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德石门县委巡察整改督查评估组来到大同山国有林场,工作人员惊喜地发现,一年前“失管”的茶园现在变得生机盎然了。此前,这片茶园长满杂草,荒芜面积将近50亩。在巡察组的推动下,茶园得到有效管理,重新焕发了生机。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请听报道《“失管”茶园焕发生机》。
事情还得从十三届石门县委第三轮巡察说起。2023年3月,石门县委第五巡察组对大同山国有林场及所辖村(社区)开展巡察。在走访过程中,一片荒芜的茶园映入巡察组工作人员的眼帘,长满了杂草的茶园让大家惊讶不已。
石门县委第五巡察组联络员郑谣回忆,看起来这片茶园也是费大力气开垦出来的,但当时长满了杂草野木。
郑谣:中间只零星分散着几颗枯死的茶苗。
这么大一片茶园为什么会荒废呢?带着疑问,巡察组展开深入核实。
经多方了解,巡察组得知,茶园共有400亩,大同山国有林场于2020年将所属的这400亩茶园、厂房等资产对外出租。但因租用的公司管理不善、管护不力,茶园培育坎未坎、草未除、肥未施,严重影响茶苗正常生长和品质。此外,部分茶苗因2022年干旱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导致茶苗枯死,荒芜面积达49.12亩,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和闲置浪费。
石门县委第五巡察组组长周晓训表示:这么大的茶园闲置在这里,没有产生收益,非常可惜也不应该。大同山国有林场存在对出租资产监管不力,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的问题。
把集体资产管理好,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的好事情,也有利于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茶园长期荒废闲置,无法产生实际收益,这事可马虎不得,巡察组立即将该问题反馈给了大同山国有林场。
收到反馈意见后,林场主要负责人迅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2023年10月,石门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支持了大同山国有林场的诉讼请求。此后,林场将茶园收回自主经营,动员村民对茶园进行培管、除草、施肥。此前,租用公司连续三年未对有机茶认证证书进行认证,导致该证书失效,林场重新获得了基地有机茶认证许可。
赵骏表示:我们将以这次巡察整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处置,确保国有资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一年时间的积极有效经营管理,大同山国有林场茶产业焕发生机,“大同春”品牌重新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大同山国有林场党总支委员、副场长胡波庭介绍:林场今年可以增加收入150万元左右,同时,我们两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也可以增加10万元左右,还能带动周边200多名老百姓就业,人均可以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
为了让国有资产管理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石门县委巡察机构通过制发巡察建议书,推动县财政局、县农村经营服务站等职能部门建立完善了相关制度机制。同时,针对巡察发现的国有资产管理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资产流失、底数不清、管理不善、监督缺位等问题,持续加大监督力度,守好群众的“钱袋子”。
石门县委巡察办主任易小平表示:开展巡察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解决问题。我们将坚持以巡促改,深化标本兼治,完善制度机制,全面系统整改,深化巡察整改工作成效。
目前,十三届石门县委共完成对51个单位、243个村(社区)的巡察工作,发现并推动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258个,组织处理86人次,挽回经济损失129万元。
来源:湖南电台《清风侠在路上》
通讯员:高佳