝色美女 出国后经历过太多的磨难

当年看《泪痕》就觉得她人美个高 与方舒有一拼 可惜没红 如今人在哪

郭旭新和肖雄,并非“一对儿”,却有奇妙的缘分,如今一个大校,一个正军级

将80年代八一厂23位小生一对比 才发现有人比唐国强帅 冯恩鹤演技强

可怜的女明星 长得比花美 命却那么惨 5岁遭父亲侵犯 46岁便香消玉殒

男人娶对妻子多重要?看看冯喆和孙道临大相径庭的命运,就知道了

揭秘《大河奔流》选角内幕 王心刚受重用 赵丹被放弃 有位帅哥遭吐槽

钱浩梁去世4周年 人走茶凉?86岁曲素英颤巍巍现身 一句话令人泪崩

这位87版《红楼梦》男演员,眉目如画的俊小生,如今微博粉丝仅600人?

浩亮女儿钱红南,貌美不输刘长瑜,却未成演员,为何父亲去世也不露面?

揭秘《战火中的青春》幕后 厂长为何不看好庞学勤 浦克出了啥意外?

同样主演《舞台姐妹》,把谢芳上官云珠等放一起看,差别还真大

“喜剧大师”韩非 演技佳又爱国 妻子美丽 儿子朴实 怎料66岁意外去世

《决裂》48年 李金凤如今86岁 龙国正去世19年 多位知名演员已被遗忘

87版《红楼梦》最初演员名单及定妆照曝光,王扶林选角眼光真准

一组罕见老照片,见证刘晓庆青涩时光,战天斗地的女知青,英姿飒爽的小女兵

上官云珠离世56年 寻访她的儿时故居 意外发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回望83年百花奖 帝后多难选?张瑞芳潘虹刘晓庆同竞争 于是之最遗憾

这位八一厂老戏骨 总演小角色却受张艺谋所欣赏 细扒演技 咱不得不服

关于老戏骨张伐 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曾比石挥更受欢迎 妻子长得极漂亮

好不好看,你说了算 


DJ雅清
打开记忆,重温经典!回味老歌老电影,追忆老电影演员老电影明星老歌唱家昔日风采。精彩重现,惊喜不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