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知识产权保护,或许有人认为这离我们有些遥远。但在绵阳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姜蕾看来,保护知识产权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能都有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的经历,这是知识产权遭受侵害的具体表现。因此,保护知识产权也是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
12月10日,由省委政法委主办、四川日报·川观智库法治研究院全程参与的四川“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绵阳高新区检察院,解读“绵州·吾为之”知识产权办案团队守护知识产权的“检察密码”。
2016年,绵阳高新区人民检察院被绵阳市人民检察院指定为全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院,负责该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审查逮捕、一审公诉工作。在此背景下,“绵州·吾为之”知识产权办案团队应运而生。
“绵州·吾为之”小程序开通知识产权侵权线索举报功能。 蒋京洲 摄
在刑事检察工作之外,“绵州·吾为之”团队更多瞄准了服务和预防。“知识产权保护不是检察机关一家的事,”姜蕾告诉记者,团队诞生以来,以知识产权一站式保护为目标,以司法办案为核心,通过设点保护、送法进企、科技赋能、协作联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对于我们这类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是安身立命之本。”绵阳麦思威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闫辉切身感受到检察机关送法进企的好处。在“绵州·吾为之”知识产权办案团队对其企业进行的多次“法治体检”中,一些专利技术、商业秘密泄露的制度性风险也随之浮出水面,将保护工作做在前面,有效防止了事后维权的繁复和尴尬。
依托这种“贴身式”服务模式,绵阳高新区检察院已为绵阳市11000余家各类企业提供服务覆盖,并联动公安、法院、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等部门为30余家企业“量体裁衣”,提供商业秘密与维权保护、知识产权风险与法律救济等咨询服务。
“绵州·吾为之”小程序的上线,则瞄准知识产权侵权线索发现这一痛点、难点,让绵阳市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作为普通群众,可以通过小程序的线索举报功能随时反映,让身边的“微侵权”无所遁形;作为职能部门,则可以通过数据联通获取案件线索,与检察机关聚力协作,共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