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第二十届年会暨第三届青年学者论坛“膜处理技术与应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循环利用”专家介绍

学术   2024-11-08 10:15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PART.01

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20241115-17日(15日报到,16日全天、17日上午报告,17日下午项目参观)


会议地点:长沙融通长城宾馆(长沙市芙蓉区韶山北路28号)


主办单位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湖南三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苏伊士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珠海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城市学院


支持单位

山东恒坤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智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济南浦华会展会服务有限公司


2024长沙年会回执.docx


PART.02

膜处理技术与应用、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循环利用报告专家简介








邵森林
邵森林武汉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1)膜界面传质过程;2)短流程、低维护膜工艺的开发;3)膜工艺与新能源的耦合。申请人主持横/纵向项目12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以一作/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48篇,高被引论文6篇。入选2017年度香江学者项目和2023年湖北省高层次人才项目。

报告题目致密薄层复合疏水膜的制备及其膜蒸馏性能的提升

报告简介:膜蒸馏在水处理和资源回收中展现越来越重要的用途,但是其应用受到了膜润湿问题的困扰。为此,本报告提出一种新型的膜结构,即致密薄层复合疏水膜,该膜有效地解决了膜的润湿问题。本报告对其制备方法、性能、传质过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丁安
丁安,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瑞士联邦政府卓越奖学金等计划。兼任欧洲华人生态环境协会(ECAEE)副主席,国际水协中国青年委员会(IWA-YWP)委员,国际生物过程协会(IBA)终身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项,发表SCI论文90篇,H因子37。研究方向是膜法水处理技术与原理。

报告题目:聚赖氨酸改性生物炭强化超滤膜除病原体研究

报告简介:超滤因占地面积小和除污染效率高等优势在饮用水生物安全保障领域备受关注,然而除病原体过分依赖膜表面污染层的截留,这不仅增加能耗,也存在病原体二次泄露风险(反洗、排泥等)。针对此瓶颈,开发了基于聚赖氨酸改性的生物炭吸附剂,以达到病原体的可控吸附和脱附功能,打破了利用超滤膜的不可逆污染强化去除小尺寸病原体的窘境,为膜法水处理的生物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王朝朝
王朝朝,男,博士,副教授,加拿大湖首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于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质与水生态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主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邯郸市科学技术研发计划等10余项,在国内外主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余篇,获《中国给水排水》杂志优秀论文特等奖1次、三等奖2次;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4项。

报告题目活性自持藻菌膜光生物反应器(MB-MPBR)处理城市污水之初步探索

报告简介:城市污水处理中基于活性污泥AS生物营养物去除BNR)工艺通常导致高曝气能耗和大量温室气体(GHG)排放开发经济高效、绿色低碳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至关重要。本研究初步探索一种新型活性自持微藻-细菌膜光生物反应器MB-MPBR考察接种比对工艺系统启动与维持过程中运行效能和膜污染的影响并对在城市污水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

路则栋
路则栋,北京工业大学市政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以水处理微生物学为基础,围绕城市和农村供水处理与安全保障方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生物活性炭技术、膜技术、消毒技术和环境微生物组学等。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和EI论文2篇。

报告题目重力驱动膜生物滤饼层演化过程中的微生物行为及其对膜污染控制启示

报告简介:生物污染是影响膜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然而,膜系统运行过程中生物滤饼层内的微生物生态过程及行为仍不清楚。本研究平行运行了四个实验室规模的重力驱动膜(GDM)超滤系统,监测了GDM运行期间的通量变化及膜污染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时间推移,GDM通量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生物滤饼层变得更加均匀且致密,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增加。微生物群落的演替主要由随机过程驱动,不同时间阶段显示出不同的细菌群落结构,物种间关系逐步趋向竞争。捕食关系从早期以线虫和鞭毛虫为主,逐渐转变为后期以鞭毛虫为主导。C8-HSLC12-HSL是主要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是关键代谢途径。EPS的形成由早期的微生物代谢物逐渐转变为后期由群体感应诱导,Aestuariicella hydrocarbonicaMethylotenera sp.被鉴定为主要的群体感应细菌。调控微生物群落行为在减缓膜污染方面比改变群落结构更为有效。本研究系统探讨了GDM运行过程中生物滤饼层的结构、组成及微生物生态过程和行为变化,结果为平衡GDM膜生物污染控制与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依据。

林炜琛
林炜琛,清华大学水木学者,本科和博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导师为黄霞教授,研究方向为污水资源化、膜污染机理与控制、膜组件流体力学模拟。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在Water Research4)、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4)、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曾获国际水协会膜技术博士论文奖、北京膜学会杰出青年成果奖、高廷耀青年博士生杰出人才奖学金、紫金全兴环境基金优秀学子奖、奥加诺(水质与水环境)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站前)特别资助项目。

报告题目卷式膜元件进水隔网结构对水力特性和膜污染的影响机制

报告简介:在我国,高压膜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回用。然而,膜污染成为限制其应用的瓶颈。在高压卷式膜元件中,进水隔网结构决定了流道中的水力条件,进而影响膜污染发展。但是,进水隔网结构、水力特性和膜污染之间的联系尚不明晰。本研究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模拟、水力试验和膜污染试验,探究网格单元结构、网丝变径结构以及网丝微观结构对流道内水力特性和膜污染的影响,解析流道中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隔网结构、水力特性和膜污染之间的联系,旨在为进水隔网的设计和优化及膜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柳斌
柳斌,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膜污染/结垢控制理论和精准膜分离调控技术。第一/作者在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ADV FUNCT MATER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

报告题目绿色微能源辅助膜分离机制与性能

报告简介:本研究提出了自生脉冲电辅助纳米限域催化为有效利用环境微能实现膜法水处理过程的绿色升级提供了新的见解。

常海庆
常海庆,四川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双百人才。主要从事饮用水和高盐废水膜法处理技术原理及应用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

报告题目大型超滤膜水厂膜污染演变及控制

报告简介:聚焦国内超滤膜水厂的发展特性,分析长期运行超滤组合工艺的膜污染变化规律,确定出不同超滤组合工艺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性膜污染影响因素,为超滤膜污染精准控制提供参考。



余华荣


余华荣 广州大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荧光光谱的膜污染原位表征



许博衍


许博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副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群体感应淬灭技术的AnMBR膜污染控制研究



魏亮亮
魏亮亮,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导,工学博士。现担任环境学院副院长、污泥安全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副主任,是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指南编制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固废/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污水渗滤再生及地下存储、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目前共发表高水平学术文章11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发表在行业顶级期刊《Water Research》上。学术引用4900余次,H指数39;高被引论文9篇,封面论文1篇。

报告题目基于大数据的城镇多源污泥处置路线优选与低碳技术路线开发

张光明
张光明,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美国普渡大学环境工程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明创业创新奖二等奖等。特色研究方向为高级氧化技术、高效生物脱氮技术、近自然人工湿地技术。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8项。

报告题目基于超声技术的污泥全量消减与资源化

报告简介:剩余污泥处理处置是我国污水厂的重要挑战。利用超声溶胞-隐性生长技术耦合超声破壁-内碳源回收鸟粪石技术,实现50%的剩余污泥原位减量,50%的剩余污泥CNP全量回收。

黄魁
黄魁,安徽淮北人,日本国立岐阜大学土木(环境)工学博士毕业,兰州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院长;兼职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专家、甘肃省青年科技协会副会长,入选多项省部级人才计划。致力于推动蚯蚓与环保技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生物污染物控制、黄河上游流域水环境生态等方向的研究工作。现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批专利10余项,在Elsevier 出版英文专著3部。

报告题目噬菌体协同蚯蚓削减污泥中耐药基因与病原菌的效果研究

报告简介:蚯蚓堆肥作为绿色低碳的污泥资源化途径,其产物蚯蚓粪具有高营养价值,但耐药基因与病原菌含量仍在较高水平,制约了其推广利用。本研究通过添加靶向粪大肠菌的噬菌体,探讨了其对污泥蚯蚓堆肥中耐药基因和耐药菌群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添加噬菌体显著提升了蚯蚓对污泥粪大肠菌的削减效果,其对大肠杆菌和克雷伯氏菌属表现出靶向削减作用,且进一步增强了蚯蚓对耐药基因去除效果。另外,噬菌体降低了污泥微生物物种多样性,但通过促进群落由随机过程向确定性过程转变,实现了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双重削减。



郭刚
郭刚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湖北省楚天学子,国际生物过程学会终身会员和国际水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硫介导低碳源污/废水处理、有机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10/年)。

报告题目硫代硫酸盐预处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效能及机理研究

报告简介:我国剩余污泥产量巨大,处理成本高、处理难度大,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意义重大。厌氧发酵是实现剩余污泥资源化、稳定化处理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从中可回收高价值的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用作生物脱氮除磷的碳源。然而,由于胞外聚合物和细胞壁的包封作用限制了剩余污泥中溶解性有机质被产酸菌利用,传统的污泥厌氧发酵产酸效率低。近年来,硫代硫酸盐在促进污泥溶解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潜能,但目前尚无研究报道硫代硫酸盐能否及如何影响污泥厌氧发酵产酸。因此,本文以剩余污泥厌氧发酵高效产SCFAs为目标,系统开展了硫代硫酸盐预处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SCFAs的效能、潜在机理和调控策略研究,旨在为剩余污泥处理提供新思路。

王敬富
王敬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红枫湖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站长,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固废资源化利用,发表SCI论文64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文41篇,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贵州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担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分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沉积物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全国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理事。

报告题目磷石膏磷素回收与资源化利用

报告简介磷石膏是湿法生产磷酸时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为CaSO4·2H2O 以及少量磷、氟等杂质。目前我国磷石膏堆存量达8亿吨,且以每年7500万吨以上规模增长。磷石膏堆存渗漏引发严重污染,使总磷成为长江首要污染物。为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源头解决磷石膏污染问题。本研究聚焦磷石膏磷素高效回收与高值资源化,开发了磷石膏磷素回收制备鸟粪石、电沉积制备磷酸钴储能材料以及磷石膏复配基质改良土壤等系列技术,旨在为源头治理磷石膏污染和提升磷石膏无害化处置率和综合利用率提供技术支撑。

纪莎莎
纪莎莎,工学博士,主要从事环保领域的科研和技术攻关工作,先后承担或深度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参与的科研与工程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及行业协会奖励,个人也是获得了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智慧工匠、上海市水务海洋青年拔尖人才等多个称号。

报告题目河湖底泥低碳高值利用技术研究与规模化应用

报告简介:江河湖库底泥处置利用仍存在处置能耗高、过程碳排大、处理效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亟需全新的处置利用解决方案,实现淤泥固废高效高值低碳资源化利用!本报告将以水热固化为核心,协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实现了河湖底泥高掺量、低温高效利用 ,制备系列高值高性能道路建材产品。

周爱娟
周爱娟,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博士后,山西省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山西省三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中国厌氧生物技术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目前担任土木工程学院污染物定向转化与资源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废弃生物质能源资源转化方向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其他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获山西省科技合作一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合作二等奖各1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发表ESTWR等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4项实现推广转化),担任JCR Q2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编委、Fermentation编委、中国给水排水期刊青年编委。

报告题目硫代硫酸盐预处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效能及机理研究

报告简介:城市污泥为传统污水处理系统中伴生污染物转化归趋的有机碳汇。合理地处理污泥在《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等国家政策中进一步得以强调:黄河干流沿线城市污泥填埋比例明显降低;秉承绿色、循环、低碳、生态理念,积极回收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面向黄河流域低碳约束下城市污泥资源能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的迫切需求,报告主要以提升污泥碳高值转化和多目标循环利用为目标,以探明资源转化路径、延伸产品价值链、形成闭环低碳循环利用体系为研究主线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为推行落地可行的污泥建材化利用和多源固废协同处置模式提供新思路。

马晶伟
马晶伟,湖南大学土木学院水工程与科学系主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Fermentation期刊客座主编,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自科基金面上项目、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主持横向项目10余项,参编专业教材2部,参编行业、团体和地方标准5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国际会议论文2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被引近3000次,研发的氮磷营养回收技术、溢流污水处理技术已在美国和中国多地应用于大规模生产。

报告题目电化学系统强化污泥发酵产中链脂肪酸

报告简介:在微生物电发酵工艺中,电极可直接作为电子供体向微生物提供电子,从而参与到碳链延长产中链脂肪酸的代谢过程中。电发酵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复杂有机底物同步水解酸化与碳链延长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以提高阴极电子传递效率为目标,采用比表面积较大、过电位低、传质阻力较小的流化电极,从而强化了传质过程,不需额外添加导电介质,还可处理成分复杂且固含量高的有机底物。通过构建流化阴极电发酵碳链延长产中链脂肪酸系统,对流化阴极的电化学特性、微生物代谢途径和传质过程进行研究,揭示流化阴极与电极微生物的胞外电子传递规律。

周芳
周芳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厦门大学硕士、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污泥高干脱水技术、污泥资源化利用和多孔介质传热传质机理研究;在传热传质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4项,授权国家专利2项。

报告题目基于压电效应的市政污泥多场耦合高干脱水研究

报告简介:针对市政污泥的特殊带电亲水胶体结构以及压滤过程中孔隙的淤堵所导致的泥饼含水率高、脱水时间长等难题,聚焦污泥深度(含水率80%左右)-高干(含水率40%左右)脱水阶段,首次将二维压电材料MoS2作为压电催化剂与机械压滤高压脱水结合,且将微波及改性骨架进行原位协同,用于污泥深度脱水。从微观角度研究污泥孔隙的变化规律以及过滤液中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变化。利用微波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破坏污泥亲水胶体结构同时改善污泥内部孔隙结构;以及骨架改性后形成大量带正电荷表面中和污泥负电荷,同时基于改性骨架结构形成的脱水通道与微波孔隙通道改善进行强化。

赵建伟
赵建伟,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镇有机固废处理与处置、新污染物环境行为等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一等资助、山东省博士后创新研究项目一等资助等10余项目。相关成果在Water Research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近30篇(ESI高被引及热点论文8篇),申请或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10项。多次指导学生荣获优秀毕业生学位论文、省优秀研究生成果等。

报告题目:高效沼渣基生物炭制备及其强化厨余垃圾干式消化的探究

报告简介针对沼渣沼液处理难度大、厨余垃圾干式消化运行效能差的现状,开展了沼渣基生物炭的制备并改性研究,考察了改性沼渣基生物炭强化厨余垃圾生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借助宏基因、宏蛋白技术揭示沼渣生物炭强化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结果为厨余垃圾的高价值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撑,助理无废城市的建设。




PART.03

报告题目





年会主题报告

给水篇

报告题目

报告人

供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建设与应用

魏忠庆 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

深水龙岗水务集团城市绿元体:净零碳绿色水厂建设项目实践

王长平 深圳市深水龙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城镇供水系统低碳优化设计策略研究与应用实践

陈积义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执行总工程师、市政工程创新研究院院长

可原位降解水中嗅味物质和新污染物的机理及短流程工艺

张良纯 珠海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双碳背景下的给水厂智能调控技术

南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基于改蒙石去除饮用水中高氯酸盐技术的探讨

施周 湖南大学 教授

膜滤净水的功能化探索

梁恒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污水篇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工作的内涵与外延

孙永利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城市环境研究院院长

基于按效付费的排水管网价格机制改革研究与实践

颜莹莹 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六安市三峡智慧水管家有限责任公司 总工程师

污水资源化:回收啥,为什么,在哪?

郝晓地 北京建筑大学 教授

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与提标扩容HPB技术研究与应用

韩红波 湖南三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北京排水集团碳中和规划与技术路径

王佳伟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 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北京北排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西北地区低碳污水处理厂设计与思考

李建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二设计院总工程师

ASMART 污水厂模型智控系统

吴远远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协同创新研究院研发总监

污水厂精准节能技术与应用

司曼 山东恒坤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基于BIM+UE的数字孪生运维模块研发与应用--以洋湖再生水厂三期工程为例

邓京楠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市政工程创新研究院主任工程师


溢流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治理篇

报告题目

报告人

苏伊士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解决方案

陈智 苏伊士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技术推广经理

蓝绿灰基础设施协同提升城市洪涝韧性思考

张春洋 中规院生态市政院 副院长

提高污水厂雨天处理能力控制溢流污染案例分析

尹华升 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

搭建水平台,跨越死亡之谷

曹效鑫 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一部副总经理

韧性安全城市视角下的福州水系生态格局的构建及思考

高小平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总经理助理


青年学者论坛

主题一:污水处理低碳化和资源化技术

召集人:

曹效鑫  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一部副总经理

王冬波  湖南大学 教授

   同济大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

报告人

稀土尾水厌氧氨氧化研究现状及进展

朱易春 江西理工大学 教授

生物增强低温低碳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张多英 黑龙江大学 教授

AnSBR-ASBR处理DMF废水的污泥理化特性及功能基因研究

宿程远 广西师范大学 教授

藻菌共生系统处理苯胺工业废水的研究

张倩 武汉理工大学 教授

自养型菌藻共生脱氮系统调控及应用

魏东 济南大学 教授

“工艺+数字化”双轮驱动的智慧水务

牟悦  湖南三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副总监

双碳视阈下城镇供排水系统低碳设计策略研究

刘阳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市政工程创新研究院 研究员

改性生物炭强化污水有机碳捕获与碳源转化利用

李彭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

磁约束反应器设计及水处理初探

钟德来 重庆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副教授

基于胞外电子传递强化厌氧处理难降解废水研究

吕龙义 河北工业大学 水污染控制研究所副所长

污泥微粉在丝状菌AGS系统中的作用

刘俊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农业学院副教授

生产性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的再现:偶然现象还是必然趋势?

余诚 清华大学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沼液的自养脱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宫徽 同济大学 副教授


主题二:水中新污染物监测与去除

召集人:

楚文海 同济大学 教授

周石庆 湖南大学 教授

杜尔登 常州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基于界面纳米结构构筑的水中微污染物强化去除技术

王盼盼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饮用水嗅味识别与传感技术开发及应用

王春苗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日就月将,持续精进——威立雅针对新型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与实践分享

丁颖 威立雅水务技术公司亚太区 高级工艺工程师

好氧甲烷氧化菌对典型抗生素的共代谢作用

李彦澄 贵州大学 教授

基于界面量子化学模拟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在老化微塑料表面吸附研究

欧桦瑟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 副教授

生物慢滤中藻菌互作机制及降解新污染物研究

戚菁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PFASs/HAAs等典型新污染物与人血清蛋白的结合特征与机理研究

杜尔登 常州大学 教授

基于污水中药物及其代谢物分析的污水信息学研究及应用

贺凯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

湘江流域新污染物筛查识别与时空分布特征

袁劼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助理教授

双阶段加载絮凝工艺对絮体成长及净水效能的强化效应研究

贺维鹏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


主题三:水消毒与高级氧化技术

召集人:

楚文海 同济大学 教授

周石庆 湖南大学 教授

杜尔登 常州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基于亚氯酸盐活化的污染物控制新机理

郭洪光 四川大学 教授

基于界面电荷高效转移的光催化降解抗生素及其DBPs生成势研究

鲁金凤 南开大学 教授

紫外线高级氧化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践

孙文俊 清华大学副教授

新型远紫外线用于水质风险控制的机会和挑战

殷冉 南京大学 副教授

消毒工艺对轮胎磨损颗粒塑料老化影响与生态毒性效应研究

罗从伟 山东建筑大学 研究员

长江黄河流域饮用水溴代消毒副产物生成追因

董慧峪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铁电絮凝去除水中芳香族有机砷:性能、机理与安全性评价

吕建波 烟台大学 教授

多孔黏土矿物负载纳米尖晶石催化活化过硫酸盐对水中PPCPs的降解机制研究

杨雪 福建理工大学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副教授

声空化/纳米金刚石声敏剂协同去除有毒蓝藻及其有机物研究

吴晓歌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二氧化氯对给水管网中多重耐药菌的灭活效果及交叉耐药性

吴明松 东北大学 副教授


主题四:膜处理技术与应用

召集人:

田家宇  河北工业大学 教授

   重庆工商大学 教授

余华荣  广州大学 副教授

报告题目

报告人

致密薄层复合疏水膜的制备及其膜蒸馏性能的提升

邵森林 武汉大学 副教授

聚赖氨酸改性生物炭强化超滤膜除病原体研究

丁安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教授

活性自持藻菌膜光生物反应器(MB-MPBR)处理城市污水之初步探索

王朝朝 华北理工大学 副教授

重力驱动膜生物滤饼层演化过程中的微生物行为及其对膜污染控制启示

路则栋 北京工业大学 讲师、博士

卷式膜元件进水隔网结构对水力特性和膜污染的影响机制

林炜琛 清华大学 博士后

绿色微能源辅助膜分离系统机制与性能

柳斌 湖南大学

大型超滤膜水厂膜污染演变及控制

常海庆 四川大学 副研究员

基于荧光光谱的膜污染原位表征

余华荣 广州大学 副教授

基于群体感应淬灭技术的AnMBR膜污染控制研究

许博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副教授


主题五: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循环利用

召集人:

魏亮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孙士权  长沙理工大学 教授

周爱娟  太原理工大学 教授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基于大数据的城镇多源污泥处置路线优选与低碳技术路线开发

魏亮亮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基于超声技术的污泥全量消减与资源化

张光明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授

噬菌体协同蚯蚓削减污泥中耐药基因与耐药病原菌的效果研究

黄魁 兰州交通大学 教授

硫代硫酸盐预处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效能及机理研究

郭刚 华中科技大学 副研究员

磷石膏磷素回收与资源化利用

王敬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河湖底泥低碳高值利用技术研究与规模化应用

纪莎莎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主任

城市污泥碳高值转化及资源化利用

周爱娟 太原理工大学 教授

电化学系统强化污泥发酵产中链脂肪酸

马晶伟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副教授

基于压电效应的多场耦合市政污泥高干脱水研究

周芳  中国计量大学 副教授

高效沼渣基生物炭制备及其强化厨余垃圾干式消化的探究

赵建伟 青岛理工大学 副教授


主题六:海绵城市与水环境综合整治

召集人:

宫永伟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柴宏祥   重庆大学 教授

张显忠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环交院院长助理

报告题目

报告人

排水韧性评价”及“韧性城市源头雨水径流量质双控系统”的构建

张显忠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环交院院长助理

平急两用滞涝池设计案例

王文亮 北京建筑大学 海绵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

水务规划提升绿色生态水平实施路径研究

王永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建分院副院长、海绵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

轮胎磨损颗粒对生物滞留设施减污降碳的生态影响

陈垚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教授

西部半干旱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田川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水务院工程规划研究所所长

典型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案例分析及若干技术瓶颈

许文斌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水利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长沙湘江大道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三期工程设计与实践

史义雄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环工院副总工程师

铝污泥型人工湿地的技术创新与前沿探索之路

任柏铭 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副教授

城市老旧排水管网更新改造策略与实践

李文涛 广州市政总院设计三院院长

城市排水管道长效管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吴俊 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排水研究所副所长


PART.04

会务费及住宿





会务费普通参会人员为1800/(注:现场报到只能现金缴费,若不能现金缴费请务必提前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建行天津河西支行

账号1200 1635 4000 5251 9625


住宿: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标间和大床房价格均为450/(天·间),数量有限,预定从速。


长沙融通长城宾馆房间预定联系人:李经理,电话:18674864134



PART.05

联系方式





有意申请报告或通过会议进行交流、宣传的企业、厂家等,请与《中国给水排水》编辑部联系。


联系人:丁彩娟

联系电话:022-27835913    13502042821(同微信)

E-maildingding0124@126.com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路52号都市花园大厦21


2024长沙年会回执.docx






参观项目简介






国际领先,创新技术


湖南三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同济大学自主研发的高浓度复合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简称HPB)技术全球首创采用微米级生物载体材料及回收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空白,可将传统污水处理效率提高12倍,有效解决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新建过程中面临的征地拆迁难、投资运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突出问题。


HPB技术与常规工艺相比具有三省(省费用、省用地、省工期)三高(高标准、高效率、高保障)一低(低碳排)的优势。自2019年产业化以来,HPB技术以其显著的优势在全国得到迅速应用。5年时间里,已在近20余省市落地30余个示范工程,北至黑龙江鹤岗、南至海南海口、西至新疆乌鲁木齐、东至江浙沪,累计污水处理量超300×104m3/d


HPB技术不仅经多位院士专家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获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授权了30余项发明专利(其中国际专利8项),发布了5项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入选生态环境部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水污染防治领域)等,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装备体系。



典型案例 绿色标杆


长沙新开铺水质净化厂是湖南三友HPB技术首个大规模工程应用案例。新开铺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10.0×104m3/d,出水标准执行国标一级A标准,二期改扩建工程需将设计规模提升至19×104m3/d,同时出水标准需提升至地表准排放标准,原设计需在厂区东侧征拆94亩用地,但征拆投资及征拆时长远高于预期,原设计无法实施,需采用更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实现本次改扩建目标。

提质增效,节省投资。经多方考察,新开铺水质净化厂最终创新性采用HPB技术作为主体工艺,在不新征任何用地且不停产、不减产改造的前提下,实现了改扩建工程。通过HPB技术,最终全厂节省用地94亩,节省投资8.8亿元(含7.4亿元征拆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智慧管理,绿色低碳。与此同时,该厂于202211月上线由湖南三友独立开发的全厂智慧污水厂平台,包含运营管理平台、工艺仿真系统、专家系统、智能曝气系统、智能加药系统、及数字孪生系统等,并在三个月内完成了系统调试。平台上线以来,在出水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吨水风机电耗下降15%以上,碳源投加量下降30%以上,除磷药剂投加量下降20%以上,运行成本显著降低,真正实现了污水厂精细化管理及绿色低碳运行。


微信号:CNWW1985

投稿咨询:022-27835707

广告咨询:022-27835639

发行咨询:022-27835520

官方网站:www.cnww1985.com

联系邮箱:cnwater@vip.163.com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中国给水排水
发布杂志最新动态,提供给排水行业最有价值的技术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