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WBO团队
编 | 柒柒
随着2024年的日历渐渐翻至最后一页,葡萄酒行业的从业者们也在回顾这一年的风雨兼程。
这一年是葡萄酒市场的变革之年:终端消费低迷,中小企业频现倒闭,行业加速洗牌;渠道库存高企,压力持续;品牌格局分化显著;多元化趋势兴起……
WBO对葡萄酒行业进行了全年的复盘,总结了六个关键词,以此铭记2024的风云变幻。
消化库存年
“消化库存”是2024年葡萄酒商绕不过的话题,从WBO的采访调研来看,库存从年初清到年尾。在WBO今年的一个对葡萄酒行业50名酒商的抽样调研中可见,库存酒超3年的酒商占比52%左右,其中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尤其突出。
酒商全年的重点以消化库存为主,是源于葡萄酒市场持续萎缩,而2024年也未见明显复苏迹象。从渠道动销来看,随着整体经济不佳、各行业的处境艰难和降薪潮的蔓延,商务宴请减少,葡萄酒消费场景相应减少,导致销售持续下滑,团购业绩不理想,烟酒店、小酒馆、餐饮等终端情况更为惨淡。
在动销疲软的背景下,临近年底,名庄酒抛售潮再抬头,多家进口商为缓解资金压力,选择6折抛售手中的名庄酒。而根据WBO的调查来看,名庄酒也很难抛售,一些知名度不高的波尔多列级庄酒无人接盘。
中国市场的疲软也传导到上游,以法国名庄酒尤为典型,法国名庄酒价格探底,2023年期酒平均价格下降超20%,但进口商因库存或资金压力,无力接手。智利酒以价换量策略也无成效。在酒商全年纷纷消化库存的策略下,除澳洲酒以外,各国葡萄酒的进口量额都不乐观。
葡萄酒行业的“消化库存年”不仅是对酒商的考验,更是对整个葡萄酒行业生态链的一次深刻调整与重塑,面对持续高企的库存水平和萎靡不振的市场需求,行业内部亟需变革与创新。
精品酒品牌化
以往国产葡萄酒讨论常聚焦于产区或整体阵营,例如提及贺兰山、蓬莱产区等知名产地。然而,近年来精品酒市场展现出一种显著的转变:“精品酒品牌化”趋势日益明显。
众所周知,精品酒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卓越的品质。以往,大多数精品酒庄主要侧重于强调自身的品质特色,以此作为市场推广的主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明显的趋势:以龙谕、长城桑干、西鸽、天塞、怡园、龙亭以及美贺等为代表的精品酒庄在坚守品质的基础上,开始采取更加商业化和品牌化的运营策略。这些酒庄不再仅仅依赖于对品质的直接宣传,而是通过构建强有力的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体验以及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和突破。
在这一趋势下,精品酒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市场上的精品酒品牌格局已经愈发清晰,形成了明确的梯队。
那些成功实现品牌化的产品能够持续获得市场认可和销售增长,而未能跟上这一品牌化趋势的产品则面临市场份额被挤压、销售下滑甚至被淘汰的风险。这一现象表明,在当前的精品酒市场中,品牌的力量愈发凸显。这些采取品牌化策略运营的精品酒庄,已经逐渐成为了葡萄酒市场的主力阵营,并肩负起推动葡萄酒行业持续发展的重任。
标准接轨
2024年,中国葡萄酒行业迎来了“标准接轨”的重要节点,这不仅体现在新国标的实施上,更随着中国正式加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标志着中国葡萄酒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进入新阶段。
中国葡萄酒新国标在今年公布并将于2025年正式实施,对葡萄酒的质量、安全及生产工艺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国标不仅明确了各类葡萄酒的酒精度、总酸度及挥发性酸度等理化指标,还强调了葡萄酒的原料来源、酿造工艺及感官评价等方面的标准,确保葡萄酒的纯正性和品质稳定性。这一标准的实施,无疑将推动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整体升级,提升国产葡萄酒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正式加入OIV,成为其第51个成员国,更是中国葡萄酒行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加入OIV后,将积极参与国际葡萄酒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推动中国葡萄酒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深度融合。
“标准接轨”不仅是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这有助于提升中国葡萄酒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
多元化关键年
2024年,传统干红葡萄酒市场略显疲态,呈现出下滑趋势。然而,WBO注意到白葡萄酒、起泡葡萄酒、低醇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等品类以及一些其他小众品类的增长势头却集中凸显,成为葡萄酒品类多元化关键年的重要推动力。
就白葡萄酒品类而言,以德国与新西兰较为典型,其1-11月的进口量呈现双位数增长。而终端市场的动销也较为亮眼,有多位酒商表示,白葡萄酒动销不错,雷司令的动销业绩更是同比上升双位数。此外,起泡酒的势头也不错,据WBO此前的报道来看,意大利莫斯卡托起泡酒在上半年表现亮眼,有大商销售额同比增长20%。随着“她经济”的发展,桃红葡萄酒也逐渐从小众品类中崭露头角。
2024年葡萄酒行业的“多元化关键年”不仅体现在小众品类的崛起上,更体现在整个行业生态的变革上。随着消费者对葡萄酒认知的加深和需求的多样化,年轻消费群体逐渐壮大,葡萄酒行业正逐渐从传统的单一品类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回归
澳洲葡萄酒的回归无疑是今年葡萄酒行业的大事件,也逆转了持续下跌的葡萄酒进口数据,但在其回归后,并未如预期般产生“鲶鱼效应”,推动葡萄酒市场的扩容。在澳洲葡萄酒回归中国后也出现了分化,像奔富这类大品牌,靠着品牌效应,终端走俏,但一些不注重品牌打造的澳洲葡萄酒品牌,同样面临动销难题,或将成为新的库存。
澳洲酒在中国市场迎来了进口量额的强劲增长,不少进口酒商抓住机会扩大进口。从进口数据来看,在3月29日澳洲酒回归后,6月澳洲葡萄酒已跃居单月第一,进口量同比增长31954.03%,进口额同比增长49481.58%。
但从终端动销来看,其也出现了尴尬局面,WBO在对终端市场的调查中了解到,不少进口商的公司代理澳洲酒的利润率微薄,还出现“增量不增利”的情况,今年做澳洲酒的利润率就更低了。
“双反”取消后,澳洲酒庄竞争力分化,中小品牌市场影响力减弱,利润空间也受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品牌集中度提升,知名品牌受捧,中小品牌边缘化,市场进一步集中,不注重品牌建设的中小品牌商家盈利能力进一步减弱。
倒闭和失信
“倒闭和失信”已成为2024年葡萄酒行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据WBO的调查报道来看,葡萄酒企业的困局从2023年初见端倪,至2024年开始集中爆发,WBO也发布多篇文章进行报道。多家中小型葡萄酒庄及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破产、倒闭、失信及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为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自年初以来,葡萄酒市场表现持续低迷,行业深度调整,未见明显复苏迹象。多家葡萄酒上市公司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亏损成为常态。市场动销乏力、销售收入下滑,成为这些企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在这一背景下,中小型葡萄酒庄及企业的生存状况更为堪忧。随着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产能过剩、资金链紧张等问题逐渐暴露,导致酒庄陷入困境,最终走向破产,裁员成为葡萄酒企应对困境的无奈之举。
2024年,葡萄酒行业的“倒闭和失信”,既是市场调整的结果,也是酒庄自身问题的反映。
在葡萄酒企困境的报道中,WBO归纳了两点:一是缺乏品牌与全渠道发展的酒庄易倒闭。许多倒闭的酒庄通常缺乏品牌建设,依赖有限的团购渠道维持运营。2024年,这种团购模式可能因缺乏后劲和需求不足而难以为继。二是类似传销模式也易导致企业失信与倒闭。据WBO报道,许多倒闭和失信企业采用类似传销的资金盘模式。这种模式并未扎实投入市场与品牌建设,而是采取了不正当的发展路径。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经历这一调整后,葡萄酒行业逐渐出清,抗风险能力更强的企业将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END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