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大道不孤—2024年度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墨有心香 贾广健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9月15日,中国画学院院长周午生教授带领师生赴中国国家画院观摩贾广健教授作品展。
此次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以个展的形式,展出院内中青年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形式、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展览以“大道不孤”为主旨,鼓励艺术家们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追寻,交流、互鉴,携伴攀登、弘扬正气,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要求,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为当代文艺事业的繁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不负新时期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用饱满的精神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途迈进。
这次贾广健教授的个展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盛宴,也是心灵的洗礼。在这里,中国画学院师生们在每个角落都感受到了艺术与美学的气息,让人不禁沉醉。教授的作品也真真切切让人感受到了“大道不孤”的主旨与内涵。
中国画学院的师生们先是观赏了群组画,每一幅都踏进不同的意境,一幅幅画作凝固了时光,讲述着无声的故事。这些画面极其震憾,像是在讲述民族故事,歌颂伟大新时代。
再是每幅小品,大家都感受并体会到贾广健教授的“墨有心香”,正如贾广健教授所说:“经过心的发酵与心的窖藏,这些花是从心里长出来的,散发着心香”。
山水画作品则是让师生们感觉到贾广健教授在写生的时候对生命充满了热情,其作品将生命的激情与完美的艺术技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诗意中表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
随后大家欣赏了贾教授的大型画作以及书法作品,师生们也就所观摩的作品进行了讨论,并抒发了自己对艺术的心灵感悟。
贾广健教授与中国画学院师生交流
观展中,贾广健教授亲临现场为大家依次讲解每幅画背后的故事,现场师生们积极围在贾广健教授身边认真倾听贾广健教授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和绘画技法等,并就各自的疑惑向贾广健教授询问,教授的耐心回答也让在场师生对中国画的感触更加深刻。
贾广健教授与观展师生交流中提到,许多作品是他长期写生之后与古代文人画相结合所绘制出来,这也让大家认识到,学习中国画要对现实生活多观察多写生,也要认真学习古人的绘画方法,发现其本质,以提高自身水平。
本次画展“大道不孤”的主旨让大家领悟到,要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注重艺术本体创作,关注现实和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创作,要在弘扬艺术大道的同时,不断探索交流,弘扬正气,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作品。
贾广健教授与中国画学院师生合影
贾广健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艺委会委员、花鸟画所名誉所长。天津画院原院长、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四个一批"文化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二、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中国美术奖评委。
自 序
人生六十载,问学求艺五十年。面对中国艺术之博大精深,更感六十始知己无知!
仰望中华艺术之高峰还想为之增一块砖添一片瓦,为毕生所求矣!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白驹过隙,我从天津到北京,来到中国国家画院也整整十七年了!我是在2006年底中国画研究院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之后引进的第一位画家。我深知这对一个从事中国画创作者是多么重要,也深感当时的前辈先贤对我的提携与认可,这样的感动至今也不能忘怀,每每想起,心头就会涌起一股暖流。进入国家画院我的生活与创作状态有了深刻的改变。每天清晨我都会在这幽静的小院散步,清晨的院子极静寂、极清新,这时我似乎能感受到那些先贤大师的气息而心生妄想。文化的根脉传承也许需要一种气息的感知与心的向往,因为对那些先辈们的景仰而生敬畏,而我把每天的清晨都看做跨越时空的畅想,这样的情景应该持续了很久。那时,除此之外还有一堂晨课,那就是每天都可以到美术馆去欣赏丰富多彩的作品,然后回到画室,闭门不出,自我欣赏毛笔在宣纸上行走的那沙沙的节奏。现在似乎又回到了那种状态,欣欣然,其乐无穷。
从藻鉴堂到中国画研究院,从中国画研究院再到中国国家画院,随着画院建院三十周年院庆,这里逐渐热闹起来了,同时也折射出一个时期中国美术的繁荣。美术界的先生们常常会聚在这里,创作、交流、研讨,我也在其中。因此受益匪浅,眼界大开,大家经常同台"唱戏",因而好戏连连。
新时代,培根铸魂,守正创新,文化自信。坐落在北京紫竹桥东南的这个犹如苏州园林式的小院是那一辈大师们的创意,一步移景,有四季不同的风景也有四季不同的繁花。今天,东院的扩建完成也使我们搬进了宽敞的新画室。
我很幸运。我与天津、北京这两个中国最重要的城市结缘,也频繁行走在京、津之间。天命之年之始,我这十年更是风雨无阻,我的工作不再是每天面对一张宣纸思考或用笔墨尽情挥洒驰骋。白石老人说:诗者睡之余,画者工之余,对我来说这十年真可以说是″画者工之余"了,这在我的生命过程中的人生轨迹里留下了深刻记忆并深深地镌刻在内心而无怨无悔。行走于京、津之间的我为三个单位服务并深有感慨:我是为中国国家画院所使,为天津画院所用,为天津美院所生。我与天津这座城市的缘与我对天津这座城市的爱是融入到生命与血液之中的,还有我的人生与艺术。
每个艺术家都有其自己的根与魂,泥土的芬芳与书香墨香成就了我的艺术。我这样认为学习中国画是从读懂中国画的笔墨开始的,中国画的启蒙也是从认识中国画的笔墨开始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因而我是幸运的。
我平生崇兰、竹,喜梅花爱荷花,见桃杏则心生欢喜。因此,我选择用无以穷尽的笔墨润色花开,为花写照,为花传神,我自己的甘苦喜乐和着笔墨心绪涂在宣纸上,这便开出各色的花。在我看来花如叶叶如花,花无美丑,亦无雅俗,各美其美。经过心的发酵与心的窖藏,这些花是从心里长出来的,散发着心香。
我的艺术与生命的根是深深地扎在生于斯养于斯的这片土地,我艺术与生命的魂也是由华夏文明与五千年文化所赋予的。
感谢中国国家画院主办这次展览和给予的大力支持!
贾广健
2024年9月2日于北京藕香馆
秋籁无声 163cm×183cm 1992年
碧水金荷 76cm×68cm 1998年
寒河晴晚 180cm×190cm 1994年
溪塘过雪 170cm×218cm 1999年
月是故乡明 90cm×110cm 1996年
秋来犹有残花艳 90cm×90cm 1998年
盛世繁华 45cm×53cm 2007年
榴实呈瑞 32cm×41cm 2001年
佳果时蔬 32cm×41cm 2000年
忆得昔年此滋味 32cm×41cm 2004年
秋葵 45cm×55cm 2008年
闻香 45cm×55cm 2008年
寒塘幽韵 170cm×219cm 2009年
—END—
图文编辑| 新媒体 王之都
初审| 李原睿
复审| 范同欢
终审| 龚伟
出品| 天津美院中国画学院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