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甘蔗甜到头

乐活   2024-11-15 14:48   广西  



红水河,柳江河交汇流入黔江,这里被称为三江口,三江口下游的黔江流域,是上天恩赐桂中的富庶之乡武宣县。

金秋时节,我们的汽车在武宣县黄茆镇广阔的原野上穿行。大片大片的稻田,金浪翻滚,蔗海绿波,与蓝天交辉。

图源于网络
便于大农业作业,阡陌纵横的水泥路,网纲相连。汽开过田垌,我们仿佛置身于太阳光特别惠顾的童话王国里一样,秋黄给人愉悦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感受。沉甸甸的穗串,勾头含笑,柔风轻轻地掠过,稻香飘散,沁人心脾,使人备感温暖。

从水泥路往尚文村委驶入,即刻有蔗糖的清甜气味,送进我们的心肺。哇!这空气中那样地香甜,那样的清润,这是蔗海特有的氤氲气色。合理剥削去甘蔗叶的蘑杆,两至三米长,拨节钧匀,挺拨的蔗身,满载着甜蜜的汁液让人垂涎欲滴。蔗尾上夹长厚实的叶片,呈现出墨绿色,风从蔗行里穿过,蔗叶沙沙作响,似乎向人们诉说,甘蔗已经可以收割了。

从地图上看,黄茆镇这块土地,形于四方形,约120平方公里版面,象一幅有动感的大水墨画,镶钳在大美武宣具辖区的北面。

据旧县志记载,黄茆镇昔时属武宣县的西乡里黄茅区,全区有三十二村庄。白云蒼狗,世事更迭。现在的黄茆镇区域虽没有多大的变化,但,黄茆镇的茆字,已不是百年前那个""字了。百年前的黄茅墟区,人口稀少,村落荒凉凋敝,土地贫脊,黄泥骨与沙真岩地质层比比皆是。甘涧溪,陈康溪自东向西割裂黄茅区,雨季浊浪冲田,旱季沙砾爆日。原野丘凌土岭缓坡,絲茅草满山遍,三秋之末,商音凄历,蒹葭苍苍,朔风劲吹,一派悲凉的美丽,如是就有了大浪小浪的元始村名。广大村庄,低矮茅草盖顶的泥屋,正如杜甫诗里流唱的情景《....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黄茅区所在地黄茅墟,每逢赶街日,周边村屯的农人,多数担着一担茅草或草屏来赶墟售卖,以茅草易取家用的灯油食盐醋酱,针头线脑之类。小小的黄茅墟市,绝大多数的房屋,都是土墙草顶,勒竹为梁,民食多以烧草为炊。乡下村屯更是绝少青砖瓦房。离黄茅墟数里的黄茅村,有一清咸丰年间的进士,叫原昌文的;他家祖屋仍是干打垒盖茅草的。西乡里黄茅区西边的黔江河,千万年来,涨涨落落,何不能给这块干旱的土地带来点润泽?

我青春飘落在黄茆乡的短暂时期,曾帮过老乡打茅草屏翻盖过房舍。深知在土脊旱发的黄茆区,茅草给黄茅人并不带来多大的生活慰藉。也许正因之如此,古人就把这个地方名唤"黄茅"?

解放后,黄茆乡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政府非常注重发展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千方百计地提高人民群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1958年,修成的石祥河水库工程,石祥河水利干渠从北向南纵贯黄茆乡。尔后甘涧水库,陈康水库相继建成。水利沟渠,横灌整个黄茆乡广广袤的田地。黄茆乡西边的黔江岸新龟岩提提水电灌工程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解决提高高坎岭坡旱地的农作物灌溉面积,黄茆乡内,还因地制宜建成多个提水网点。纵横交错的水利渠道,加上逐年的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一下子给予了黄茆乡近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丰沛的甘霖。低洼田水足,畲地得灌溉,沙质红泥变沃野。素以水稻、甘蔗为主多种经营的黄茆乡,一下成了鱼米之乡。茅草、茅屋、荒岭、沙页岩地、只残存在老一辈黄茆人的追忆中。

我们来到黄茆镇尚文村委佛子村村民李品纯家做客。

金秋时节,夕阳下,旷野中的尚文村委,一半金黄,一半苍绿。金黄的是稻谷田垌,苍绿的是甘蔗林海。

农民李品纯家,大院内两栋钢混楼房。院后栋是多年前推掉泥瓦房点的"甘蔗楼";院前栋是不久刚造的120平米三层别墅形楼房。门坪停着家用小汽车和各种农业机械,侧屋里停放着一架农用飞机。

主人李品纯夫妇俩均40来岁,正值壮年育有一儿一女。男的主人耿直大方,女主人善良热情。丰盛的晚餐、油米鸡鱼、羌葱蔬果、均为自家地产,华灯丽屋,李品纯一个电话邀请到了尚文村委支书莫素献女士,热闹的气氛,米酒的芬芳,更聚拢来众多的邻里村友。诙谐健谈的李品纯先生的一句的话:"学会AB C,回家挑粪簊"。令我瞬间不解其意。

原来黄茆镇尚文村委一个村民委两个自然村,一个佛子村一个自樜木村,古来也是干旱贫穷的村屯,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广种薄收的小农经济长期禁锢着农民。村民们自守着低洼造田熟禾稷,黄壤细耙栽薯蔗,茫茫茅岭肥牛羊,围寨摭还可养蚕。佛子村、樜木村民历来朴实勤劳,善良安居,养成耕读传家的好村风。清朝年间出过莫响仁、莫响义两个进士。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学生莫泽辉先生,现是暨南大学里的一个博士。尚文村委躬耕尚文好村风底蕴悠长,深变度映响后代村民。

莫品纯70年代后期,从黄茆镇初中考上柳州地区农机校后,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农业机械技术,深入领会振兴乡村的国家导向,内心曾强农村农业发展迈向机械化的信念。

学成归乡,李品纯与邻村美丽聪慧的姑娘梁秋结为连理。夫妻双双在广阔天地里,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施手脚。夫管外来妻管内,把农业生产搞得热火朝天。犁田耙地,抽水灌溉,各种农机使用,飞机撒肥杀虫,人机出租,都由李品纯操办。妻子梁秋则做好家务外负责田间管理,收获季节的请工安排,稻种自制留存,农产品质量把关,售卖收款等等,一个初中文化的农妇,把家务农事做得井井有条,真显当代农民的新风姿。

李品纯回乡务农,大显身手,不是仅挑粪簊的屈才,而是操纵无人飞机,成为有知识一新形农民的佼佼者。

李品纯家近年来,种稻田50多亩,种甘蔗70余亩。机械化使得他驾驶农事,有节奏又轻松。梁秋女士仅对我讲产量,不讲收入。她说她家的稻田,亩产1600斤左右的优质谷子;甘蔗亩产12吨至13吨不等。自制优质谷本,每年又可节省许多购买种子的钱,真是勤俭持家的好内助。

尚文村民委女支书莫素献,向我们介绍村委几个自然屯甘蔗的种植情况。以前多种植的粤糖0023号甘蔗,并不怎么耐干旱,宿根出苗率差。近年更新的桂糖400号甘蔗,更高产,宿根出苗率高,几乎不用补苗,生长快,更耐旱抗霜冻。蔗杆高,经粗壮,含糖份高于别的蔗种,卖价更上一筹。她为了推广优质高产的甘蔗新品种,2023年的年三十晚上,她仍然奔波在自己负责的村民甘蔗岭上,指挥调运甘蔗新品种,指导蔗农更新种植技术。土生土长的莫素献女士,论干农活是个好把式,论穿着更象一个普通的农妇。她舍小家顾大家的风范,广泛得到村民的赞许。身材有些姣小,长年行走在田间地头,风里来雨里去,她那被太阳光烤得有点黝紫的脸颊,明亮的眼睛,透着青春的活力和颖惠的目光。办事刚毅利落成了她一贯的工作作风。

甘蔗生产,目前成了尚文村委主要经济产业。今年的原料蔗产量,估称比去年提高23%左右。

小县、小镇、小村屯,黄茆镇尚文村民委融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康庄大道上,努力、奋发、前进。

说明:黄茆镇尚文村民委两个村佛子村、樜木村,无尚文村。



END



者简介:

周桂源,武宣老街人,作品刊登于《武宣百岁老人故事选》和《战斗在枝柳》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爱好篆刻和探究古碑,有篆刻作品赠与武宣县赴武汉抗击疫情勇士。



编辑/校对:陈拉拉

审核:潘最


▌推荐阅读:  

        ▌武宣旅游推介:

       ▌记录大藤峡:


视觉武宣
本公众号为武宣本地视觉艺术联盟倾力打造的一个视觉艺术文化展示平台;致力于通过极致影像、全新视觉体验展示武宣的旅游、人文、历史文化魅力;打造本土文化宣传、推介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