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马收到明天猪价!
今年,环保问题在生猪行业仍旧是主流话题之一。
3月,福建省上杭县茶地镇高屋村的一家养猪场因超标排放水污染物被罚款116,875元;
5月,湖南郴州市永兴县洋塘乡的大型生猪养殖场因私设暗管偷排废水导致村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被罚款14万元;
7月,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的一家养猪场因同样行为被罚款47万元,其负责人甚至被行政拘留10日;11月,南宁市某猪场因未妥善处理畜禽粪污等固体废物被罚款2,250元。
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环保问题已成为悬在猪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回顾2024年,因环保问题而被整顿罚款的猪场比比皆是,甚至有不少因此被关停。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例,自2023年起,已有232家养猪场因违反环保法规而受到处罚,总罚款金额高达2008万元。
在广东,远、云浮、肇庆、江门、韶关等地的新建猪场违规投产问题尤为突出;而在福建,龙岩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的猪场则普遍存在私设排污暗管、超标排放废水等行为。
猪场违规类型多样,包括超标排放水污染物、污水外渗和偷排、未正常使用环保设备、未及时收集畜禽粪污等。
近年来,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收紧和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生猪养殖行业的环保要求愈发严格。
尽管已有多项严厉措施如拆除整改和高额罚款等被频繁实施,然而至今仍有不少猪场因环保问题而“触礁”。这归根结底反映了养猪人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或是心存侥幸心理。
多年来,猪场环保治理措施层层加码。
从2001年国家发布《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开始,虽然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规模化养殖场,但对整个生猪行业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5年《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更是加大了环保监管力度,导致许多个体养殖户退出市场,中小养殖场面临搬迁或关停,生猪行业规模化养殖占比逐渐上升。
改革尚未停歇。2022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环土壤〔2022〕8 号)《关于印发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 年)> 的通知》,提出 “制修订畜禽养殖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 这一要求。
目前,全国 21 个省份在猪场污染物排放上已按照国家标准实施,广东、上海、浙江三地则依照地方标准执行,四川、福建等六个省份也正在积极推进新标草案的拟定工作。
这些新标在适用范围、等级划分、污染物种类及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等方面均有所调整,适用范围更广、等级划分更细,旨在更全面地覆盖生猪养殖行业的环保需求。
环保风暴已“深入腹地”。
相比大型猪企而言,中小型规模猪场及散户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购买环保设备等。这也是导致多数猪场宁愿踩在“环保红线”上,也不愿意完善环保措施的主要原因。
然而,猪场环保治理不仅关乎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也关乎猪场的生死存亡。毕竟做好相关工作确实让人感到“压力山大”,投入多、难度大,但总好被一拆了之。
因此,猪场必须认识到环保治理的重要性,加强自律和监管。
一方面,猪场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种养结合和达标处理两种环保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对于周边土地消纳粪污能力不足的猪场,可以采用“干清粪”等技术来缓解土地压力。
另一方面,养猪人要运用科学方法,有效降低猪场污染物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包括在不影响生猪生长性能和品质的基础上,合理调配氨基酸和酶制剂,减少日粮粗蛋白含量,提升饲料氮的利用率;利用堆肥发酵技术,将猪粪等固体排泄物转化为环保、优质的有机肥料;同时,对猪尿液等液体废弃物进行合规处理,确保其达到排放标准。
环境保护绝非小事,它构成了猪场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更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唯有在生产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猪场才能稳健前行,迈向更加长远的未来。
来源:扬翔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