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 第十八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主论坛召开

健康   2024-09-01 09:40   福建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动力和战略抓手,也对卫生健康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只有发展医疗新质生产力,才能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眼下,整合创新资源和发展要素,不断引入新的理念、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医疗服务流程再造、规则重构、功能塑造和生态新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已是摆在医疗行业面前的重要任务。
8月31日上午,第十八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主论坛在江城武汉召开,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院长胡俊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付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常务副院长刘伦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夏家红等嘉宾参加了主论坛,并依次发表主题演讲。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鲁志兵主持了会议。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鲁志兵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执行社长张智慧在致辞中说,“聚力医疗新质生产力”是今天论坛的主题,更是医疗行业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的核心命题。在快速变化的医疗环境中,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模式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它要求我们在继承传统医疗优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未知,敢于突破创新,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重构医疗服务的生态系统。
医疗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需要医疗机构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需要科研机构的持续创新和突破,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推动中国医疗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中国医院院长》杂志执行社长张智慧
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会主席、代行总裁陈映龙在致辞中表示,今天论坛的主题是“聚力医疗新质生产力”,无疑精准地踩到了时代脉搏上。中国中药控股作为国药集团现代中药板块的核心平台,以科技为支撑,引领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中药行业实现全方位全链条的升级,引领中医药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
未来,中国中药控股作为国资央企,将继续响应国家使命,推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通过不断加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品牌建设以及全产业链的优化,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将中国的中医药推向世界舞台,成为展示中国文化、中国制造业实力和国家自豪感的重要标志。

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会主席、代行总裁陈映龙

张宗久:数字化变革——推动医疗保健创新 
张宗久指出,数字化进步正在加速医疗服务变革发展,医疗机构以患者需求为价值导向,数字化转型,改革系统,简化患者求医问诊旅程每一步。
因此,数字化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关键工具。医院将数字化变革作为战略核心,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实现财务目标。患者期望不断发展变化。跟踪、分析并满足期望,数字化服务,为医疗机构提供工具。
随后,张宗久从数字化变革的整体思维、数据能力组织、数字化AI优化内部业务运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介绍了一些紧密衔接的医疗体验案例,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医疗支持,以及对未来数字化医疗的设计规划。
对于数字化变革应用新技术,张宗久认为,医疗管理者理解患者价值观和期望,建设专业、数智赋权员工队伍,赋能新方式开展工作。创新并交流最佳实践经验,分析案例,建立标准。讨论最新医疗技术趋势。通过对数字化成熟度水平明确理解,医疗管理者可为未来发展设计路线图,引导医疗团队达到新高度,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精益诊疗服务。
当然,效率并不代表一切,张宗久总结道,在医疗服务行业中更不要忘记:人际关系很重要!人情味很重要!
胡俊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可以催生出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科技进步创新为核心驱动,以构建一流平台为基本载体,以优化要素配置为根本保障,反哺新的收益增长极。
医院建立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医工交叉创新体系,开展临床诊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例如在妇科肿瘤方面,首次发现中国人宫颈癌易感高危基因和人乳头瘤病毒(HPV)致癌整合位点,研发首个基于“液相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检测试剂盒,入选湖北省2023年度十大医工交叉成果;心脏外科历时三年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及“心脏不停跳心肌切除系统”,为解决世界性“卡脖子”医学难题提供了有效的“中国方案”,获科技部“数字诊疗专项研发项目”,近三年先后获12项专利。
医院举全院之力创建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成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人才办公室、临床研究中心等专职机构,全力推进医学科技创新;还成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与成果转化工作小组,审议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统筹医院各类高端平台,做到“医学研产政”五力协同。
同时,医院升级高端人才引培“四大计划”,倾心引才,着力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例如,根据科室人才培养现状制定“红、黄、绿”三区,科室按分区制定详细人才培养计划,将人才培养成效纳入科主任、支部书记年度考核,在院周会通报培养成效,对培养情况优秀科室给予人才经费奖励。此外,医院构建了“基础——临床——转化”全链条资助体系,通过《高水平学科群计划》《科技项目“揭榜挂帅”》《高水平成果延续研究项目资助》三大政策引导,鼓励顶尖团队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未来,医院将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依法治院、文化建院、科教兴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持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路径,形成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为全面建成国际一流医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付卫: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医院如何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重点是搭平台、育人才、打通成果转化堵点。2019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立医学创新研究院,乔杰院士担任研究院院长,建立全链条的医学创新研究与转化体系,建立专业专职化的科研技术支撑团队,服务临床、服务医生,对内整合资源、对外联合创新,使科技创新再上一个台阶。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医院设立人才项目,完善管理办法,提升薪酬待遇。借助北京大学优势,完善临床人才培养。开展“临床医学+X”青年专项,近三年获批34项。开展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对临床医生实行新体制管理。在博士后培养方面,医院实施起航博士后项目,吸引汇聚高层次青年人才,2024年,入站60人,目前在站168人。
2023年,医院获批北京市产业开发研究院,是北京市首批、唯一医疗机构,研究院以医院为核心,培育医学科技创新产业,是医生梦想的试验田。对于研究成果,医院紧跟国家政策文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从决策到分配,打通各个环节,流程通畅,为国内、国际技术转移,提供全流程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医院开发了相关软件,建立成果转化的全流程SOP管理,可以在线完成专利申请,进入合同审批流程,实现专利原值确认,出库核销线上管理,提高了科研的工作效率,实现了科研工作的科学化、透明化。
同时,医院积极开展院企合作,与器械审查中心、中检院联动。2019年,医院牵头成立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与学院路周边17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强强联手,数十位院士加盟。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医学与生命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医学创新。
医院是医学科技创新的源头、枢纽、终端,希望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者,可以从临床问题出发,做有组织、有价值的产学研合作。
刘伦旭:创新驱动的“华西实践”

近年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学科支撑为导向,构建临床学科(科室)与研究所交叉融合的管理团队及架构,使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有去支撑的学科,促进医疗业务不断发展。
医院建设了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以国家级平台为支撑,整合“医政产学研资”优质资源,以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目标,组建10亿元规模的“精准医学产业创新基金”,组建不同领域方向的二级公司,开展相关业务,比如知识产权运营、项目投资、企业孵化和临床研究服务等。建设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评价和精准服务等共性技术平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医院成立临床研究管理部,完善临床研究管理体系,成立“成果转化工作委员会”,建立SOP,制定系列科技创新与转化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政策。从病因机制研究到临床转化研究,从评估评价临床试验,到学术推广和产业化创新,医院建立了全国医疗机构唯有的完整创新链与产业链。医院有组织地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级科技项目144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准数连续13年破百。
从博士后到青年骨干人才,从准“国字号”人才到院士和终身教授,医院建立了人才阶梯式培养体系,营造出“千里马竞相奔腾”的人才生态氛围。建立分职系的全生命周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将职工分为五大职系:医师职系、护理职系、技师职系、科研职系和管理职系,明确成长路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人才推动下,医院在中国科技量值排行榜中连续11年全国第一。
王辰:深刻理解并积极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


主诊医师负责制是由主诊医师全面负责并实施患者的门诊住院、手术、治疗以及出院和出院后随访等一系列诊疗活动的医疗管理模式。核心原则是主诊医师拥有最终的治疗决定权,并对医疗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负责。是国际通行之主流的医疗执业与管理模式。想要成为主诊医师,需要能够独立执业的高年资医师,以及完成住培、专培并通过结业考核者。
主诊医师负责制有六大优势:患者得到负责、高效、优质、连贯的医疗照护;有利于年轻医生职业成长,有利于高年资医师临床水平提升;与住培、专培制度有机衔接,结业即可做主诊医师;医疗效率高,医疗责任明确;显著减少住培、专培基地医院的自有医生;基层可由此获得大批规培后优质医生。总的来说,主诊医师负责制可以形成科学的医疗行业人事制度和生产关系。
能够获得住培、专培结业医师的医院均宜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
主诊医师负责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但主诊医师负责制不等于医疗组制。在教学医院,主诊医师负责制往往表现为医疗组,由主诊医师、住培和专培医师、进修医师所组成的医疗组本质上更应是一种教学组合;在非教学医院,主诊医师可以自己一人实施医疗,也可以聘用医生助理、从业护士等组成医疗组。
我国住培已开展十年,专培制度试点也已开展8年,不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将严重影响住培、专培医师的职业出口与发展。因此,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明晰结业后职业发展路径,已成为完善我国住培、专培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
艾开兴:创新人才服务理念 

人才是驱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      激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突破点。上海市肺科医院根据医院五年建设发展规划,制订人才培育子规划,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品质医疗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高效能医院治理。
医院建立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实现“四化”:人才项目化、项目成果化、成果可转化、转化持续化。采取多元协同共同孵育人才,导师、学科、各职能部门形成“多对一”模式,协同孵育。设立临床研究专项,加大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开展的支持力度,严格评审分级资助,奠定高质量成果产出基础,并加强人才国际化培育。
面向更高级别人才,医院开展“院士候选人支撑计划”和顶峰人才、尖峰人才、高峰人才三峰计划,对于高级专家延迟退休或返聘。面向海外,引进学科带头人、亚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骨干、高级科研人员。对于特聘双聘人员,医院制定《兼职PI、教授、研究员聘用与管理办法》,修订格式化聘用协议,明确目标任务,强化考核。
近年来,医院的国家级人才形成规模效应,包括长江学者、杰青、百千万、突出贡献、863首席、973首席、973青年、优青等各类人才19名,重点学科人才形成团队优势,重大科技奖项获历史性突破,医院精益管理提质增效。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2018-2023)、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规范管理试点单位(2021)、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辅导类试点单位(2022)、上海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优秀服务品牌(2022)。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持续创新人才服务理念,做好人才育新、树高、传承和引智,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沃土”,让人才的创造活力赋能医院高品质医疗服务、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效能医院治理,在新的赶考路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机构。
夏家红:启动卫健发展新引擎

从精准医疗到智慧医疗,从创新药研发应用到医疗设备器械更新,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作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质生产力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生产要素创新性的配置,是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必然。
近年来,武汉协和医院厚植医疗新优势,实施关键医疗技术揭榜挂帅计划,设计专项资金1000万元,大力推行《临床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办法》,实施《临床新技术新业务团队出国培训项目》,扩容提质核心技术。例如,神经外科团队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颅底内镜手术,其“双人四手”技术国际先进,经鼻内镜垂体瘤手术每年500余台,做到了全国领先。
为了塑造科研新动能,医院各学科围绕新理论、新原理、新方法开展研究,大力创建国家级科研平台,构建多维度科研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医院实施“三个十”交叉创新工程,即组建10个整合型高水平研究团队,推出十项创新性、应用型重大研究专项计划,促进10个重大成果转化。医院与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医工交叉联合创新中心,与藤田医科大学共建心血管临床研究中心,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共同开展学术互访、信息共享、师资培训、人员交流、申报课题等项目。
为了激发人才新活力,医院坚持“人才支撑”战略,分类分层“育”,紧盯需求“引”,科学精准“用”,完善培养机制,实施核心人力资源奖励,以经济杠杆撬动工作热情,打造创新高地。目前,医院共有高级职称918人,中级职称3255人,国家杰青9人,国家优青10人,“长江学者”和“青年长江”19人,海外优青5人,为武汉协和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泉州医界
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公益宣传的新媒体,社会公众寻医问药的新参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