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工作人员来我家安装金属扶手,添置洗澡椅、马桶助力围架,我的生活更方便啦!”前不久,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三寨村的村民张大爷使用上了适老化改造配发的养老器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黄渤海新区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供给、困难群众救助、残疾人帮扶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书写出社会帮扶幸福答卷。
创新救助服务模式
兜底保障坚实有力
“我是一名残疾人,我要感谢两位为我服务的年轻人。近两年来,她们每周都过来帮我擦桌子、洗衣服、做饭,使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日前,家住六十堡村的李大爷将一封感谢信送到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工作人员手中。
感谢信
为解决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照护难题,让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不离家、不离亲就能享受专业化供养服务,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积极探索新的供养模式,通过委托第三方照护服务机构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照护服务,实现从“领现金”到“送服务”的社会化照护服务新突破。
“全区共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269人,其中实现第三方提供照料服务239人,我们根据特困人员护理等级及特困人员的个人需求,每月分别提供10小时、15小时、25小时的生活照料、卫生保洁、健康监测、心理慰藉等照护服务。”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居住在辖区以外、精神残疾等无法实现第三方照护服务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依然采取发放护理费的方式,由其照护人负责照护,确保所有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都时时有人照护,有效维护了特困人员切身利益。
除此之外,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努力做到急难对象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
“今年共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等5000余名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2460余万元,切实兜牢、兜实、兜准基本民生保障网,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元举措扶残助残
让温暖与关爱同行
辖区内的特殊学生在康复训练区域,进行康复训练;在日间照料室,大家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看书、做手工,玩得不亦乐乎……走进福莱山街道启明“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温馨又舒适。
今年5月,福莱山街道启明“如康家园”正式启用,经过半年的运转,已成为集提供日间照料、身体康复、技能培训、文体活动、志愿助残等为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为近80名特殊学生提供了幸福家园,也成为黄渤海新区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一个缩影。
“像这样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全区共有5处。为全面优化残疾人康复服务,我们还为149名0—17周岁残疾儿童发放了康复救助金236万元,为224名残疾儿童办理了康复申请,让残疾儿童及时享受到了抢救性康复。为100名残疾人和残疾儿童适配了假肢、矫形器、轮椅等辅具近200件套,极大方便了残疾人生活出行。”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黄渤海新区为残疾人打开“幸福门”的事例还有很多。今年,黄渤海新区通过残疾人专场招聘、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等多种渠道,为50家企业创造残疾人就业岗位150个,惠及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400名,并为6名应届高校残疾人大学生点对点解决了就业难题,通过“小切口”解锁残疾人幸福美好生活的“大民生”。
家门口的日间照料
老年人的幸福驿站
走进业达城发春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佰和悦府站,休闲娱乐区、接待服务区、培训教育、就餐区一应俱全。中心的老人们其乐融融,满面笑容。
“孩子们不在家,我每天就来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们下下棋、聊聊天,中午也在这里吃饭,日子过得非常充实。”李大爷说。
据了解,该日间照料中心是由业达城发养老公司建设运营,2023年投入使用。“我们以社区养老和康复保健为核心业务,通过成立养老公司连锁化、专业化建设运营日间照料中心,可为托管老人提供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紧急援助等各项服务。”相关负责人介绍,老人白天在照料中心接受精心照顾,晚上回家享受家庭温情,可充分满足老人生活、健康与精神需求。
今年以来,黄渤海新区投资近100万元,按照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每个社区配建1处社区养老服务用房的原则,综合考虑交通、医疗、环境等因素,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构建结构科学、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绘细绘实新区未来养老“新蓝图”。
“下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为整个服务链的形成与可持续提供良好环境,全面打造健康养老服务的‘新区模式’。”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字:刘睿晗 通讯员:崔华昌 贺娜娜 孟庆坤 谭钰莹
编辑:卢雪梅 审核:邱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