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峰峰,微中有我!峰峰人乐写峰峰事

民生   2024-11-13 20:46   河北  


在众多热爱“微观峰峰”的粉丝中

杨宇峰带着他的故事走来

“微观峰峰,微中有我”

这不仅仅是一句话

更像是一把钥匙

开启了他与“微观峰峰”之间

独特情感的大门

FENGFENG

“微观峰峰”是峰峰矿区融媒体中心的一个平台,除了日常新闻的发布,还开设了《知乎峰峰》《小城故事多》等栏目。这样的峰峰人讲峰峰事、及峰峰特色文化等,贴近生活、追忆历史、反映现实,起着传播真善美的重要作用,深受读者喜爱。

笔者不仅是一个热心的阅读粉丝,而且近两年积极投稿,其中9篇被“微观峰峰”采用,且还有待用的存稿。有文友曾跟我讲:“你写的故事多了,你便也成了故事。”这句话看似平常,其实饱含哲理。回忆我的撰稿过程和发表后的小有影响来看,隐隐觉得“微观峰峰,微中有我”倒是有那么一点点我的影子,同时也就有了自己微小的“故事”。

 ▲杨宇峰近照

这微小的故事,来自亲力亲为的实践,折映着采写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就采写而言,好的题材是关键。而选择有正能量意义的、受众想知道的历史,和现实的峰峰人文故事,则需要留心捕捉和深入挖掘。如在我查阅的《武安县地名志》中记载:“鼓山上有二石,其形如鼓,南北相对……此石早已灭迹,当时所在何处也无法考证。”鼓山现属峰峰的这一段山脉,就是二鼓存在的地方,所以备受峰峰人关注。细读此文,总感觉不甚严谨。

试想,鼓山二石如鼓,必是特大巨石或像鼓形的山峦凸出处,那又怎能无缘无故地就灭迹了呢?实是让人心疑。笔者曾想,编志是一项巨大工程,涉及文字数以万计,难免出现差错。是否将鼓山上有“二石鼓”,丢了一个“鼓”字,写成了“二石”,也不是不可能。查《峰峰志》,叙述鼓山时,也说“二石今不存”,出现的是同样的疏忽。再说以上“记”或“志”都未指明“二鼓”的具体位置,让后人猜来猜去,难有定论。

看来,如鼓的“二石”灭迹或今不存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很多细心的读者都认为,“二石”应是“二石鼓”,而且这两个相隔十五(里)的石鼓,必然还是默默屹立在各自的位置。

那么这两个石鼓,究竟是哪两个山头或巨石,具体位置在哪里?这需要弄个明白,方可证实“南鼓北鼓、相隔十五(里)”的客观存在。早已对此留心的文友王新民,曾在药王山附近面向东拍了一张鼓山照,上面的“南鼓北鼓”清晰可见,而且他认定这就是鼓山上的“两鼓”。当他将此照片传来后,我兴奋不已。

从照片上看,北鼓确定是集贤村东边的石圣台(也称落风台),笔者和王新民及几个文友因此台格外突出,形似石鼓,便毫无悬念地形成了共识。

但“南鼓”隐在崇山峻岭之间,非远眺方能得见其形。而且古人当时似乎也是在鼓山西侧远距离的方位,一览无余地同时看到两个石鼓的,不过坐落地点未叙其详。

为了证实“两鼓”一说不虚,笔者与王健方、李俊峰、高保兴等文友,于2023年9月的一天,驱车沿王看至和村的旅游路,东望巍巍鼓山,选择最佳位置,拍摄南北相距十五(里)的“两鼓”照。

随后,我们几人又约文友马怀如、张惠震和九合山村老书记龙太生,一起驱车进入鼓山腹地的九曲沟(九合山老村),近距离观察“南鼓”。

笔者十六七岁时,曾与同伴一起到九曲沟枕头山割过草(当时还未有枕头山就是传说中的南鼓的概念)。此时又临此地,也算是旧地重游,感到分外亲切。何况此行又是特意为寻“鼓”而来,更有着一种厚重的鼓山文化情结。

南鼓所处的位置在九曲沟偏西,与北侧的犁铧尖山或火箭山(岭西的人也叫米堆山)相邻,九曲沟“九曲十八弯”是形容其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复杂地形。西边偎依鼓山漫天脑,至义井镇的李庄、新庄山域,山下西北角黄石堰根是临界的特殊标志,东南被三个西佐村半环拥抱,北界不远处是皇姑庵南山。

九曲沟方圆约20华里,沟内西侧是枕头山。枕头山就近从南侧、西侧看,陡壁突兀像堵墙,九曲沟人叫它“一堵墙”。这也正像古诗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堵墙从岭西的较远处看像个枕头,再远看则像个鼓形。从视角因素判断,从由此距北鼓约15里远近分析,几个文友一致锁定,这个枕头山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南鼓”。心中自有一种疑虑顿消,舒然释怀的快感。

在此多次考察的基础上,我写出了《鼓山寻“鼓”》一文,被“微观峰峰”采用,在广大读者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如,义井地区是彭城磁州窑北部的重要产区,历史上生产砂锅系列。《磁州志》上有“义井砂锅彭城碗”的描述,民国时期增加了许多粗瓷碗窑,有“陶瓷之乡”的美称。而且有很多人说,义井地区曾经村村有小瓷窑。

难道真的是这样吗?笔者是义井镇上拔剑村人。只知道本村和附近几个村有,至于其他村有没有,则并不十分清楚。于是就逐村走访调查,结果还真是这样。

清末时期,原义井地区义井、上拔剑、下拔剑、义张庄、北羊台、北侯、南侯、马庄等8个自然村,都有瓷窑。此外的李庄、新庄、三合山、六合山等小山村,皆是清末从武安山区迁来的,当时归属苍龙山下的几个大村所管辖,所以并未独立成村。在有瓷窑的村中,当数上拔剑和义井最多。笔者前几年编写《上拔剑村志》时,曾听说该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有40座小瓷窑,但笔者总认为没有那么多。

在采访了解的过程中,听到有人说了一句顺口溜“王沛然上了楼,四十家窑户都发愁”。原来王沛然是选出来的小瓷窑代表,负责对口税务、工商部门的催征税费。每到月底,他到村公所办公楼上用小喇叭高喊,通知各窑主到办公室上缴税费。由于陶瓷销售分春夏淡季和秋冬旺季,淡季时各窑主需要借钱交费,所以有点发愁。

为了印证这40家瓷窑,笔者详细调查,列出表格,登记瓷窑地点、窑主是谁、所生产的陶瓷种类、从业人员等。结果,不但证实是40座瓷窑,还查出有与其相配套的4座烤花窑、6家碾硷(釉料)窑址。这为后来的村村调查提供了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私合营时,以上拔剑、下拔剑、义张庄的小瓷窑为基础,成立了和平社,后改为陶瓷六厂。以义井小瓷窑为基础,成立了新华社,后改为陶瓷八厂,又改为建筑瓷厂。还成立集体性质的义井砂锅厂,下拔剑瓷管厂。同时,还调查改革开放后,义井地区民营陶瓷厂的砂锅产品技改创新,以及出口创汇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在以上这些生动素材的基础上,撰写了《曾经的村村窑火?对!说的就是义井》和《运销海内外!义井的砂锅什么来头?》两篇文章,成为“微观峰峰”的重点采用稿件。

另外,还有反映义井镇三合山几次易名,在合作化时,因成立红星一社,而更名为一社村的《一次迁居一段变革!这个村的更名大有来头》;描述滏阳河主泉的《涨姿势!峰峰四大泉群前世今生你了解吗?》;体现彭城民居建筑特色的《彭城街五里长,旮里旮旯笼盔墙》;歌颂抗日斗争英雄人物事迹的《抗日三朝,峰峰的骄傲》等文章,先后被“微观峰峰”采用。

特别是为纪念义井地区抗日胜利,成立的义井农历七月十一集贸大会,从1946年一直延续至今。与其他庙会不同,它因有着重要红色文化的内涵,而显得尤为特殊和有意义。这篇《铭记历史,峰峰这里的集贸大会很特别》在“微观峰峰”发表后,阅读量突破一万。

另一篇回顾滏阳河以前航运史的《曾经的滏阳河,原来这么“忙”》的文章在“微观峰峰”发表后,阅读量高达1.1万。在此,对读者的热情鼓励深表感谢!

为“微观峰峰”采写稿件,是笔者再学习的一个极好机会。在准备素材和创作的过程中,实地考察、查找相关资料、选题编写,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文笔。尤其是平台编辑在审稿中精心修改,帮助提高作品质量,那种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使我佩服。

为此,峰峰矿区融媒体中心向我颁发了“微观峰峰特约创作者”证书,我与“微观峰峰”结下的不解之缘,必将激发我“峰峰人写峰峰事”更强烈的创作动力!







■文字:杨宇峰

■编辑:林   鑫

■校对:马鸿轩

■编审:李妮妮

■监制:曹彦斌

微观峰峰
及时的峰峰信息发布,生动的本地资讯表达,朴实的文化风情展示,好玩的旅游景点分享,新鲜的图文故事原创,轻松的互动交流平台。即时收取平台资讯,共同关注魅力峰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