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后的
首个农历新年
马来西亚:
买凤梨,盼“旺来”
在闽南语中,凤梨谐音“旺来”,意味着财源旺来、兴旺常来,闽南人逢年过节就会买凤梨,用于祭祖或装饰,以求人丁、财气两旺。受闽南文化的影响,凤梨在马来西亚也成为了过春节的吉祥水果。
新加坡:
歌舞游街,喜迎新春
“妆艺”的英语名称是“Chingay”,这个词源自闽南语,指的是参与者画上彩妆、身穿鲜艳的服装参加街头表演。“妆艺大游行”的活动形式最早出现在1840年的媒体报道,当时,为迎接从福建湄洲南来的妈祖像,新加坡在天福宫举行了盛大的赛会。
越南:
拜关公,祈平安
千百年来,关公忠义精神备受民间敬仰。福建的关帝文化,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58个姓氏的将士到闽南开拓,为了安抚和凝聚军心,引来了关公的香火。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东山关帝庙建庙,它就是如今海外上千座关帝宫庙公认的香缘祖庙。
巴拿马:
举国同庆,年味满满
目前,居住在巴拿马的华人已经超过20万,两国文化互相交融。2022年起,巴拿马将春节定为全国性节日。2025年,当地政府联合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举办“欢乐春节”全国庆祝活动。
泰国:
文化相容,共祝新年好
泰中合作举办“欢乐春节”活动已经有20多年,泰国也是中国在海外举办“欢乐春节”活动历史最长、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2025年1月19日至2月9日,位于曼谷的耀华力路(唐人街)举办盛大隆重的春节庆祝活动,往年这里也是春节庆祝活动的核心区域。
在泰国的春节庆祝活动中,福建文化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2024年,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高甲戏亮相泰国“欢乐春节”文艺演出,收获好评如潮。在民间,也有许多来自福建的华人华侨,将家乡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至今,这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延续,也展现了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和谐。
来源:海博TV 编辑:陈乐遥、陈婧怡、曾莹莹、杨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