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WBO团队
编 | Aries
自取消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双反”以来,澳洲酒在中国市场迎来了进口量额的强劲增长,不少进口酒商抓住机会扩大进口。
但有进口商告诉WBO,自己公司代理澳洲酒的利润率微薄,出现“增量不增利”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矛盾的局面?对此,WBO展开了一番调查。
01
部分澳洲酒进口商出现营收增加、利润率降低的情况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澳大利亚葡萄酒的进口量2460.18万升,进口额为3.95亿美元(约28亿人民币),进口量同比增长11931.34%,进口额同比增长25422.08%。但数据猛增的背后,并不完全代表进口商的利润也出现增长,甚至有些进口商表示,今年做澳洲酒的利润率更低了。
奔富广东地区的经销商负责人李成表示:“营收增长,利润减少这个情况确实存在,但只针对平行货。”
“对于奔富的行货来说,由于今年刚结束‘双反’,所以没有很大的库存,虽然跟2019年无法相比,但比其他葡萄酒的情况能好一些。另外,无论是经销商还是终端,目前来看利润都是足够的。此外,未来奔富389的价格也会适当调整,打击平行货。同时,富邑将在下一个财年,使用人民币结算。”李成说道。
广东葡萄酒进口商刘羌表示:“现在奔富平行货越来越难做,不好拿货,价格空间也越来越小,虽然不至于无法覆盖成本,但利润确实在减少。”同时,广西葡萄酒进口商吴恩还向WBO透露,今年澳洲酒营业额同比去年增加5倍以上,但奔富的平行货利润只有3%。
对于其他澳洲精品酒来说,广州澳太酒业总经理翟燕南也观察到,今年部分澳洲酒进口商出现了营收增加,利润缩减的情况。“相对疫情之前,澳洲酒的量还不是特别大,但开放之后,成本增加,利润肯定缩减。尤其在精品酒板块,成本也在逐渐增加,但我们在销售过程中,也没有涨价,国内市场又比较冷淡,所以利润必然是减少的状态。”
澳洲酒进口商朱文表示:“前几年进了一批2019年、2020年的澳洲葡萄酒,所以近些年一直处于清货状态。反倾销结束后,新到的一些澳洲葡萄酒开始以入门酒为主了。”
02
成本上涨、价格战、消费尚未复苏等原因导致利润压缩
虽然澳洲酒市场出现回暖的迹象,但利润却被多重因素所挤压。
“对于奔富来说,由于富邑减少了对贸易商的供货量,导致平行货的成本上涨,面对无法涨价的情况,利润肯定会减少,平行货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低,成本一旦涨起来,还不如拿行货。”李成说道。
吴恩表示:“自‘双反’政策取消后,奔富进入国内,由于品牌知名度高,消费者需求确实也有所回暖,但随之而来的是价格战的加剧,因为竞争激烈,所以在当前市场下,只能随市场调整价格,利润就会进一步压缩。”
同时,刘羌还告诉WBO:“我们进的一些平行货都是卖给电商大平台,但现在这些平台都在砍价,从而导致利润越来越薄。”
针对澳洲一些精品酒,翟燕南表示,由于国内市场尚未完全复苏,终端售价难以提升,加上成本增加,这也就导致利润率进一步缩小。
此外,激烈的价格战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在取消“双反”后,澳洲酒重回中国市场,消费者的关注度也随之回升。然而,市场竞争也变得前所未有的激烈,为了争夺消费者,经销商被迫采取降价销售的策略,这直接削弱了利润空间。
上海葡睿酒业总经理洪波涌指出,市场对澳洲酒的需求确实出现了回升,尤其是奔富等知名品牌吸引了不少关注。然而,当前市场环境并不支持提价,反而倒逼经销商不断降价销售,利润空间自然受到挤压。
朱文还表示:“今年酒水比较难做,所以只能打折销售,这样一来,毛利降低则是必然。”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上海葡萄酒进口商林晨指出,经销渠道的变化也是利润被压缩的其中一个原因。“疫情后,线上渠道快速崛起,但线上销售平台通常比较卷,这对传统线下经销商造成了压力。而且,一些电商平台要求高额的推广费用和服务费,进一步侵蚀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此外,物流和仓储成本的增加也是利润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前国际物流价格曾一度飙升,虽然近期有所回落,但整体运输和仓储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精品酒对仓储条件要求较高,冷链运输和长期存储费用出现增加。这些额外成本也分摊了一些利润。”
据葡萄酒业内人士分析称,反倾销取消之后,澳洲一些品牌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尤其是一些中小酒庄的市场影响力明显削弱,这也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过去几年,澳洲酒的品牌集中度不高,但在‘双反’政策持续期间,澳洲酒品牌能持续在国内市场投入的品牌寥寥无几,认知被更多聚集在几个知名品牌上,很多中小品牌逐渐被边缘化,这种品牌分化导致了市场进一步集中化,经营中小品牌的商家盈利能力减弱。”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END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