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1』
首站的河北博物院是燕赵文化的缩影。青铜器、陶瓷和古中山国遗珍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的工艺水平,更是辉煌历史的见证。其中,壁画与造像的表现手法细腻流畅,生动自然,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气韵与精神,彰显出深刻的文化底蕴与强大的民族自信。由于历史原因,其表面多有剥落与残破之处,但这种残损却有着另一番独特韵味,历史的厚重感也油然而生。短暂的参观仿佛是与古代艺术家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有视觉的享受,也有心灵的触动。
『Day 2』
带着期待,我们前往毗卢寺。古老的寺庙安静而庄重,微风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进入寺院,精美的雕刻和佛像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厚。壁画中的线条摆列有条不紊,在遵循人物形体结构的同时诠释了其内在生命力与情感特质。极具表现力的线性语言使线条与形体在空间、质感、情感等多个层面达到深度契合。
考察纪行
正定隆兴寺里的宋代建筑、巨型铜铸立像和明代壁画,令人惊叹。尤其是壁画,色彩鲜艳,展现了古人的艺术和信仰,使人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激发了大家对中国传统艺术与历史的热爱。
『Day 3』
石家庄的响堂山石窟寺,其古老的石雕和壁画展现出古代佛教艺术的深厚底蕴。整齐排列的万佛墙与中心的巨大佛像相辅相成,营造出威严庄重的氛围。大佛两侧的小佛以双数组成对称美感,而各自的神态与动作差异为整体形象增添了活力。阳光透过石窟,光影交错,令人敬畏。艺术考察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Day 4』
这座在邯郸藏着的低调古城,几经朝代更替,辉煌不再。但在临漳县城内却有着中国首个以佛造像为专题的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馆藏重点是北吴庄出土的汉白玉佛造像,精美绝伦。中国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等代表性特征,在这里都能看到。
『Day 5』
河南作为中原腹地,是孕育了中华民族文明的主干地区。数千年前,丝绸之路从洛阳延伸,使得中原文化辐射四海,有了从“走向邦国”到“宅兹中国”的历史气韵。河南省博物院内,走过每一尊国宝时,都能够使人感受到它所蕴含的历史气息,体会到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在这里我们领略了北魏时期造像被人赋予的庄严神圣,以及唐朝造像的雍容慈祥,在匠师一凿一刻之间,从容优美的姿态尽显。
『Day 6』
巩义石窟寺历经了 1500 多年的风雨,现存洞窟 5 个,摩崖大像一尊,佛像 7743 尊。帝后礼佛图构图精妙,节奏疏密有致,来往人群前后顾盼,形象生动的展现了北魏皇室礼佛的场景。"最美飞天"一左一右,姿态舒展,衣挟翻飞,灵秀飘逸,栩栩如生。其造型修长清新,线条灵动舒畅,仙气飘飘,体现了佛教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
「Day」
洛阳博物馆中馆藏的彩绘陶马与训马俑、华丽绚烂的雀金绣、慈宁宫的珍奇异宝;因残缺而更显魅力的泥塑佛面像…让大家亲眼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与魅力。
『Day 7』
龙门石窟在历史侵蚀的痕迹中,仍然保存着千年前的文化与精神脉络。宾阳三洞、卢舍那大佛、药方洞等,还有其中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佛窟,令人叹为观止。仰望卢舍那大佛,气势磅礴,震撼人心。佛像面部丰满,嘴角上扬,眉目含笑,面容慈悲,眼神关切仿佛守望芸芸众生。力士肌肉线条流畅,孔武有力,怒目圆瞪,威风凛凛,历经千年屹立不倒,庇佑大地。
『Day 8』
一进入古墓博物馆,便被那庄严而神秘的氛围所吸引。博物馆内陈列着不同时代的古墓,每个石砖都沉淀着历史的痕迹、墓中的壁画、雕塑和随葬品,无一不诉说着墓主人对生命的珍惜,对死亡的思考。令人称奇的是墓室壁面上的叩门仕女图,线条流畅,姿态生动,一个俏皮张望的女子形象就此浮现。除此之外,还绘制有神话故事、胡人牵兽、墓主生活等内容,画家们以细腻的绘画语言将这些内容刻画的栩栩如生,仿佛使人穿越到了那个时代,亲身体验着古人的生活,感受着古人的感受。
十日行程接近尾声时,两位老师对大家考察期间的作品进行了汇看,并指出了大部分人画面中存在的问题。在迈入国画专业之前,大家考虑更多的是对光影的塑造,而鲜少从平面线性的角度去思考,也很难将曾经临摹过的白描作品和传统造像建立联系。通过数天的考察,结合老师的讲授,大家对传统造像和绘画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并且开始主动思考如何用线造型,用线表现空间层次,这也为大家后期的实践作业指明了方向。
『Day 9』
永乐宫,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宫观,其建筑风格独特,气息古朴典雅。沿着中轴线宫门到主殿,再到后殿,每一步都走得虔诚、敬畏。殿内两侧的壁画精美绝伦,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生动地描绘了道教神话中众神神色庄严,威风凛凛的姿态。相比起之前课程的纸上临本,面对完整的原作,浓郁和谐的色彩,疏密有致的线条令人叹为观止,真正让大家感悟到了传统壁画的魅力。
『Day 10』
所谓“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省博物馆的陈列物件从远古时期的石器陶俑,到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再到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书画,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
北齐壁画博物馆中,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北齐时期的故事。单独陈列的壁画上描绘的人物狩猎图栩栩如生,人物的表情、动态,动物的姿势更是生动逼真。北齐时期的墓室壁画,不全然似盛唐时期的人物形象那样完整饱满,但作为民族交流具像化的载体,不仅展示了北齐时期墓葬文化的繁荣,更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对精神信仰的重视。
十天行程满载而归,内心的喜悦消除了旅途的疲惫。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在此次实践中的收获吧!
『人物班的实践日记』
1.作为东亚人的一员,我认为中国画的工笔技法自唐代和末代传入日本以来,至今对日本现代的漫画和动漫文化也产生了影响。在这次考察旅行中,我非常深入的学习到了日本现代文化的源流。中国传统艺术并不像西方文化那样拘泥于解剖学、光源或地心说的那种正确视角。它通过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想要表达的是人内心深处的感性。这与当代艺术所追求的部分似乎有共通之处。在中国画或中国艺术(包括雕塑)中,每一条线条并非仅仅为了描绘皮肤或衣物的准确轮廓,而是反映了创作者的心灵和描绘对象的精神。这一点在龙门石窟、响堂山石窟寺和永乐宫等地都得到了印证,尽管艺术形式和技法各异,但都似乎体现了对中国人内心的珍视。
-----人物 1 班-氏家询之
尹陆冉 氏家询之 黄琳 余秋颖
董星言 丁源创 苏禹霏 宫敬轩
2.在这次考察写生中,我们提高了个人的绘画能力,学会观察,发现古人绘画的美、意境、情调等。通过深入观察、概括提炼,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创造真实、丰满且充满着个人真情实感的典型形象。我还发现构图是创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无论是形面组合,还是骨架结构、层次布列,构图都是整体画面里非常重要的一环。
——人物 1 班-李华熠
牛顿 李华熠 胡育嘉 徐元昱
杨曦 余欣桐 肖悦 倪陈平
3.传统人物造像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的生活、思想和信仰,它们像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我们能够与历史对话。每个人物造像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和审美趣味。
——人物 1 班-尹怡丹
王怡雯 闫赫 尹怡丹 李启文
陈彩琳 刘敏 王心凌 杨子奕
4.令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很多佛像的佛头及佛手都丢失了,尤其龙门石窟,整个石窟几乎找不到完整的佛像,多数佛像头颅被铲掉双手捣毁,有的甚至整个半身都被切走,铲痕断裂清晰可见,触目惊心。听别人说主要原因其一是自然侵蚀,其二是历史上的灭佛运动,三是地质沉陷,还有是人为的盗窃与破坏。看到破损的佛像我觉得非常可惜,没能亲眼目睹这些佛像佛手精细的雕刻。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何尝不是一种表现,这些残缺记载了历史,记载了岁月的蚕食,同时也向观赏者揭露了偷盗者的恶行。
——人物 2 班-黄谢盈
黄谢盈 左涵宇 罗颖 邱思寒
李旸 李帅征 朱何杰 吴晓瑜
5.我们先从博物馆内的小佛造像入手观察,一开始只在意到了佛像造像整体的对称和谐美,但当结合我们的实践作画要求,去观察“线”时,神奇的发现立体雕刻阴阳交错形成出的线和平面工笔画中的线有着意想不到的共性,一致的流畅,长线一气呵成短线首尾精巧。这些线条或细腻柔和,或刚劲有力,但都充满了生命的灵动与张力,通过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佛像的基本形态。这种线条的运用,既体现了精湛技艺,也赋予了佛像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人物 2 班-邱思寒
杨建鑫 侯博宇 詹颖 何佳岑
蔡傲宇 张闻欣 董欢欢 巴悦玥
6.中国艺术中的色彩不必像西方艺术中那样,注重于颜色极其细微写实的变化,而更加注重颜色之间的搭配美感,颜色与颜色的串联,色调的美感。我们应该求同存异,而不是为了中国画而摒弃掉西画的一些思想,也不能一直固化于西画中的思想而不去往中国画思想转变,两者应该相辅相承才能在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
——人物 2 班-周啸鹏
藏蕊瑶 黄川原 周啸鹏 罗雨薇
余静欣 陈子墨 胡瑞曦 余蓝可
以上就是同学们的作品和感受啦,谢谢大家的观看!
『END』
图文编辑| 新媒体 王之都
初审| 周乐 宋晨 李原睿
复审| 魏云飞 范同欢
终审| 李云涛 龚伟
出品| 天津美院中国画学院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