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

旅行   2023-01-14 19:41  

小年又称小岁,祭灶。东汉《四月民令》记载:“腊月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宋代,过小年是不能出门的,而是要在家里祭拜灶神。《太平御览》卷十三说:“惟新小岁之贺,既非大庆,礼止门内。

祭灶神

开鲁民间有首俗歌:“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当家的过来忙祝赞,祝赞灶王降吉祥。”这就是过小年祭灶王的情景,现在农村还有很多地方传承着这种民间俗信。

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以期灶君在玉帝面前多进美言,不提过失。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吃灶糖

灶糖的主要原料是麦芽糖熬制而成,粘性很大,可拉可伸,拉出长条就叫"关东糖",搓成扁圆,正成"糖瓜"。古时,糖瓜又叫"胶牙饧",饧即糖。古人取的名字颇为形象,将吃的危险一举道来,名字就叫"胶牙",若最后真的把上下牙都给粘在了一起,粘的一塌糊涂,也怨不得卖糖人,粘牙的威力,不仅凡人,神仙也要束手。

据鲁迅回忆:“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黏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送灶日漫笔》)

扫尘土

按照传统习俗,“小年”这天,要将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以一番新的气象迎接新年的到来。“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这一天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同时也是开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逢过年,集市上的窗花作品都是抢手货,家里装饰上红红火火的窗花作品,才有年味。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贴灶神画像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请神。祭灶是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幅新的灶王像。

小年夜,吃什么?

北方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还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在南方,则要吃汤圆,基本上跟过大年没有区别。

小年究竟是哪天

马未都

小年这一天实际是不确定的。宋朝时指的是立春前三日,文天祥诗云: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他说的春节是农历立春,我们今天说的春节(农历新年)是民国初孙中山定的,长度不过百年。

小年实际上是过年的前奏,自古以来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这一天随意,清代以后,民间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皇亲贵戚腊月二十三,百姓平民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腊月二十五,各自都视这一天为小年。另外还有把腊月二十九视为小年,小年夜后面紧跟着大年夜。

小年的活动一般两项,祭灶及清扫。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中,多富裕吃也是大问题,解决了吃就解决了一切,所以祭拜灶王爷算是对吃的尊重。清扫是为了去晦气,过去人忙忙碌碌的,平时注意不上的环境卫生,集中在这一天解决,故有“大扫除”之说。

还有一种小年的说法是区域性的,比如江浙有些地区称正月初五日为小年,还有地方把元宵节称为小年,这些小年都是大年之后的,所以过了元宵节才算将年过完,正式开始新的一年。这一习俗也来自农耕民族,因为这段日子本来闲着也没事,索性把年拉长些,让日子多红火几天。

我们小时候过节感受是年的气氛,到了年根,视觉里一天比一天红,听觉里一天比一天响,嗅觉里一天比一天香,尤其香啊,满街飘着炒栗子花生瓜子之香,炖肉炖鱼炖鸡的香气不定从哪家哪院窜出,鼻子告诉你,离放开腮帮子大吃大喝的日子不远了,那久违的“过年”是不顾忌胆固醇,血脂以及减肥这些概念的,可惜一去不复返了。




END


编辑

审核


旅游服务与投诉

投稿邮箱


|

|


|

|


赵 悦

邹继嘉


0475 - 6213136

lyj1523@163.com




开鲁县文化旅游事务服务中心


开鲁县文化旅游事务服务中心
开鲁县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族风情,向远方的客人敞开怀抱,热情欢迎四海的宾朋和八方的来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