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而为,一位中生代基金经理的多维进化之路

财富   2025-01-10 13:36   北京  

以“主观可为”应对“客观难为”。



来源|《财经》新媒体 
文|蒋金丽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去年9月20日,基金经理王丽媛做了一件事——在管理的广发瑞福精选中加了一把股票仓位。这只基金合同规定的股票仓位下限是60%,此前几个月里,她一直把仓位控制在下限附近,等待更好的加仓时点。

之所以在这一天果断出手,是因为她等待的那个时机出现了:时隔四年多,美联储终于宣布降息,而且是超预期的50bp。

4天后,国内也发布“政策大礼包”,A股的场子瞬间热起来,各大股指走势迅猛。到了10月8日,国庆节后第一天开市,王丽媛再次把握机会,对持仓中短期积累较大涨幅的品种顺势做了调整。

事后来看,这把左侧加仓、顺势调整的操作,对基金在2024年的表现贡献不小。这一年,广发瑞福精选的年度回报达16.07%,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前12%分位(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排名201/1719),明显优于同期同类基金平均3.88%的收益。

类似的择时操作,在王丽媛过去8年的投资生涯里有过数次。虽然不是每一次都像这样“卡点”式的精准,但她仍然认为择时是重要且必要的:“大多数时间里,我关注的都是结构性机会,但在某些关键的节点,我也会通过择时和资产配置来进行调节。”

作为少数擅长择时的公募基金经理,王丽媛的实战心得是:择时不是要“时时做”,而是要“适时做”,关键时候进行仓位调整,并且能够做对,可以大幅提升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广发基金王丽媛

专户的择时历练

这种择时能力的沉淀,源自她的专户组合管理经历。

2021年加入广发基金之前,王丽媛在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作了5年。她所在的专户投资部合计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几千亿,其中,有大几百亿用于配置股票,由王丽媛和另外两位同事负责打理。

在这里,王丽媛度过了一段非常“舒畅”的成长阶段。团队完全不限制她的调研范围和次数,她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去接触感兴趣的方向,深入剖析相关的产业和公司。

那几年,她几乎有一半时间都在出差,调研了很多行业和公司,聊了很多企业家和产业研究专家,结识了一批产业链上的朋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感觉”。

作为初转投资岗位的新人,王丽媛也有幸遇到了一位好领导:“她是做债出身,也投股票,还懂货币,而且愿意带人,是很好的老师。”这段职业经历,让她的宏观研究能力和自上而下的分析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一开始是做产业研究,后来到证券行业做分析师、研究员,对行业政策的路数很熟悉,但因为一直聚焦在产业(行业)研究层面,对宏观、货币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为了更系统地做好专户投资,王丽媛开始下“苦功夫”完善宏观研究框架。

部门一共二十多个人,除了王丽媛和另一个同事,其余都是看宏观出身。每天团队开会,话题都是围绕政策面、资金面、股债状态展开,每周、每月、每季度,还会一起给宏观打分,各自领课题去做。

在这样的团队氛围中,王丽媛的宏观框架得以建立和巩固:“如果没有这种环境的熏陶,很难对宏观产生兴趣,因为要跟踪很多数据,而且不会马上体现在收益里,你会觉得还不如去挖个牛股。”

一个好的宏观框架在投资中发挥的作用,王丽媛在后来的实战中深有体会,“宏观视角对投资太重要了”。她也庆幸自己及时补全了这块能力板。

国际视野的拓展

2021年,王丽媛加入广发基金国际投资部,其自上而下研究的宏观框架进一步得到强化,也收获了更为开阔和多元化的全球比较思维。

在这里,她补上了另一个短板——国际视野。现在,在进行资产配置前,她会先思考:在局部冲突加剧的外部环境下,全球资产会如何表现?全球汇率和美国加息框架下,人民币将何去何从?

这种在全球范围内做资产比较和资产配置的思维,对于更好地发现机会、更准确地定价资产以及更分散地配置资产,都大有裨益。

过去一年里,王丽媛每天都会花两三个小时,用于阅读全球政治经济相关的报告和书籍。其中,对她启发很大的一本书是《枢纽》:“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重新看待中国历史上的3000年,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特别是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联系,以及中国在全球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

反复读了几遍后,再对照着思考全球宏观形势,王丽媛的切身体会是:作为投资人,在新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对于把握投资趋势和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

此外,她关注了一些网上的意见领袖,比如复旦大学的沈逸教授。晚上八点,王丽媛会一边跑步,一边听他们的分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度,为了弄清楚前因后果,她还看了不少视频里提到的书籍。

“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如果我们的投资框架不调整,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海外市场加息、降息可能产生的效应,也很难去应对外部冲突事件对投资的影响。”这是她花大量时间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初衷。

这种思维在王丽媛的投资框架中有直观的体现。做投资决策时,她会通过外部国际环境和内部宏观环境进行综合判断,确认组合的仓位中枢,再看哪一类资产有望在内外共振中站到舞台中央。

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不是那么友好,她自2021年11月接管广发瑞福精选以来,大部分时候将仓位控制在70~80%,以一种偏防守的状态去寻找相对确定的机会。

但她也毫不松懈。一旦有好机会露头,就会果断出手。

2023年一季度,王丽媛买了很多工程机械和重卡。因为当时她跟踪到 “一带一路”相关的出口数据非常亮眼,在国内数据尚未起来的情况下,这些公司海外的增速已经达到40%,“那会儿股价还没开始反映,对我们来说就构成了一次投资机会”。这一波布局也为组合净值增长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为两类股票买单

除了国际视野的拓展,王丽媛在广发的另一个进步,是基于产业研究积累的经验,引入了行业生命周期的量化模型。

“从业十年,我虽然涉猎了比较多的行业,但该如何进行行业选择,仍然是一个难题。”王丽媛琢磨,如果能相对清晰地知道行业所处的阶段,就能更好地把握行业的趋势性变化以及拐点的到来。

为了提高投资效率,她开发了一个产业出清量化模型。借助这个模型,可以系统地展现行业所处的四个阶段(扩张、竞争、出清、成熟),进而甄别出哪些行业处在出清的尾声,需求端开始拐点向上。

这个模型是以季度数据为基础,纳入了一系列因子,根据她设定的权重,对二级行业、三级行业进行打分,目的是把那些真正发生数据变化的行业筛选出来。

每次季报公布后,王丽媛会通过产业出清量化模型,从中选出3~5个行业重点研究,再结合基本面的深度研究,筛选出5~10只股票作为调仓的备选。

总体来说,能进入王丽媛视野的股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为行业Beta买单。当某个行业在底部出现了拐点,她会直接买入卡位比较好的龙头公司。这类公司在她的组合中占30~50%,并会结合宏观环境的变化,每个季度进行适度换仓。

另一类是长期重仓品种。她将其定义为“未来十年能站在国际舞台的公司”,既具有中国制造业的长期优势、品牌力和成本管控能力,在全球范围内也很能打,具有海外扩张和市占率提升的空间。这类公司是作为底仓品种长期持有,大约占持仓的30%。

根据广发瑞福精选的定期报告,拓普集团是她持有周期较长的标的之一。这家公司在2021年四季度首次进入前十大重仓股,恰好是王丽媛接手的时点。此后,2022年全年、2023年二季度和三季度以及除二季度以外的2024年,拓普集团均位列前十大重仓股。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拓普集团自2021年四季度起,仅用了4个季度就实现股价翻倍,而后股价进入调整期,直至2023年二季度重拾升势。第三方人士评价,王丽媛对拓普集团的持仓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对于机器人产业链“壁垒”和“格局”的理解。

来自市场的教育

做投资的这些年,王丽媛收获的不止是专业能力的快速提升,还有心性、心志的磨砺——尤其是来自市场的考验和教育。在王丽媛看来,一个成熟的投资框架,离不开大心脏和好心态的支撑。

2021年11月,王丽媛接管广发瑞福精选。这是她第一次从“幕后”走向“台前”,从专管专户到管理公募产品。除了紧张和忐忑,王丽媛更多感受到的是振奋:“为大众投资者服务,是更大的激励,也是更大的责任。”

她上任之际,正值上一轮熊市前半程。急于证明自己实力的心态,让王丽媛没把控好节奏,因此广发瑞福精选在2022年的业绩表现不及预期,处于行业中游。

面对这样的结果,王丽媛既挫败又自责。

她事后反思,是当时的心态出了问题:“那一年对我来说,不是能力层面的磨炼,而是心态上的建设,想要抓住手边的一切机会,想投入每一分钟到研究上。但是,当市场不配合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市场,不能被自己的主观意愿带偏了。”

第二年,她重新调整心态,回归投资的本质,“以为基民赚钱为目的,沉下心来研究宏观和产业,投资反而变简单了”。2023年,在业绩基准下跌7.48%、沪深300下跌11.38%的情况下,广发瑞福精选仅回撤了3.35%。

回顾那一年的操作,收益和超额主要来自上半年。除了跟踪“一带一路”出口数据挖掘到了工程机械、重卡,王丽媛还布局了游戏、AI板块。下半年,她对这两个板块做了止盈,控制住了回撤。

2024年期间,这只基金取得了16.07%的正收益,在同类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前12%分位。根据银河证券统计,近两年(2023年和2024年),广发瑞福精选在同类基金中的排名为前8%分位(115/1492)。

“我还是想本着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初心,通过自己的深度研究来抓获取超额收益。”复盘2024年,王丽媛选择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调整仓位,“在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不辜负信任自己的人。”

尾声

从国际视野、宏观研判,到行业轮动、个股挖掘,王丽媛是一位特点鲜明、触角广泛的基金经理。

回顾她一路走来的足迹,在前文叙述的篇幅之外,还有一些未被提及的经历:比如,她最早曾在国家信息中心做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早于业内预料到SUV的兴起,也是国内最早接触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和公司的一批人;又比如,跳槽去券商的第一年,她和团队就拿了新财富第四名。

正是这些职业经历的铺垫,塑造了王丽媛多维的投资框架。

最近三年,A股震荡调整,市场热点轮动很快,因为大多数基金的业绩跑输指数,主动权益基金经理遭遇了很多质疑和非议。

面对“客观难为”的市场,王丽媛依然秉持“主观可为”的态度。在她看来,比起思考在哪里躺平更舒服,提升个人核心能力是更长远的选择。

“主动投资已经弱于指数三年,理论上来说,总会均值回归。”对于管理投资组合这件事,她依然“有主动想表达的东西”。

入行12年,王丽媛始终对投资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将其作为认知这个世界的窗口,并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如果说投资是一门艺术,那么把所有东西串起来,你的框架或许就能给你输出最终的结果。”

至于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她引用了喜欢的一句话——“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来以此自勉。

财经
源于《财经》,广于财经。严谨论述与辛辣点评同台,图文与影音共享。有料也有趣,有态度也有温度,有品质也有性格。《财经》新媒体,您掌控的财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